|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菏泽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综合 | -/262(普通类二段)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工程) | 2020 | 综合 | -/206(普通类二段)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综合 | -/163(普通类二段)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173(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2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17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16(专科批) | /()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 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 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 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 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现场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 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4.具备进行装备制造类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备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
6.掌握阅读及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能识读机电产品和自动化 生产线装配图、接线图;
7.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 设备;
8.熟练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加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 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小型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 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训。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修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 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等基本理论,掌握常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故障诊断、维修等技能,具备一定机械加工能力和电气安装测试能力的宽口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临近毕业时可分为偏机或偏电两个专业方向。
主干课程及实训: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测量、电工电子、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单片机、电机与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PLC技术、自动检测、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结构与维修;机械基础课程实训、维修电工实训、电子装配实训、钳工实训、铆焊工实训、普车数车实训、电机装拆实训、电机控制实训、传感器实训、液压实训、气动实训、PLC实训、DCS实训、顶岗实习(半年)等。
专业特色:技术性强,教学做一体化,岗位拓展广;人才市场需求大,就业形势好。
可考职业证书: CAD制图员、维修电工、普车工、数控编程员、数车加工工、工具钳工、电气检查工、PLC设计师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煤炭采掘与选洗、煤盐油气化工、装备制造、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兰炭、冶金等行业中相关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加工、维护、检修、技术改造、设备管理等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47 |
| 黑龙江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A段 | 普通类 | 164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31 |
| 文科 | 218 |
菏泽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坐落于美丽的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位于菏泽市牡丹区长城路999号,校园占地865亩,内有万花湖130亩,学院建设规划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主持设计,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倾力打造江北最美湖景大学。另有齐鲁工业大学、牡丹区国花学校两个分校区。学院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国牡丹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外包服务培训基地、山东省跨境电商培训基地、山东省旅游产学研合作基地、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山东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学院坚持高端规划,高点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建设扎根菏泽大地、符合国际标准、具有中国气派、形成优势品牌的鲁苏豫皖交界地区一流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设商贸物流系、机电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食品科学与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旅游管理系、育中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退役军人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共11个院系。开设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互联网金融、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技术、动漫制作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旅游管理、空中乘务、音乐表演、动物医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前教育专业(国控师范类)、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29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1000人,年培训规模10000人。学院拥有国控(师范类)专业 1个---学前教育专业;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2个--电商物流专业群、人工智能专业群;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6个—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联网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师总数526人,其中,专任教师436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97人、硕士以上学位246人、35周岁以下的教师365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58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承担立项科研课题205项,发表论文48篇,出版著作6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市级科研成果奖27项。学院聘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20余人。建立菏泽籍高端人才服务机构,搭建区外人才服务菏泽和学校发展的平台,成为我院人才队伍的重要补充。
教学条件配套先进。拥有10万平方米的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训设备价值1.1亿元。其中,包括融汇工业4.0、机器人、5G通讯、无人机、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的人工智能产学研中心,融汇装备制造、汽车检修的高端装备实训中心,融汇全息影像、VR展示、大数据资源的中国美术学院菏泽大学科技园,融汇精品酒店、航空乘务、高档琴房的文旅幼教实训中心、融汇项目路演、网红录播、物流体验的菏泽市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拥有无线网络全覆盖、教学场所全智能、生活服务全在线的智慧校园网络体系。拥有智慧教室400个、全程录播教室20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200个,计算机2300台。
教学科研积累丰厚。教学督导、教学检查、教学质量评价、视频观摩评教等教学秩序建设;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课程负责人、教学名师培养等教学能力建设;高级酒店管理订单培养、建筑施工管理现代学徒制培养、汽修工匠工学交替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加强体育、拓展美育、强化劳动教育等全面发展育人体系建设均成效显著,取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成立菏泽市曹风乡村振兴研究院、菏泽市高端化工研究院、菏泽市国韵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16个学会、协会、研究院;建立了人工智能和水环境污染控制两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硕果累累。参加省市教学能力大赛130人次并获省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学生大赛260人次,2019年获得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技能大赛金、银、铜奖各1项,全国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华职教社黄炎培创新创业省级大赛金奖1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富民兴鲁技能大赛等其他省级部门技能大赛二等奖2 项、三等奖1项。
创新创业教育成绩突出。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引进高水平指导团队,建设高标准创新创业基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深入开展,培训创业导师206人、学生4332人,指导创办小微企业22家,并获颁山东省创新创业学院、山东省创客之家,中华职教社黄炎培创新创业省级大赛金奖1项,大学生互联网+省级大赛三等奖1项。
产教融合不断加深。牵头成立了菏泽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并担任理事长单位;参与发起成立了中国农业光伏产业联盟、中国发明协会职业教育创新创业联盟、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国际联盟、山东省人工智能产教联盟、山东省跨境电商产教联盟、山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联盟、海尔集团产教联盟并担任副理事长单位,当选了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及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成功承办了山东省第二届人工智能大会。与牡丹区、开发区、高新区达成了战略合作,与中国美术学院大学科技园共建中国美术学院菏泽大学科技园入驻100余家文创企业,与科大讯飞、旷视、360、中兴、中车、海尔等知名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关村软件园、山东育中方略教育集团等教育型企业联合成立了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学院、华科工业机器人产业学院、育中教育学院等13个产业学院。
国际交流广泛深入。经教育部批准与韩国中部大学合作招收首届旅游管理专业合作办学班39人,建设了韩国文化体验馆、成立了韩语社团,在学生中组织韩国专升本培训班97人,赴日就业班学生34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广泛合作交流,先后与澳大利亚科庭大学等8个国外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接待德国等22个国家访问团,赴日本等7个国家进行考察访问,外派教师1名赴泰国任教,交流范围覆盖欧亚大陆。
社会服务内容多样。成立退役军人教育学院,为全市退役军人提供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退役军人求学就业开辟直通服务;成立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学历提升教育1000余人,各种培训10000余人,承接全国会计资格、医师资格、计算机等级等社会化考试42820人次。拥有教育部1+X证书试点项目5个—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技术、BM技术、传感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全国职业技能考试站点5个--全国智能制造职业技能评价考试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点、全国会计等级考点、全国卫生从业人员资格考点、全国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点。
1.学费和住宿费的收取,执行山东省物价局统一的标准。
2理工类专业为5000元/学年;其他专业均为4800元/学年。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业务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2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后正式成立。学院由校本部、农学院、林学院、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5个校区组成,校本部位于榆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
学院交通便利,环境宜人,风景优美,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境地。校园建筑科学合理、功能齐全,公共教学楼、专业教学楼、实训楼、图书信息大楼、成教大楼、大学生活动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矗立在校园不同区域,能很好地满足教学和生活的需要。其中图书信息大楼、成教大楼建筑面积均居全省高校之首,现代化体育场是国家田联认定的国家级二类体育场,美丽的人工湖、俊秀的假山,是师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世外桃源”,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积极引进博士、专家型人才,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担任实训指导老师,组建了精良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53人,专任教师486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占50%以上,教授、副教授占20%以上,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占15%以上。
学院现设置4个二级学院和6个教学系,开设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会计、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护理、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等特色专业。形成以能源类特色理工专业为主,财会、教育、农林牧专业为辅,文科理科全覆盖,三年制和五年一贯制并行的专业体系,逐步建立涵盖化学工程、机电工程、矿业工程、经济管理、建筑工程、师范教育、农林畜牧等专业技术领域的7大类29个专业。学院面向陕甘宁蒙晋青川豫等八个省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多人。
学院特别注重实践教学,致力于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2+1”模式,2年校内学习实训,1年校外企业实习,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保障实践教学,学院投资1.5亿元,建成高标准、高水平、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实验实训室6大类90种133个,生均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值1.5万多元,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基础实验、专业实训、模拟训练、真实场景实训场所,同时满足煤矿特种工、电工、钳工、焊工、车工、数控机床操作工、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要求。
学院秉承“励志、躬行、崇德、尚能”的校训,遵循学校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的办学原则,立足榆林,面向陕北,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院特别注重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狠抓常规管理,让每位学生“先成人、后成才”,成为一个有健康人格,自信、自强、自立的青年,并通过三年或五年的学习提高,成为既懂理论、更擅实践操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建立起完善的 “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奖助学体系,充分发挥其在育人中的“杠杆”作用。学生在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同时,还可享受学院奖助学金和慈善资助金等奖励资助,覆盖面达68%,年总规模超过500多万元,使每位品学兼优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学院已初步建成了以能源化工专业领域为主,教育、财会、农林牧为辅的专业结构体系,现开设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工业分析技术、化工自动化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护理、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等23个专业。
学院充分利用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及能源化工产业集聚的有利条件,紧密联系当地国有大中型企业,与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华电榆林公司、榆天化、华奥盐田公司等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为教师实践锻炼、学生实习实训、订单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校企之间技术互通、资源共享、利益互惠,为毕业生对口、稳定、高薪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几年,全市安排重点项目200多个,总投资8000多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需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80000余名,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2017年,我院平均为每位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6个,就业率达到97%。
学院立足榆林,面向陕北,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秉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教精神,本着“让家长放心,对学生负责,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和“先成人、后成才”理念,注重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狠抓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让每位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既懂理论、更擅实践操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院全面实施“校企合作战略、特色品牌战略、人才强校战略、科研兴校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省级示范创建工程、体制机制创新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学生素质教育工程、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努力向国内一流高职院校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