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257 | - |
| 高职排名 | 823 | 897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47 | 0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52 | 0 | 2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二段 | 421 | 319203 | 15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二段 | 157 | 544191 | 150 | |
| 2021 | 校企合作 | 普通类二段 | 154 | 544306 | 150 |
学校现开设十个专业类22个专业,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艺术设计、通信、物联网、会计等多个专业领域,其中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两个专业为教育部、财政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专业获批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机械制造专业群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入选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移动商务专业为首家与南京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嵌入式联合培养Google跨境电商的高职专业。2015年,为顺应智能制造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学校设立了智能制造学院,重点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工业设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7个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现已建成“3D打印(增材制造)中心”、“数字化工厂”、“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南京机电莱尼机器人学院”、“海尔智能家居”、“ICT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等6个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获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11个“1+X”证书试点。2018年,学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获批“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同时,学校已和中科院南京煜宸激光科技集团、中国航天南京神舟航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暨中国航天3D打印研究中心、航天智能制造南京创新中心、南京特斯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翔集团等四家单位签订了“双创教育战略合作协议”,以“1+N”(平台+课程、项目、队伍、市场推广等)的合作模式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力求在深度合作中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校企携手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圈。
我校学生食堂分为五味园和三味斋。日常供餐时间为早餐7:00-9:00、中餐10:30-13:30、晚餐17:00-20:30(风味特色除外)。
1. 五味园:位于星梦馆食堂一楼,就餐面积约2000㎡,可容纳近1000人就餐。食堂配有专门的厨师团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所需营养不同,配置适合大家的各类早中晚餐。早餐主营各类花式粥品、包子、馄饨、豆浆、油条类等,中、晚餐有品种丰富的自选快餐,清真民族餐饮(拉面、炒面、盖浇饭等),各种风味特色小吃(麻辣香锅、麻辣烫、米线、山东煎饼、F+牛肉饭、魔饭青年套餐饭等),口味众多,价廉物美。
2. 三味斋:位于星梦馆食堂二楼,就餐面积约2000㎡,可容纳 1000人就餐,装修风格简约现代,是你紧张学习之余放松心情的不错之选。三味斋以淮扬风味为主,讲究咸甜适中,口味清淡,营养健康,符合目前对健康饮食的要求。为大家提供丰富的早、中、晚餐,同样针对学院学生地域不同的特点增加了卤水套餐饭、南京老卤面、麻辣香锅、浓烧汁、黄焖鸡米饭、各色奶茶、西式烘培等特色风味小吃,以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不同口味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多年来,学校累计培养超过40000名专科毕业生,其中60%以上的毕业生就职于南京地方企业。为南京地区企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超过17万人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位居全省前列。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收入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毕业生对就业工作满意度、自身发展满意度、对母校满意度连续3年提升,2020届毕业生相关数据分别为97.47%、94.15%、94.21%。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简称“青工职院”,2019年在整合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资源基础上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是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以青岛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院定位于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和青岛市“十五个”攻势、二十四条产业链发展需要,重点围绕现代制造业,着力打造能够支撑青岛市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专业体系,与青岛市工业发展同步同频。依托青岛市产业规划和布局,以培养海洋生物及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交通运输、高端服务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学院依托现有的实训设备,深化产教融合,多种途径开展校企合作,与华为集团、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青软集团等知名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学院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目前为1+X证书试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管理中心和试点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