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南京工程学院和青海师范大学哪个社会工作专业好(社会工作专业青海师大和南工程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2 02:56:41 解决时间:2022-12-16 15:43

满意答案

南京工程学院和青海师范大学哪个社会工作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南京工程学院和青海师范大学各排行榜,社会工作专业的分数线,社会工作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青海师范大学与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分数对比(江苏)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青海师范大学
(最高/最低分)
南京工程学院
(最高/最低分)
社会工作2021历史类 -/515(本科批)545/528(本科批)
社会学类 社会工作
青海师范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四年 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为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和其它社会福利、服务、公益团体等机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当代社会工作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掌握社会调查、政策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从事社会保障、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及社会发展项目的评估与执行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行政、心理学导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政策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工作实习指导、法学概论。

青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江西社会工作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53
福建社会工作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09
江苏社会工作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15
河北社会工作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21
社会学类 社会工作
南京工程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着力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备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基础理论、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可在各级政府的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教育等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群团组织,以及社会服务和公益机构,从事社会组织行政管理、社会政策研究、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工作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社会项目策划与评估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江苏社会工作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13
历史类528
甘肃社会工作文科本科二批K段普通类501
贵州社会工作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45
四川社会工作(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南京校区就读)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37
广东社会工作(非定向)(办学地点:南京校区)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33
湖南社会工作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39
河南社会工作(南京校区)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79
江西社会工作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66
安徽社会工作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4
内蒙古社会工作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67
河北社会工作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47
青海师范大学
259
软科(综合)
230
校友会(综合)
569
武书连
学校简介

简史 青海师范大学坐落于西海锁钥、海藏咽喉的高原古城西宁,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青海省银行学校陆续并入,共同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

地位 历经66年的开拓进取,学校已形成具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完备教育体系,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是一所具有教师教育、民族教育和高原地域特色的文理工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单位”、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院校。

校园 青海师范大学现有城西和城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1500亩。其中,城西校区近200亩,建筑面积13万平米,绿茵葱茏、古朴典雅、学脉绵长,主要承担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与培训职能。城北校区1300多亩,建筑面积33.71万平米,设施先进、现代开放,布局恢宏,于2016年10月落成启用,主要承担本科生教育和学术交流职能。两大校区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协同发展,共同构成了具有丰厚文化内涵、彰显高原风光的现代大学校园,是读书治学立教的理想之地和教育沃土。

校友 已培养毕业生12万余人,涌现出大批优秀教学能手、科研学者、管理人才、商务精英,在各类岗位上尽显师大学子笃实敬业、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为人类文明进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 在校学生19081人,其中,本科生11665人、硕士研究生2636人、博士研究生238人,留学生22 人,函授生4520人。

学科 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中国史、地理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1个国内一流学科,3个省内一流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

专业 61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获批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

教员 现有教职工129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3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9人,副高级职称389人,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29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省级教学团队。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人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9人入选青海省优秀专家,8人入选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40人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才计划, 228人和9个科研团队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 4个教学科研团队6次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学校双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讲座教授62人,客座教授94人,合作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3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17人。群英荟萃的优秀师资为持续推进学校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学院 现设有民族师范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新闻学院、教育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等19个学院。

科研院(所) 学校设有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等3个研究机构,各学院设有青藏高原社会历史研究中心、班禅研究院、青藏高原体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藏文信息研究中心等29个研究机构。

平台 现有教育部“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民委“藏汉双语人才培训基地”,五省区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训中心,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高原能源产业与生态研究中心,被授牌为“国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青海基地”。建有省部共建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藏文信息处理与机器翻译实验室、青海省物联网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有青海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青海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培训中心、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等6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及“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奖励 先后承担80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2项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973”项目。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藏文计算机键盘和输入编码方法研究》成果,作为合作完成单位的《三江源区草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等3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玛钦藏文平台、字库以及藏汉英电子词典》和《藏汉(汉藏)机器翻译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成果,作为合作完成单位的《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湿地恢复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分别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商法学>在法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创新》《以创新驱动构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文体 学校深入挖掘根植青海大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和新青海精神,建有“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和“两弹一星”精神展览馆,创编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话剧《永怀之歌》,喜获第六届全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展演剧目奖”,入选第五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形成了“一院一馆一剧”的爱国主义教育新格局,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创新载体和校园文化品牌。高原体育运动教育训练特色突出,文学院学生李春秀勇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公里竞走铜牌,体育学院学生切阳什姐喜获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尹顺金同学力摘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马拉松赛金牌。学校高水平女子篮球队先后18次获得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西北赛区冠军和3次CUBA亚军,1次全国大学生超级联赛冠军和2次亚军,1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亚军和2次季军,并夺得2010年世界大学生篮球运动会冠军和2017年世界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季军,是一支享誉全国高校的篮球运动劲旅,为国家和青海省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4银6铜,全省8金11银10铜,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2项、优秀奖1项,在“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3项。

合作 学校大力推进宽领域、多渠道的国内与国际合作,与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建立“团队式”对口支援合作关系,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普渡大学、韩国国立顺天大学、马来西亚伊德里斯教育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交流、科研合作共享等活动,助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综合实力实现了新跨越。

附校 学校建有四所附属实验中学(含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和一所附属实验幼儿园,其中附属实验中学、附属实验第二中学、附属实验第三中学总占地面积231.67亩,共有教师498人,学生7143人,均属12年一贯制省级一类学校,是推动青海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师范生培养培训的重要实践实训基地。

梦想 奋进新时代、发展新师大、实现新梦想,全体师大人将始终以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求实创新、开放自信的时代风采,弘扬“勤学修德、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和“感恩奋进、追求卓越”的新师大精神,坚守师范初心为党育人、担当树人使命为国育才,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水平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奖学金设置

    


南京工程学院
265
软科(综合)
268
校友会(综合)
280
武书连
学校简介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深厚工科底蕴、鲜明应用特色的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全国产学研合作典型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江苏省高教学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先后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2019、2020年获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2021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位于南京江宁方山风景区,占地近3000亩,办学条件优越。现有19个教育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近800名。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44.8%,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教师占比超过5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20人次,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和“六大人才高峰”创新团队等省级人才团队13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4个,省重点产业学院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校级工程化项目教学基地和项目工作坊80多个,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等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8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超4亿元,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教学为中心,现有72个本科专业,其中,90%以上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性,80%以上专业与江苏省十大战略新兴产业高度契合,35%以上专业是国家和省级重点或品牌特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机械、电气类专业为教育部首批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江苏省重点专业16个,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是江苏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和江苏高校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培育点。学校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改革3.0试点,全力打造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和亮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教学成果31项;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一流课程23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和省优秀精品课程13门,国家和省在线开放课程13门,其他类型省级课程9门;主编出版教材500余部,其中国家精品教材4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74部,省重点教材39部,获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二等奖2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名,省优秀培育教材9部。学校注重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累计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奖项300余项;国家级众创空间“天印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企业186家,成功获评“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并跻身“江苏省特色众创空间十强”,学生创业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榜百强”12名,其中“十强”3名,成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了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理学等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7个,“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较快增长,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建有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4个,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门,获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3项,研究生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4人,数量稳居全国同类院校首位。学校建有国家级电力仿真与控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国家级学科科研平台5个,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20个。近年来,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384项,省部级及国家直管行业科技奖67项,授权发明专利726项,转让专利近400项,获批省知识产权贯标示范高校、省专利转化专项实施单位和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评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省技术转移工作先进集体、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坚持走多元协同、产教融合的办学道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分别与德国、英国、美国、芬兰、荷兰、瑞典、新西兰、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入选为“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成员高校,“南京工程学院--欧洲高校引智平台”获批省教育厅“十四五”首批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建设项目;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芬兰奥卢大学建有两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斯克莱德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荷兰撒克逊应用科学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学校依托特色学科和行业优势,主动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科技孵化机制,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实现了应用型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互动发展。近年来,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江宁合作打造“环天印湖科创示范区”,联合多家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腾讯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宜兴产业学院,与华为、腾讯云、中天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机联、中电联、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燕山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合作,打造了智能电网、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装备、康尼机电、先进工业技术等产业技术研究院10个,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历经百年,学校始终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定位,形成了“密切校企合作,注重工程实践,培养应用人才”的鲜明特色,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沈国荣院士为代表的25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机械、电力、能源动力与核工业等行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合并组建以来,学校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发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在全国率先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应用型办学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求实创先”的工作总基调,聚焦内涵发展,聚焦特色发展,切实推进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九大工程”,统筹推进“十六项提升计划”,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争当全国应用型高校的“领头羊”“排头兵”,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困难生资助办法

学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采取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包括落实好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协助符合条件的困难学生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开设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实施对残疾、孤儿等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给予特困学生生活补贴等。学校通过设置勤工助学岗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学校积极组织实施并支持落实好来自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资助的各类助学金,如江苏福彩爱心助学“12512”工程、圆梦助学项目、宁夏燕宝助学金、春蕾爱心基金等。



通讯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邮编 211167
  中专 2022-12-16 15:43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材料成型及

  • 中专学校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汽车服务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汽车服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汽车服务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汽车服务工程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汽车服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车辆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车辆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车辆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车辆工程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车辆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车辆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

  • 中专学校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机械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机械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机械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机械工程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机械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机械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

  • 中专学校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机械电子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机械电子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机械电子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机械电子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

  • 中专学校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数学与应用数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数学与应用数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数学与应用数学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数学与应用数学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数学与应用数学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商务英语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商务英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商务英语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商务英语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商务英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商务英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

  • 中专学校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英语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和英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英语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英语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英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英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和英语录取分数线(江

  • 中专学校

    南京工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社会工作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南京工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社会工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社会工作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社会工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社会工作这二个专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