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20 | 交通运输(中外合作)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3 | 11451 |
| 2020 | 广播电视学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1 | 1356 |
| 2020 | 日语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1 | 1356 |
| 2020 | 工商管理类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2 | 1298 |
| 2020 | 经济与贸易类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3 | 1219 |
| 2020 | 英语(民航业务、国际贸易)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4 | 1158 |
| 2020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6 | 5047 |
| 2020 | 工业设计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7 | 4900 |
| 2020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7 | 4900 |
| 2020 | 生物医学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7 | 4900 |
| 2020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7 | 4900 |
| 2020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7 | 4900 |
| 2020 | 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8 | 4750 |
| 202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8 | 4750 |
| 2020 | 核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8 | 4750 |
| 2020 | 交通运输(民航电子电气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9 | 4595 |
| 2020 | 飞行器适航技术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9 | 4595 |
| 2020 | 机械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0 | 4464 |
| 2020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0 | 4464 |
| 202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1 | 4341 |
| 2020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1 | 4341 |
| 2020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1 | 4341 |
| 2020 | 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制与签派)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1 | 4341 |
| 2020 | 应用统计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1 | 4341 |
| 2020 | 航空航天类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2 | 4176 |
| 2020 | 机器人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3 | 4046 |
| 2020 | 物联网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4 | 3910 |
| 2020 | 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4 | 3910 |
| 2020 |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4 | 3910 |
| 2020 | 电子信息类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5 | 3764 |
| 202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6 | 3623 |
| 2020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7 | 3485 |
| 2020 | 航空航天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7 | 3485 |
| 2020 | 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8 | 3361 |
| 202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0 | 3126 |
| 2020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3 | 2791 |
本专业具备明显的国防特色,是国家国防系统重点发展的特色学科,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潜力巨大,是国防重点本科专业和江苏省特色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制导与控制、武器火控技术、探测与识别技术及其智能控制技术等,培养在目标及环境的探测、识别、跟踪、定位、制导与控制方面,以及在机电控制和传感器检测技术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探测与识别技术、武器火控技术、制导与控制系统、现代雷达技术、遥感技术、智能控制、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等。
毕业生能在有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和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微电子技术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填补行业人才空缺,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国内外微电子产业人才资源和技术水平的差距,发展微电子技术和培养专业人才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国家安全的保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专业是一门较综合的学科,包括半导体物理和器件、工艺和材料、以及集成电路设计等方向。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能掌握微电子基本理论、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熟悉电子线路和计算机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具备相关新型交叉学科基本知识的研究型专门人才和具备综合开发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核心课程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子线路、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工艺技术、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 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 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 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 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 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 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 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 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5.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 能力;
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 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 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原理(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学时)、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64学时)、计算机原理与 应用(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1)(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电力电子技 术基础(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检测原理(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 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2)(48 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48学时)、人工智能导论(32学时)、应用随机过程(48学时)、系统辨 识基础(48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8学时)、模式识别基础(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 时)、计算机仿真(48学时)、系统工程导论(32学时)、CIM系统导论(32学时)、控制理论专题实 验(16学时)、过程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检测技术系列实验 (16学时)、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16学时)、自动化综合实践(48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6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56+8学时)、模 拟电子线路(56+8学时)、工程电磁场(42+6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8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8+8学时)、建模与辨识基础(24+8学时)、自动控制元件(26+6学 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6 +16学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6+16学时)、微控制器应用及 系统设计(24+8学时)、VISUAL C++(48 +16学时)、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网络与数据通信 (34+6学时)、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32+16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6+6学时)、自动测试系 统(2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32 +16学时)、运动控制系 统(36+12学时)、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6+1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分析(48 +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16学 时)、模拟电子技术(48 +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2 +16学时)、计算机软件基础(48 +16学 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 +16学时)、控制工程数学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80 +10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6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6 +10学时)、自动控制系统仿真(32+16 学时)、检测技术与仪表(46 +1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电机与拖动(54 +10学时)、 运动控制系统(48+8学时)、过程控制(48+8学时)、工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8学时)、微控 制器技术课程设计(24学时)、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32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32学 时)、集散控制系统(22 +10学时)、现场总线技术(32+8学时)、嵌入式系统(26+10学时)、基于 网络的智能控制(32+8学时)、先进控制理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验、电子技术 综合设计、计算机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综合 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综合设计,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 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 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专业介绍:
本专业为适应我国民航和民用航空制造业大发展对航空维修人才的迫切需求,适应现代化和国际化民用航空需要而设置,以机电结合,工程和管理并重为特点,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飞机发动机基础理论、民用飞机运行品质、安全可靠性分析、民用航空器设计、制造与维修及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本专业积极与各航空公司、航空维修公司、中国商用飞机公司等单位协作,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竞争优势。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人才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主要专业课程:
民用飞机飞行动力学、飞机结构、飞机系统原理、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原理、航空安全系统工程、飞机安全性设计与分析、航空维修工程学、航空保障技术与工程、……
3、升学与就业(包含可继续深造方向,可就业范围,近三年升学与就业率)
升学:
本专业设有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一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二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适航技术与管理),二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和航空工程),可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机会。
就业:
毕业生可在航空公司或飞机制造维修单位,从事民用航空器的使用,监测,维护,维修,设计、开发等科研和管理工作,历年来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近年来就业主要单位和岗位所如下: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深圳航空公司、扬子江货运公司、上海飞机制造厂、上海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担任工程师。
适航性指民用航空器所具有的固有安全飞行特性,它是航空器飞行性能、操稳特性、静动强度、以及机械装置、动力装置、机载设备等各系统安全品质的总成。它不仅与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水平有关,也涉及所使用的材料、零部件、成品、仪表和设备的质量水平。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正是为了适应我国大型飞机研制和发展的迫切发展需求,依托国防科工委紧缺学科——适航技术与管理创办。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航空专业知识、适航法规、适航验证与审定技术以及适航工程管理等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为航空工业与民航运输业企事业单位在适航验证与审定领域提供智力支持。
本专业学生具有航空器及其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专业基础,熟悉适航法规与要求,掌握适航审定与管理、适航符合性验证技术等专业知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航空器初始适航与持续适航中的工程实际问题,协助专业技术人员在民用飞机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切实有效地满足适航的要求;毕业学生具备航空器适航审定以及适航性设计、试验与管理的技术能力,能够从事适航审查员、适航工程代表、适航生产检验委任代表、适航维修监督委任代表等工作。
3.主要专业课程: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飞机系统与飞行原理、可靠性原理、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民用飞机安全性设计与分析、机载软硬件适航性验证技术、机载设备环境试验技术、民用飞机飞行试验技术、民用飞机维修工程与客户服务
4.升学与就业:适航培优班实行分阶段跨专业、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学制6.5年。学校择优选拔后进入适航培优班的学生,经连续四年考核合格,并达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硕(博)连读培养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可获得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5.近年来主要就业单位:本专业潜在就业单位包括:中航工业各研究院所、中国民航局下属各审定中心、以及中国民航局各地区管理局审定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19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工业设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9分,物流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25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19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9工业设计理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21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工业设计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44分,会计学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63分,会计学历史类录取分数线为511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21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

202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辽宁省招生专业:会计学、会计学、工业设计等3个专业。202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辽宁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辽宁省录取分数线(2021)类

202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报考该专业须仔细阅读我校招生章程)(大二在天目湖校区就读,大四在将军路校区就读)、少数民族预科班(培养地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能源与动力工程、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少数民族预科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58分,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9分,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1分,工商管理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1分,广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9分,英语(民航业务、国际贸易)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9分,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9分,经济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文科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少数民族预科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2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9少数民族预科班理科本科批普通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机场运行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93分,少数民族预科班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10分,日语历史类录取分数线为611分,英语(民航业务、国际贸易)历史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20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会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3分,金融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5分,工业设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3分,金融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18分,会计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20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交通运输(中外合作)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3分,广播电视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21分,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21分,工商管理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22分,经济与贸易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23分,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