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常州大学 (最高/最低分) | 青岛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生物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509(本科批) | /() |
| 生物工程 | 2020 | 理科 | -/355(本科一批) | /() |
| 生物工程 | 2019 | 理科 | 355/351(本科一批) | /() |
| 生物工程 | 2018 | 理科 | -/341(本科一批) | /() |
| 生物工程 | 2017 | 理科 | -/337(本科一批) | /() |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生物工程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生物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物类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工程技术改造和创新、以及新品研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以生物和微生物代谢、生物合成产品的过程研究、开发、制造和工程设计为业务范围,毕业生能在工业、医药、食品、环保、能源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工程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物工程过程研究、设计、控制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开发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生物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9 |
| 新疆 | 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46 |
| 宁夏 | 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32 |
| 甘肃 | 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469 |
| 河南 | 生物工程(科教城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1 |
| 吉林 | 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88 |
本专业以“厚基础、重能力、创新实践”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广博的生物工程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工艺技术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能在医药、轻工、环保、酿酒及食品等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多层次生物工程类人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生物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43 |
| 重庆 | 生物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7 |
| 海南 | 生物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7 |
| 湖南 | 生物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8 |
| 河南 | 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3 |
| 江西 | 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3 |
| 安徽 | 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8 |
| 山西 | 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12 |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以及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历经43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2020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129位。
学校以“责任”为校训,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美、育人为本,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现有科教城、西太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5亿元。学校设有21个学院,有全日制本科生206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900人。同时设立继续教育学院(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独立学院)。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科特色较为鲜明,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拥有省优势学科2个、省“十三五”重点学科7个,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10个学科上榜。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本科招生专业67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规划教材9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2017年捧得“优胜杯”;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5项,银奖3项,铜奖7项,实现金奖“四连冠”,2020年捧得“优胜杯”;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11项。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和“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分列第91位和第44位。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13人,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达66%。拥有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学校现有江苏省“双创人才”、“333工程”、“特聘教授”、“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220余人;省“双创团队”、“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团队10余个。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全面推行“顶天立地”有效科研。“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全国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省部级和行业科研成果奖项98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03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7项;被SCI、EI、CPCI、CSSCI等收录学术论文34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000余件。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孵化器1个。学校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创新联合体,与国内50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50多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4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48个、产学研基地515个、校企联盟436个。2016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高品质国际合作。以学生互换、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为重点,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爱尔兰梅努斯大学、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举办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1项。学校通过高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现有40多个国家的近800名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与玻利瓦尔大学共建我国在委内瑞拉的首家孔子学院,承办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孔子课堂。成立跨文化研究院、泰国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以色列文化研究中心等智库平台,不断推进中外人文交流。
学校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花园式校园”等荣誉称号。
当前,常州大学正在全力推进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学校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通过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面向国际以及与之融荣与共的战略合作与互动,聚焦立德树人,加强内涵建设。全体师生员工凝心聚力,锐意创新,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招生属性 |
学费 (元/年·生) |
文科类 |
5200 |
理科类 |
5500 |
工科类 |
5800 |
理科类省优势学科(应用化学) |
6050 |
工科类省优势学科 (能源化学工程、制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380 |
工科类嵌入式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7800 |
农林类(园林) |
2500 |
体育类(休闲体育) |
5300 |
医学类(护理学、药学) |
6800 |
艺术类 |
6800 |
中外合作办学 |
26400 |
录取原则:请看招生章程。
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111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获“山东省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开始了正式举办高等教育的历程。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2002年8月崂山校区投入使用,2009年高密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2019年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投入使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
当前,学校形成了青岛、高密、济南“三地五校区”的办学格局,校舍面积9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34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4个,固定资产总值37亿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6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海外特聘专家和青年专家43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杰青1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8人。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现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有7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9个学科进入前7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为B+,为省属工科高校唯一。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9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5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9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省级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专业(群),1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14门省一流本科课程,16名省级教学名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杜邦科技创新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绩显著,现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层面创新平台数达到10个,数量位居山东省属高校前列。拥有3个省级协同创新(示范)中心,45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始终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7家,分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学校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专利转让数进入中国高校百强,为“天问一号”自主导航提供关键核心技术,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因“政产学研融合”而闻名的“青科大模式”广受社会赞誉,并被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以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深度报道。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完善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同2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获得1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基本形成了涵盖理、工、艺等学科专业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格局。其中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加快推进中德工业大学和中德青年科学院建设,实现中德合作办学一体化发展。牵头共建泰中国际橡胶学院,是山东首个在境外设立的办学机构,迈出了学校境外办学第一步。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绘就了“三步走”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有精神、有文化、有责任、有活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当前,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围绕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和学校“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取得突破、五年塑成优势”的战略部署,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主动对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发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贯彻“五有理念”,干字当头、实干为先,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五章 收费标准
第二十条 学校严格按照山东省物价局审批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住宿费等费用。根据有关规定,经上级批准的部分热门专业的学费标准在上述基础上将上浮10%。
第二十一条 收费标准如有变化,学校将按照山东省物价局新标准执行。
第二十二条 退学学费规定:执行鲁政办发[2008]65号文件规定: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和住宿费。学生学习时间按每年10个月计算。
咨询专线:0532—86085777
学校网址:www.qust.edu.cn
招生网址:zs.qust.edu.cn
E—mail:zsb@qust.edu.cn

青岛科技大学朝鲜语和生物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朝鲜语和生物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朝鲜语就业前景和生物工程就业前景,朝鲜语专业介绍和生物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朝鲜语和生物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朝鲜语和生物工程录

青岛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和生物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生物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生物工程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生物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生物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青岛科技大学社会工作和生物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生物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生物工程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生物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生物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和生物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生物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生物工程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生物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生物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生物工程录取分数线(山

青岛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生物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生物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生物工程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生物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生物工程这二个专业,

青岛农业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生物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生物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生物工程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生物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据科学与大

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和生物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海洋科学和生物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海洋科学就业前景和生物工程就业前景,海洋科学专业介绍和生物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海洋科学和生物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海洋科学

青岛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生物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生物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学与应用数学就业前景和生物工程就业前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介绍和生物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生物工程这二个专业,

青岛科技大学英语和生物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生物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生物工程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生物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生物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生物工程录取分数线(山

青岛科技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生物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生物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生物工程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生物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据科学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