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华中科技大学
[1] 古代传播研究的萌芽
[2] 近代传播研究的背景
科学的背景,社会形势的背景,传播技术发展的背景。
[3] 传播学的确立
现代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原因,传播学奠基人及他们对于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层次。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4] :传统学派,批判学派。
[5] 发展传播学
3、传播者
[1] 传播者的类型与特征
[2] 传播者的任务
[3] 传播者的权利与责任
[4] 记者与信源关系的三种情况
4、受众
[1] 受众的类别与特征
[2] 受众的接收动机
[3] 受众的权利
[4] 反馈
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5]
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别论,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论。
[6] 受众的选择心理与选择行为
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受众对媒介形式的选择性:需要程度,难易程度,成本高低。
5、传播媒介
[1] 传播媒介的概念
[2] 大众传媒各自的特征
报纸的特点,广播的特点,电视的特点,网络的特点。
[3] 网络传播媒介
[4] 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鲁汉的理论,对麦克鲁汉理论的评价
6、传播内容分析
[1] 信息的概念
[2] 符号的定义
[3] 符号的类型与特点
[4] 编码与译码
[5] 语义分析在传播中的应用
[6] 内容影响受众的理论
模仿论,含义结构论,强调信息来源的理论,感性诉求与理智诉求的理论,强调内容的一面理或两面理的理论。
7、传播的效果
[1] 枪弹论
[2] 有限效果理论
[3] 适度效果理论
适度效果理论的概念,使用与满足模式,议程设置理论。
[4] 新强效力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社会期待理论。
[5]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信息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传播对象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传播环境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8、传播功能
[1] 传播功能的早期研究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赖特对三功能说的补充,拉扎斯菲尔德的三功能说,施拉姆的传播功能说。
[2] 传播的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
传递信息,社会沟通,社会整合,社会教育,消遣。
[3] 传播的消极作用与虚拟功能
9、传播控制[1] 传播控制的必然性
[2] 传播控制的思想
传播的模式:10、
模式及其功能:[1]
传播模式的产生:[2]
传播模式涉及的理论:[3]
传播模式与结构主义:,传播模式与“三论”。
线性模式:[4]
控制模式:[2]
社会系统模式:[3]
赖利夫妇模式:,马莱茨克模式。
互动传播模式:[4]
新闻传播学-中国地质大学
12
1
077600
传播学专业(本科,文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湖北大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传播学、社会学、新媒体传播、组织管理学、文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通晓媒介产业发展与传播的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网络媒体的新技术,在网络舆情分析、多媒体内容生产、媒介市场分析、危机公关等方面有突出的能力,能够在政府管理部门、网络新媒体公司、公关公司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各种新媒体运营、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数据控制与可视化传播的专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研究方法、公共传播、企业传播与管理、媒体融合、数据新闻、网络舆情分析、新媒体营销传播、用户体验分析、可视化传播等。
传播学(网络传播方向)-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传播学、新闻学、信息科学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熟悉网络内容策划、信息传播基本业务,掌握网络信息搜集、检索和基础软件应用,以及对网络及新媒体编辑与制作、发布等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传播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媒介经营管理
传播科技史
媒介伦理与法制
三、考试形式和答题时间
(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四、题型
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文史: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武汉纺织大学
传播学-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文理兼收,本科,四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多媒体时代,具有扎实的文理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突破传统的传播学教学目标,重在掌握系统的新媒体传播和新闻制作知识以及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多媒体运作机制和媒体融合的新趋势,熟练掌握新媒体及网络媒体数字传播技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专业主干课程+特色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广告学、新闻学概论、市场研究、人际传播、公共关系学、媒介经营管理等。
网络与新媒体(模块)特色课程:新媒体内容制作、多媒体节目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动画制作FLASH、网站策划。
新闻实务(模块)特色课程:摄影与摄像、节目编辑与制作、报纸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电子杂志、计算机辅助编辑(方正飞腾、PREMIER)。
传播实务(模块)特色课程:传播受众调查、舆情分析、媒介策划、影视艺术基础、社会调查统计法。
三、就业方向
网络与新媒体(模块):毕业生能在新媒体平台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规划和开发、项目内容策划、推广及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可在政府部门、新闻与出版机关、学校、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策划、网站建设与管理以及网络信息的采写、编辑和传播等工作。
传播实务(模块):毕业生可在网络平台、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的文化管理部门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管理、信息发布与收集及营销传播等工作。
新闻实务(模块):毕业生可在网络平台、报社、台、杂志社、通讯社、媒介机构从事新闻采写、信息编辑、广告制作、受众研究工作。
四、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传播学专业-华中科技大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传播学和信息学科为基础,以网络产品策划和设计为核心,以数字媒体技术为特色,培养“有创意、通传播、懂技术、精设计”的文理交叉复合型传播人才。主要学习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系统掌握前沿数字媒体技术,接受传播心理学、市场调查、策划等基本能力训练,具备新媒体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形成“厚基础、宽口径、术理兼备”的知识结构。本专业实行“信息传播”和“信息技术”的“双学位”制交叉培养模式,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双学位:文学学士(第一学位)和工学士(第二学位)。
课程设置::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信息学科课程
行业分布主要就业单位名称互联网公司、企事业单位、新闻传播机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小米、华为、爱奇艺、斗鱼、优酷、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携程、盛大、今日头条、新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