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海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四川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旅游管理类 | 2021 | 综合 | 655/582(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 | 2021 | 综合 | 614/601(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 | 2021 | 综合 | 632/606(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20 | 综合 | -/617(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9 | 理科 | 668/629(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9 | 理科 | 663/620(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9 | 理科 | 593/579(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9 | 文科 | 709/693(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9 | 文科 | 670/670(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9 | 文科 | 673/645(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 | 2018 | 理科 | -/623(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8 | 理科 | -/619(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 | 2018 | 理科 | -/588(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8 | 文科 | -/663(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8 | 文科 | -/632(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 | 2018 | 文科 | -/604(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7 | 理科 | -/618(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理科 | -/581(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理科 | -/563(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文科 | -/672(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7 | 文科 | -/662(本科批) | /() |
| 旅游管理类(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文科 | -/602(本科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海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四川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旅游管理类 | 2021 | 理科 | 599/594(本科一批) | 583/567(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 | 2021 | 文科 | 586/585(本科一批) | 582/573(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20 | 理科 | 607/604(本科一批) | 589/579(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20 | 文科 | 575/575(本科一批) | 575/560(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9 | 理科 | 620/614(本科一批) | -/591(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9 | 文科 | 589/585(本科一批) | -/572(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8 | 理科 | -/606(本科一批) | -/585(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8 | 理科 | -/593(本科一批) | -/585(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 | 2018 | 理科 | -/570(本科一批) | -/585(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管理) | 2018 | 文科 | -/586(本科一批) | -/578(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8 | 文科 | -/574(本科一批) | -/578(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 | 2018 | 文科 | -/568(本科一批) | -/578(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7 | 理科 | -/569(本科一批) | -/541(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理科 | -/555(本科一批) | -/541(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理科 | -/528(本科一批) | -/541(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文科 | -/576(本科一批) | -/561(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2017 | 文科 | -/572(本科一批) | -/561(本科一批) |
| 旅游管理类(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文科 | -/547(本科一批) | -/561(本科一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海南 | 旅游管理类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2 |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601 | ||||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606 | ||||
| 新疆 | 旅游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81 |
| 文科 | 525 | ||||
| 甘肃 | 旅游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502 |
| 文科 | 551 | ||||
| 陕西 | 旅游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8 |
| 文科 | 566 | ||||
| 云南 | 旅游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0 |
| 文科 | 614 | ||||
| 贵州 | 旅游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8 |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27 | ||||
| 文科 | 本科一批 | 606 | |||
| 四川 | 旅游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4 |
| 文科 | 585 | ||||
| 重庆 | 旅游管理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2 |
| 历史类 | 584 | ||||
| 广西 | 旅游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9 |
| 文科 | 584 | ||||
| 广东 | 旅游管理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4 |
| 历史类 | 583 | ||||
| 湖南 | 旅游管理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8 |
| 历史类 | 579 | ||||
| 湖北 | 旅游管理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2 |
| 历史类 | 598 | ||||
| 河南 | 旅游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5 |
| 文科 | 609 | ||||
| 山东 | 旅游管理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72 |
| 江西 | 旅游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2 |
| 文科 | 600 | ||||
| 福建 | 旅游管理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7 |
| 历史类 | 581 | ||||
| 安徽 | 旅游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7 |
| 文科 | 606 | ||||
| 浙江 | 旅游管理类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17 |
| 江苏 | 旅游管理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9 |
| 历史类 | 575 | ||||
| 上海 | 旅游管理类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9 |
| 黑龙江 | 旅游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30 |
| 文科 | 551 | ||||
| 吉林 | 旅游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9 |
| 辽宁 | 旅游管理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0 |
| 历史类 | 596 | ||||
| 内蒙古 | 旅游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1 |
| 文科 | 566 | ||||
| 山西 | 旅游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6 |
| 文科 | 580 | ||||
| 河北 | 旅游管理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3 |
| 历史类 | 590 | ||||
| 天津 | 旅游管理类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20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7 |
| 文科 | 573 | ||||
| 宁夏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50 |
| 青海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427 |
| 陕西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1 |
| 贵州 | 旅游管理(都江堰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8 |
| 重庆 | 旅游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9 |
| 历史类 | 563 | ||||
| 河南 | 旅游管理(都江堰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9 |
| 福建 | 旅游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7 |
| 安徽 | 旅游管理(4440元/年;都江堰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8 |
| 浙江 | 旅游管理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05 |
海南大学是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
学校秉承“海纳百川 大道致远”的校训,弘扬“自强敬业 厚德弘毅”的校风。2008年12月,经国家批准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建设行列,先后获得“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等建设支持;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做出“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的重大决策部署;同年,海南大学成为教育部与海南省政府“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与创建于1954年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紧密结合,并称“热作两院”,被誉为我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两院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24°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的国家,并由原来的植胶空白国,奇迹般地崛起为世界第五大产胶国。学校由此奠定了在橡胶和热带农业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获得了包括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内的900多项科教成果,为我国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原海南大学于1983年在一片荒滩地上艰苦起家,到合并前建起了全省规模最大、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广泛的学科专业体系,成为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题写校名。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并获准设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大幅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持续提升,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校以来,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邓小平、胡耀邦、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岚清、尉健行、刘延东、孙春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学校视察,给予亲切关怀;历届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怀备至、倾力支持;社会各界和广大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建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学术中心、体育场馆、学生活动中心等重要项目,设立了多项奖(助)学金,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发展。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6073亩,全日制学生4.1万人,拥有36个二级学院,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4个本科专业、6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医学、农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作物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植物与动物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工程学科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专任教师25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1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杰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近40人。在科研平台方面,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含1个培育基地),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4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1个省级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1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立项15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立项2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获批立项4项。
学校依托海南区位优势,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全面对接海南自贸港建设,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大学”的办学宗旨,凝练出“热带、海洋、旅游、特区”四大办学特色,将“支撑引领、特色取胜,高位嫁接、开放创新”确定为办学总体思路,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努力营造“知行合一、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求知治学氛围。近年来,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学术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全力推进完全学分制、书院制和组建协同创新中心三项重大改革,力求打破学院、学科壁垒,强化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完善“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有组织的科研体系。坚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思路,聚焦“自贸港发展和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技”“全健康”“信息技术”七个重点研究领域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支撑、引领学校相关领域或学科方向成为“海南急需、国家一流”,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新格局,已达成合作的境外院校、国际科研机构和高校联盟208所(个),分别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已建成国际学生教育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2017年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设立“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是旅游学科全国唯一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一批批莘莘学子满怀激情与梦想从五湖四海汇集于此,用青春热血奏响创新奋进之歌。60余年来学校累计培养了近3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造就了遍布全国和海南各大行业的管理与技术骨干,还有一大批人才在境外创业就业。
当前,海南正在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作为海南唯一和全国热带地区唯一、面向南海最前沿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海南大学正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海南省委沈晓明书记对海南大学提出的“要当好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参与者、参谋部、孵化器和后备队”的要求,乘着海南“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的东风,着眼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全局,落脚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践,在中央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与海南自贸港发展相适应的一流大学。
1.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学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2.学校每年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和校外兼职岗位。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优先考虑。
3.学校专项援助项目
(1)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高等学校学生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对于在校生应征入伍服兵役的,学校另一次性给予每生10000元奖励金。(2)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或创业学费补偿或贷款代偿,海南省地方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自愿到海南省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或创业、连续工作满3年及以上的,给予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本科学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4000元。(3)学校设有临时困难补助,用于资助对因家庭遭受突发变故、疾病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学生;另外结合当年政策与实际情况,开展“暖冬行动”、“研途助航”计划、“双困”毕业生补贴、食堂用餐计划等项目,具体以学校通知为准。
4.学校学费减免政策
(1)对全日制本科残疾学生实行免学费和住宿费政策。(2)对录取到园林、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植物保护、林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艺教育专业的考生,根据相关规定在校期间每学年按应缴学费的50%给予学费补助。
5.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在生源地申请办理信用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
学校执行教育部和各省高考加分政策,录取时考生成绩以考生投档分(不含生源省份排位小分)为准。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庄天慧教授、校长吴德教授。
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学校现有雅安、成都(温江)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1491万册(件)。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现设有学院26个,研究所(中心)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4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二级学科10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6个,本科招生专业7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省重点学科20个。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根据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计分,学校在全国农林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7和第4。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5个学科ESI排名近年持续稳定保持世界前1%,农学、兽医学2021年分别入围软科一流学科排名世界前40强和前51-75强。2017年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2018年作物学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工近3600人,其中:教授439人、副教授589人;博士生导师315人、硕士生导师82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1人,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特设岗位1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5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4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4人,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杰出科学家4人、天府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7人、天府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5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人选25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3人,四川师德楷模2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辅导员7人。学校是2012年全省首批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2所试点高校之一。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
育人体系完备、条件优良。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是1976年以后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6万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200余人。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3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27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提名6篇。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含示范课程)7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72项。学校是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5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6所高校之一。
科研成果丰硕、效益显著。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四川省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一等奖71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Science》等发表高水平论文。拥有科技部、四川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9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科技部条件平台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10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以及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3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社科研究基地4个、协同创新中心6个、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3个。学校是2012年全国首批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
对外交流广泛、形式多样。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24个国家(地区)的10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共签署了130余项交流合作协议,与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了“2+2”“3+1”“3+1+X”“4+1”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建有省部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学校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高校,曾被国家6部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先后被国家外专局评为引进国外智力先进集体、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学校建设与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1年4月和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先后两次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2002年1月,温家宝同志批示:“川农大精神”应该总结、宣传和发扬。2007年10月,温家宝同志再次批示:川农大工作很有成绩,办学经验值得重视。2008年5月,李克强同志亲临学校看望慰问“5.12”受灾师生员工。2001年10月,李岚清同志亲临学校视察,高度评价“川农大精神”,充分肯定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国际交流合作是活校之方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
招生咨询及录取查询电话:
028-86290999 86291999
电子邮箱:scndzs@163.com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67分(理科)。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旅游管理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

四川农业大学重庆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69分(物理类)。四川农业大学重庆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旅游管理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四川农业大学重庆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

四川农业大学河南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89分(理科)。四川农业大学河南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四川农业大学河南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旅游管理本科

四川农业大学福建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77分(物理类)。四川农业大学福建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四川农业大学福建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旅游管理本

四川农业大学安徽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68分(理科)。四川农业大学安徽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四川农业大学安徽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旅游管理)本

四川农业大学浙江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605分(综合)。四川农业大学浙江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四川农业大学浙江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旅游管理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和旅游管理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和旅游管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会计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大数据与会计和旅游管理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大数据与会计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大数据与会计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大数据技术和旅游管理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大数据技术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

四川农业大学旅游管理是公办本科专业。四川农业大学旅游管理在四川省理科排名第2。四川省开设理科旅游管理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开设理科旅游管理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旅游学院、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