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物理类 | -/27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历史类 | -/33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249(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26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订单班) | 2018 | 理科 | -/206(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订单班) | 2018 | 文科 | -/25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订单班) | 2017 | 理科 | -/20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订单班) | 2017 | 文科 | -/247(专科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理科 | -/139(专科批) | -/143(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文科 | -/132(专科批) | -/145(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139(专科批) | -/143(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132(专科批) | -/145(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137(专科批) | -/140(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132(专科批) | -/141(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139(专科批) | -/151(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132(专科批) | -/155(专科批) |
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等实践能力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机与拖动、AUTOCAD、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机电设备调试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等。
就业方向:1.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从事各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2.面向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从事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局部设计等方面的工作;3.面向机电设备、电气设备、工控设备制造公司,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维修、销售及经营管理;4.面向科技开发公司,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产品开发以及设备改造的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1 |
| 历史类 | 337 | ||||
| 青海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8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9 |
| 文科 | 132 |
主修课程
电工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及训练、电力电子及变频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机电控制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水泵与水泵站、机电排灌运行与维护
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机电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维护、修理、技术改造及其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维护、修理、技术改造及其管理等部门。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96年,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招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办学二十余年来,学院先后多次被各级教育部门评为管理示范院校、高职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依法诚信办学单位,新华社、《人民日报》均对学院进行过专题采访,《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北京日报》等十余家媒体也多次对学院办学情况进行报道。
一、注重基础建设,打造现代校园
学院建有南北两个校区,(学府路校区和行唐校区),总占地面积1083亩,校舍面积18.87万平方米。
现已建成教学楼、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科研楼、图书馆、行政楼、航空航天馆、大学生创业孵化实践基地、学生公寓及体育馆、游泳馆、篮球场、运动场等完备的标准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一卡通、免费WIFI、无盲点电子监控、公寓门禁数字化系统及热泵热水系统等应用提高了校园的现代化水平。
二、找准市场定位,明确专业特色
学院始终遵循“强基础、创特色、求质量、谋发展”的办学方针,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紧跟市场需求调整、发展和优化专业体系,现有航空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和医学系6个系,开设了58个热门专业,逐步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医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
依据河北省高校专业的布局和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设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飞行器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定翼机驾驶技术等服务于航空产业的专业群,错位发展、补充短板,形成了鲜明的航空工程专业特色。
三、突出技能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学院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动适应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制定了以综合工作任务体系为标志的教学大纲,注重技能培养,真正建立起实训随课堂,实战随任务,实习随就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毕业生真正具备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学实力
学院拥有一支专兼结合,职称与学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学院除大力引进“高、精、尖”人才外,还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自培计划,培养出一批“教练型”、“工匠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并吸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从而打造出一支专兼结合,职称与学历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开辟实践基地,推动科研创新
为加强实践教学,学院与127家企业开展跟岗实训、顶岗实习合作,与17家企业或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建有校外实训基地50多家,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90余个。自建通用航空机场一座,在运营飞机7架,其中4架运5B、2架塞斯纳172、1架罗宾逊R44。近五年来,我院积极承担地方科研任务,依托于“河北蓝天航空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河北吉远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石家庄亚光速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育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的工业级无人直升机以及无人机在各种情境下的应用等科技项目进入转化阶段,“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汽车防亏电保护器”、“智能电瓶隔离器”等专利实施了产业化。我院还开展了军民融合的科研项目,直升机飞行员头盔、战斗机战时应急降落灯光系统等的创新研发进入实质性阶段。近五年来,教师承担省教育厅教改课题项目3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6门。
六、加强交流合作,践行服务社会
学院秉承“以国际视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格局,应时顺势,开门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格鲁吉亚、波黑、印度、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高层互访、教学教研、教师进修、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广泛合作,借力发展提升学院竞争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方面发力,与国家图书馆的握手、与中国民航大学的联姻、与首都机场首航未来、北京安控科技、北京欣天鹅航空装备科技、天津博翰等的深度交流,均促进了双方的共赢、共享、协调发展。建校20年来,我院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培训、继续教育、智力支持等方面积极为社会贡献力量,培养了1.6万余名合格毕业生,为区域教育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七、繁荣校园文化,搭建育人平台
学院着力打造“重责任、敢创新”的文化精神,营造“以人为本,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艺术节、迎新晚会、运动会、红歌赛、辩论赛及篮球赛等活动持续开展。学生社团异彩纷呈,先后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创业协会、无人机俱乐部、电子竞技协会、动漫社等30多个社团,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而且为广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了平台。我院学子也是各级各类赛事的常客,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河北省高校制图与构型能力大赛、三维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体育影像摄影大赛等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学院还依托“育卓众创空间”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创业大讲堂、双创大赛、项目路演和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讲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新载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院怀抱教育报国、航空报国的梦想,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承载着新的希望,驾驭着新的机遇,勇攀高峰,努力迈向新的彼岸,创造新的辉煌。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拥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高等院校,2002年4月由原山西省水利学校和山西省水利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学院在太原和运城两地办学,设三个校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557人,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60000余人。
学院主校区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安邑水库湖心岛上的魏豹城遗址,占地387.3亩,建筑面积13.0207万平方米,校园四周绿水环绕,碧波荡漾,岸柳拂堤,鸟语花香,是我院水利、建工和测绘等土建类高职专业和中职部的办学场所;太原小店校区位于太原市小店区汾东教育城,占地206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是我院机电、经贸类高职专业的办学场所;太原胜利桥校区位于太原市胜利桥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我院工管、资环类高职专业和本科班的办学场所。
学院以高职教育为主,试办本科教育,兼办中职教育、成人教育和行业培训,面向全国16个省(市)招生,设有水利、建筑、信息、交通、测绘、土建、机电等九系四部,开设七大专业群共43个专业。其中,水利工程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建设专业和全国水利职业教育骨干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被确定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和省级特色建设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工程造价专业被确定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特色专业,《水利工程制图》、《水利工程测量》和《节水灌溉技术》等8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一支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精湛,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善于创新,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29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3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01人,博士学位教师7人,硕士学位教师212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学院基础设施充足,教学手段先进,图书资料丰富,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功能齐全。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66469平方米,院内实验实训场所面积22717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99054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361.57余万元。学院建有标准塑胶田径场、游泳池、篮球场,体育设施种类全,标准高,分布广,可以满足体育教学和全院师生强身健体的需要。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图书馆面积2797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48.31万册(套)(含10万册电子图书)。学院共有9个校内实训基地和142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在节水化校园建设、城市与农业节水示范建设以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生产性节水灌溉技术实训场、水利综合实训基地和水利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场,被确定为山西省示范性实训基地。
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学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实力不断雄厚,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不断增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先后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农林水气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教育厅授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山西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山西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文明单位标兵”,共青团山西省委授予“山西省先进团委”,山西省政法委授予“平安单位”,山西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评为优秀院校,水利部确定为部级示范院校,山西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院校,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十三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院校。
“十三五”期间,学院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和“1331工程”重大战略部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照《学院章程》,全面依法治校,认真总结60年办学经验,不断巩固省部级示范院校建设成果,全面完成省部级优质院校建设和全国“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围绕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新政策,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在专业布局上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在办学质量、规模、效益上协调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彰显优势特色,重点特色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双素质、双结构”师资队伍与学院事业发展相适应,专业带头人队伍适应建设发展需要,教育与培训全面发展,就业创业水平保持省内高职院校前列,大力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职业教育,力争把学院建成一所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创新型、共享型的三晋名校,为山西转型综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与人才支撑。
普通高职每年学费4000元/人
中职每年学费2300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