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同济大学黑龙江多少分能考上,2022同济黑龙江分数线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3-16 23:51:26 解决时间:2022-11-04 20:33

满意答案

2022年同济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医学试验班(基础医学)(国豪精英班)(医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本博贯通培养.该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考生)(医学类)、经济管理试验班(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可参加技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工科试验班(信息类)(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含双学位培养项目测绘工程-应用物理学,视觉传达设计一人工智能。可参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该专业分流专业中软件工程专业二年级收费标准6500元,三、四年级每年收费标准16000元。)、工科试验班(建筑规划景观与设计类)(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城市设计、工业设计)(可参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该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考生。分流专业中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为五年制,建筑学专业二年级起每年收费标准6000元)、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与先进材料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含双学位培养项目能源与动力工程-应用化学。可参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临床医学(5+3一体化)(本硕衔接培养,四证合一.合格毕业生同时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可参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该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考生)(医学类)、工科试验班(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汽车)、车辆工程)(智能交通与车辆类)(含双学位培养项目交通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可多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该专业分流专业中车辆工程(汽车)为五年制)、医学试验班(临床医学(本博贯通培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可参加技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该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考生。分流专业中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为四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二年级起每年收费标准6000元)(医学类)、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智能建造、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含双学位培养项目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环境工程一数学与应用数学。可多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工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所有工科专业任选,本博贯通培养。专业确认后按专业标准收费)、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汽车服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该专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教科部共同倡议和直接经费支持在同济大学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3(同济)+1(德国/瑞士)进阶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成绩合格者获得同济大学毕业证工学学士学位证以及德方合作院校学士学位证书。可参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等11个专业。2022年同济大学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
一、同济大学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2022)
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最低分最低排名省控线
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6101037429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6061191
本科一批A段医学类专业-611991
中外合作办学-6071142
二、同济大学黑龙江省招生计划(2022)
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
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工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所有工科专业任选,本博贯通培养。专业确认后按专业标准收费)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四年3
经济管理试验班(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可参加技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四年6
工科试验班(信息类)(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含双学位培养项目测绘工程-应用物理学,视觉传达设计一人工智能。可参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该专业分流专业中软件工程专业二年级收费标准6500元,三、四年级每年收费标准16000元。)四年19
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智能建造、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含双学位培养项目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环境工程一数学与应用数学。可多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四年12
工科试验班(建筑规划景观与设计类)(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城市设计、工业设计)(可参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该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考生。分流专业中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为五年制,建筑学专业二年级起每年收费标准6000元)四年7
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与先进材料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含双学位培养项目能源与动力工程-应用化学。可参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四年7
工科试验班(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汽车)、车辆工程)(智能交通与车辆类)(含双学位培养项目交通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可多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该专业分流专业中车辆工程(汽车)为五年制)四年12
医学试验班(临床医学(本博贯通培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可参加技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该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考生。分流专业中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为四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二年级起每年收费标准6000元)(医学类)五年2
医学试验班(基础医学)(国豪精英班)(医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本博贯通培养.该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考生)(医学类)五年1
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汽车服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该专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教科部共同倡议和直接经费支持在同济大学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3(同济)+1(德国/瑞士)进阶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成绩合格者获得同济大学毕业证工学学士学位证以及德方合作院校学士学位证书。可参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四年6
临床医学(5+3一体化)(本硕衔接培养,四证合一.合格毕业生同时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可参加拔尖人才培养特区选拔。该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考生)(医学类)五年3
三、部分专业介绍
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拔尖卓越培养)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临床医学是培养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专业素养;宽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临床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现临床问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未来可发展成为具备“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引领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拔尖卓越医学人才。
秉承“精诚济世,明道致远”办学理念和“精英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全面实施“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以转化医学为特色,注重国际化培养,推行基础和临床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依据“坚持标准、分段要求”的原则,实现“拔尖卓越临床医师”的培养目标。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纳入国家第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临床医学专业以“医学实验班”大类招生入学,第一年在新生院完成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第一学年末根据学生志愿及学院/专业分流标准选拔进入临床医学专业;第二——四学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强化早期临床、早期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第四学年末根据推免标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本科后培养方向确定(本博衔接培养、本硕衔接培养、“5+3”一体化(四证合一)培养和常规本科培养);第五学年进行临床通科实习,达到毕业标准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本科后各培养方向的后续培养:
本博衔接培养:达到本博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直博阶段,学制原则为6年,达到毕业要求,可提前至第4年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博士学位。
本硕衔接培养:达到本硕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5年本科后进入学术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达到毕业要求可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硕士学位。
“5+3”一体化培养:达到“5+3”一体化培养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业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规培结业考试可获得规培结业证;达到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专业型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
常规本科毕业:5年本科毕业,可通过国家统一考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
就业方向
完成临床医学专业5年本科教育,达到相应推免或培养标准的,毕业后可择优分别进入本博衔接培养(学术型博士)、本硕衔接培养(学术型硕士)、“5+3”一体化培养(四证合一,专业型硕士)继续深造。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国家考试继续深造等。
本博衔接培养方向:本科毕业继续在本校或合作伙伴学校联合培养攻读学术型博士学位(PhD),毕业后可:1)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打下坚实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在三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高水平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未来引领我国乃至全球医学发展的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医学领军人才;2)进入科研院或高等学校所从事医学、医学相关、医工交叉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医学教育。
本硕衔接培养方向:毕业后可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扎实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能力,成为在各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5+3”一体化培养方向:毕业后可直接申请各级医院的医疗岗位,从事临床工作;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成为全科医师;或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未来从事医疗、医学教育或研究工作。
常规5年本科培养方向:毕业后可以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未来从事临床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优势及特色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也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至武汉,但同济人医学情结至深,历经百年沧桑后,同济大学在新世纪之初重建医学,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恢复设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经过快速发展,“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和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的建立,如今同济医科的整体水平已跻身全国医学院校前10%,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的ACGME评估的高校。
医学院以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为中心,现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共432名(含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2019年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硕士生导师519名、博士生导师291名。拥有中科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973”和“86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7名,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5名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arry J. Marshall为特聘教授,参与本科生教学及临床门诊工作。
为探寻同济医科的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同济大学结合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未来趋势以及国家需求,将医科发展重点集中于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干细胞”“肿瘤”“脑与脊髓”“心脏”等几大领域。2010年成立“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在各家附属医院布局并成立转化医学中心,凝炼四大方向。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基于附属医院的特色医疗资源,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采用灵活的双聘机制,深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合作。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同济大学在干细胞及转化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丰硕。同济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新医科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提升,学院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施行“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临床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将立德树人、医学人文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程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医学课程体系。利用同济大学综合性大学优势,积极推进医工交叉融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课程前提下,通过辅修跨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医学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等奖项。
国际交流合作
医学院紧扣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积极与国际一流医学院合作,持续探索建设国际医学院管理、医学教育与研究体系。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学分互认及学生互换交流等形式建立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理念。
目前,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与 17 所学校建立了学分互认的机制;与海外知名大学拓展联合培养,包括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与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博士双学位项目;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联合培养MD/PhD项目等。每年学院输送约30%的本科生在国际合作院校进行1-3个月的临床实习、实验室轮转、交流参观及学术会议。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有机会开拓视野,为职业规划和海外留学深造提供初步体验。与我院开展合作的国外院校有:
北美洲: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美国杜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
欧洲:德国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德国菲利普玛堡大学、德国波鸿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蒂宾根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洪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瑞典卡特林斯卡医学院,瑞士巴塞尔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医科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等;
其它: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日本圣玛丽安娜大学等。
知名校友
裘法祖
1932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预科;1936年在同济大学医学医前期结业后,赴德国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9年以一等最优秀成绩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开启器官移植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
吴孟超
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南登崑
1946年进入上海同济大学新生院,后入医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二届理事会顾问,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顾问、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侯云德
1948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58年留学苏联,1962年归国后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三届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干扰素之父”。
吴文源
1941年1月生,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顾问、上海市医学会理事,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终身教授。
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临床医学是培养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专业素养;宽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临床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现临床问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未来可发展成为具备“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引领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拔尖卓越医学人才。
秉承“精诚济世,明道致远”办学理念和“精英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全面实施“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以转化医学为特色,注重国际化培养,推行基础和临床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依据“坚持标准、分段要求”的原则,实现“拔尖卓越临床医师”的培养目标。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纳入国家第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临床医学专业以“医学实验班”大类招生入学,第一年在新生院完成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第一学年末根据学生志愿及学院/专业分流标准选拔进入临床医学专业;第二——四学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强化早期临床、早期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第四学年末根据推免标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本科后培养方向确定(本博衔接培养、本硕衔接培养、“5+3”一体化(四证合一)培养和常规本科培养);第五学年进行临床通科实习,达到毕业标准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本科后各培养方向的后续培养:
本博衔接培养:达到本博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直博阶段,学制原则为6年,达到毕业要求,可提前至第4年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博士学位。
本硕衔接培养:达到本硕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5年本科后进入学术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达到毕业要求可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硕士学位。
“5+3”一体化培养:达到“5+3”一体化培养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业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规培结业考试可获得规培结业证;达到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专业型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
常规本科毕业:5年本科毕业,可通过国家统一考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
就业方向
完成临床医学专业5年本科教育,达到相应推免或培养标准的,毕业后可择优分别进入本博衔接培养(学术型博士)、本硕衔接培养(学术型硕士)、“5+3”一体化培养(四证合一,专业型硕士)继续深造。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国家考试继续深造等。
本博衔接培养方向:本科毕业继续在本校或合作伙伴学校联合培养攻读学术型博士学位(PhD),毕业后可:1)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打下坚实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在三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高水平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未来引领我国乃至全球医学发展的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医学领军人才;2)进入科研院或高等学校所从事医学、医学相关、医工交叉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医学教育。
本硕衔接培养方向:毕业后可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扎实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能力,成为在各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5+3”一体化培养方向:毕业后可直接申请各级医院的医疗岗位,从事临床工作;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成为全科医师;或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未来从事医疗、医学教育或研究工作。
常规5年本科培养方向:毕业后可以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未来从事临床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优势及特色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也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至武汉,但同济人医学情结至深,历经百年沧桑后,同济大学在新世纪之初重建医学,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恢复设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经过快速发展,“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和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的建立,如今同济医科的整体水平已跻身全国医学院校前10%,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的ACGME评估的高校。
医学院以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为中心,现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共432名(含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2019年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硕士生导师519名、博士生导师291名。拥有中科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973”和“86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7名,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5名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arry J. Marshall为特聘教授,参与本科生教学及临床门诊工作。
为探寻同济医科的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同济大学结合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未来趋势以及国家需求,将医科发展重点集中于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干细胞”“肿瘤”“脑与脊髓”“心脏”等几大领域。2010年成立“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在各家附属医院布局并成立转化医学中心,凝炼四大方向。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基于附属医院的特色医疗资源,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采用灵活的双聘机制,深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合作。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同济大学在干细胞及转化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丰硕。同济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新医科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提升,学院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施行“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临床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将立德树人、医学人文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程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医学课程体系。利用同济大学综合性大学优势,积极推进医工交叉融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课程前提下,通过辅修跨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医学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等奖项。
国际交流合作
医学院紧扣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积极与国际一流医学院合作,持续探索建设国际医学院管理、医学教育与研究体系。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学分互认及学生互换交流等形式建立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理念。
目前,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与 17 所学校建立了学分互认的机制;与海外知名大学拓展联合培养,包括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与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博士双学位项目;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联合培养MD/PhD项目等。每年学院输送约30%的本科生在国际合作院校进行1-3个月的临床实习、实验室轮转、交流参观及学术会议。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有机会开拓视野,为职业规划和海外留学深造提供初步体验。与我院开展合作的国外院校有:
北美洲: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美国杜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
欧洲:德国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德国菲利普玛堡大学、德国波鸿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蒂宾根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洪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瑞典卡特林斯卡医学院,瑞士巴塞尔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医科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等;
其它: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日本圣玛丽安娜大学等。
知名校友
裘法祖
1932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预科;1936年在同济大学医学医前期结业后,赴德国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9年以一等最优秀成绩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开启器官移植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
吴孟超
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南登崑
1946年进入上海同济大学新生院,后入医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二届理事会顾问,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顾问、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侯云德
1948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58年留学苏联,1962年归国后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三届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干扰素之父”。
吴文源
1941年1月生,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顾问、上海市医学会理事,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终身教授。
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临床医学是培养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专业素养;宽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临床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现临床问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未来可发展成为具备“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引领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拔尖卓越医学人才。
秉承“精诚济世,明道致远”办学理念和“精英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全面实施“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以转化医学为特色,注重国际化培养,推行基础和临床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依据“坚持标准、分段要求”的原则,实现“拔尖卓越临床医师”的培养目标。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纳入国家第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临床医学专业以“医学实验班”大类招生入学,第一年在新生院完成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第一学年末根据学生志愿及学院/专业分流标准选拔进入临床医学专业;第二——四学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强化早期临床、早期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第四学年末根据推免标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本科后培养方向确定(本博衔接培养、本硕衔接培养、“5+3”一体化(四证合一)培养和常规本科培养);第五学年进行临床通科实习,达到毕业标准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本科后各培养方向的后续培养:
本博衔接培养:达到本博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直博阶段,学制原则为6年,达到毕业要求,可提前至第4年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博士学位。
本硕衔接培养:达到本硕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5年本科后进入学术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达到毕业要求可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硕士学位。
“5+3”一体化培养:达到“5+3”一体化培养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业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规培结业考试可获得规培结业证;达到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专业型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
常规本科毕业:5年本科毕业,可通过国家统一考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
就业方向
完成临床医学专业5年本科教育,达到相应推免或培养标准的,毕业后可择优分别进入本博衔接培养(学术型博士)、本硕衔接培养(学术型硕士)、“5+3”一体化培养(四证合一,专业型硕士)继续深造。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国家考试继续深造等。
本博衔接培养方向:本科毕业继续在本校或合作伙伴学校联合培养攻读学术型博士学位(PhD),毕业后可:1)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打下坚实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在三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高水平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未来引领我国乃至全球医学发展的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医学领军人才;2)进入科研院或高等学校所从事医学、医学相关、医工交叉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医学教育。
本硕衔接培养方向:毕业后可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扎实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能力,成为在各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5+3”一体化培养方向:毕业后可直接申请各级医院的医疗岗位,从事临床工作;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成为全科医师;或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未来从事医疗、医学教育或研究工作。
常规5年本科培养方向:毕业后可以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未来从事临床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优势及特色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也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至武汉,但同济人医学情结至深,历经百年沧桑后,同济大学在新世纪之初重建医学,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恢复设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经过快速发展,“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和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的建立,如今同济医科的整体水平已跻身全国医学院校前10%,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的ACGME评估的高校。
医学院以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为中心,现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共432名(含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2019年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硕士生导师519名、博士生导师291名。拥有中科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973”和“86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7名,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5名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arry J. Marshall为特聘教授,参与本科生教学及临床门诊工作。
为探寻同济医科的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同济大学结合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未来趋势以及国家需求,将医科发展重点集中于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干细胞”“肿瘤”“脑与脊髓”“心脏”等几大领域。2010年成立“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在各家附属医院布局并成立转化医学中心,凝炼四大方向。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基于附属医院的特色医疗资源,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采用灵活的双聘机制,深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合作。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同济大学在干细胞及转化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丰硕。同济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新医科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提升,学院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施行“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临床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将立德树人、医学人文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程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医学课程体系。利用同济大学综合性大学优势,积极推进医工交叉融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课程前提下,通过辅修跨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医学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等奖项。
国际交流合作
医学院紧扣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积极与国际一流医学院合作,持续探索建设国际医学院管理、医学教育与研究体系。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学分互认及学生互换交流等形式建立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理念。
目前,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与 17 所学校建立了学分互认的机制;与海外知名大学拓展联合培养,包括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与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博士双学位项目;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联合培养MD/PhD项目等。每年学院输送约30%的本科生在国际合作院校进行1-3个月的临床实习、实验室轮转、交流参观及学术会议。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有机会开拓视野,为职业规划和海外留学深造提供初步体验。与我院开展合作的国外院校有:
北美洲: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美国杜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
欧洲:德国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德国菲利普玛堡大学、德国波鸿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蒂宾根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洪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瑞典卡特林斯卡医学院,瑞士巴塞尔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医科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等;
其它: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日本圣玛丽安娜大学等。
知名校友
裘法祖
1932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预科;1936年在同济大学医学医前期结业后,赴德国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9年以一等最优秀成绩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开启器官移植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
吴孟超
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南登崑
1946年进入上海同济大学新生院,后入医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二届理事会顾问,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顾问、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侯云德
1948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58年留学苏联,1962年归国后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三届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干扰素之父”。
吴文源
1941年1月生,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顾问、上海市医学会理事,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终身教授。
四、同济大学
14
软科(综合)
20
校友会(综合)
21
武书连
212
QS世界
224
US排名
学校简介

同济的100年,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100年;

同济的100年,是与祖国科教事业心手相牵的100年;

同济的100年,是与上海城市发展相濡以沫的100年。

——摘自习近平同志在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4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拓展学科范畴由土建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创校至今,先后培养了38万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68人。

同济大学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以及“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科学中心”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城市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研发、国产化智能温室、遥感空间信息、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学校长期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为“一带一路”建设、国内桥梁与隧道、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抗震救灾、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会、崇明生态岛、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值从初期2005年的不足30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495亿元,开创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校地合作的典范模式。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在对德为主的合作基础上,发展为以对欧洲合作为中心,拓展北美、辐射亚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联合国等12个国际化合作平台学院,与200多所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大众、西门子、拜耳和IBM等众多跨国企业共建了研究中心。学校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和“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当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是亚太地区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的高校。

目前,同济大学设有29个专业学院,11家附属医院,13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路、嘉定、沪西和沪北等4个主要校区,占地面积约2.56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84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55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514人,硕士研究生11319人,博士研究生7265人。另有国际学生2088人。拥有专任教师2792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09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3人(含双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4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特岗)教授4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01人,“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20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7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今天的同济大学正朝着“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周边环境
同济大学地处上海市东北隅,分四个校区: 校本部、沪西校区、沪东校区和沪北校区。
·四平路校本部指南

从上海火车站到校本部的交通路线:

出火车站北广场,
乘115路汽车到密云路站下,可进同济大学西门或南校区正门。
乘115路汽车到同济大学站下,可进同济大学正门。
乘出租车上高架环线,往杨浦大桥方向,到四平路出口下高架,右转上四平路,约500米既可进进同济大学正门。
从飞机场到校本部的交通路线如下:

乘出租车,从虹桥路上高架环线,往杨浦大桥方向,到四平路出口下高架,右转上四平路,约500米既可进进同济大学正门。
从十六铺船码头到校本部的交通路线:

在码头出口前乘55路到同济大学站下,即可进同济大学正门 。

校总部景观

·沪西校区指南

位于上海市西北部的普陀区真南路500号。乘06、62、117、213、323、517、551、562、708、724、727、742、744、750、838、859路公交车可以直达校区门口。

沪西校区景观

·沪东校区指南

位于上海市武东路100号,乘537,99,749路公交车可以直达校区门口。

沪东校区景观

·沪北校区指南

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1238号,乘920,95,65路公交车可以直达校区门口。

沪北校区景观


  中专 2022-11-04 20:33

网友推荐

2019年同济大学分专业录取分数-黑龙江

高考省份招生类型科类录取专业录取高分录取平均分录取低分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工科试验班(建筑城规景观与设计类)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工科试验班(信息类)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类)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与车辆类)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经济管理试验班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合计黑龙江国家专项理科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类)黑龙江中外合作理科机械类

2018年同济大学分专业录取分数-黑龙江

高考省份招生类型科类专业低分平均分高分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车辆工程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车辆工程(汽车)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城乡规划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电子信息类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工科试验班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机械类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计算机类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建筑学黑龙江本科一批理科交通运输类黑龙江本科一

2017年同济大学黑龙江招生计划及16年录取分数

省份:黑龙江批次科类招生专业2017年2016年录取分数计划数低分平均分高分第一批本科理科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类)第一批本科理科建筑学第一批本科理科城乡规划第一批本科理科土木工程第一批本科理科测绘工程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交通类)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环境类)第一批本科理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机械类)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能源类)第一批本科理科车辆工程第一批本科理科工

2017年同济大学黑龙江分专业录取分数

省份招生类型科类录取专业低分平均分高分黑龙江第一批本科理科合计黑龙江第一批本科理科材料科学与工程黑龙江第一批本科理科测绘工程黑龙江第一批本科理科车辆工程黑龙江第一批本科理科城乡规划黑龙江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电气类)黑龙江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电子类)黑龙江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轨道交通)黑龙江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环境类)黑龙江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机械类)黑龙江第一批本科理科

2016年同济大学黑龙江招生计划及15年录取分数

省份:黑龙江省招生类型招生专业(类)科类2016招生2015年录取分数计划数高分低分平均分第一批本科合计理科第一批本科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学类)理科第一批本科社会科学试验班(经济学类)理科第一批本科建筑学理科第一批本科城乡规划理科第一批本科工科试验班(土木类)理科第一批本科测绘工程理科第一批本科工科试验班(交通运输类)理科第一批本科工科试验班(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理科第一批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第一批

2016年同济大学黑龙江录取分数

省市批次科类录取专业低分平均分高分黑龙江省第一批本科理科材料科学与工程黑龙江省第一批本科理科测绘工程黑龙江省第一批本科理科车辆工程黑龙江省第一批本科理科城乡规划黑龙江省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电气信息类)黑龙江省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黑龙江省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机械能源类)黑龙江省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计算机类)黑龙江省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交通运输类)黑龙江省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上海师范大学黑龙江多少分能考上,2022上海师大黑龙江分数线

    1楼

    2022年上海师范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法学、英语(师范)(招英语考生)、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数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融学类

  • 中专学校

    上海海洋大学黑龙江多少分能考上,2022上海海洋黑龙江分数线

    2楼

    2022年上海海洋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电器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4个专业。2022年上海海洋大学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供大

  • 中专学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黑龙江多少分能考上,2022工程大黑龙江分数线

    3楼

    2022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服务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民航物流)、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目动化、电气

  • 中专学校

    华东政法大学黑龙江多少分能考上,2022华政黑龙江分数线

    4楼

    2022年华东政法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法学(民商法律)、法学(经济法)、网络与新媒体、法学(经济法)、新闻学、法学(民商法律)等6个专业。2022年华东政法大学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华东政法大学

  • 中专学校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黑龙江多少分能考上,2022上经贸大黑龙江分数线

    5楼

    2022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方向)、市场营销(国际营销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资产评估、商务英语(招英语考生)、经济统计学、法语(商务法语方向)(招英语考生)、人工智能、国

  • 中专学校

    上海电力大学黑龙江多少分能考上,2022上海电力黑龙江分数线

    6楼

    2022年上海电力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等9个专业。2022年上海电力大学黑龙江省录取分数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9年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2019同济黑龙江分数线

    7楼

    2019年同济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工业设计)(建筑城规景观与设计类)、工科试验班(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建筑环境与

  • 中专学校

    2018年同济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多少分,2018同济黑龙江分数线

    8楼

    2018年同济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汽车服务工程)(只录取有该志愿的考生,中德合作)、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汽车服务工程)(只录取有该专业志愿的考生,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黑龙江理科分数线,同济大学黑龙江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9楼

    2021年同济大学黑龙江理科最低分数线为630理科最低位次为1005。2020年同济大学黑龙江理科最低分数线为658理科最低位次为1036。2021年黑龙江理科录取分数线及黑龙江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黑龙江录取分数线类型批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黑龙江多少分能考上,2022同济黑龙江分数线

    10楼

    2022年同济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医学试验班(基础医学)(国豪精英班)(医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本博贯通培养.该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考生)(医学类)、经济管理试验班(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