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绘画 | 2019 | 艺术文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65 | 0 |
| 艺术理 | 457 | 0 | ||||
| 2018 | 艺术文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218 | 0 | |
| 艺术理 | 0 | |||||
| 2017 | 艺术文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218 | 0 | |
| 艺术理 | 0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教学的能力,能 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或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根据所择定的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等不同的专业方向,在能力结 构要求上,要求具有该专业方向方面较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掌握该专业方向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 全面的专业素质。同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 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潜能,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从事本专业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素质:
1.在素质结构方面,在思想道德素质上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以 及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合作意识;在文化素质上具有较好的中西方传统文化素养、文学艺术 修养,并具有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身心健康。
2.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除本专业确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外,同时具有一定的外 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思 想道德、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主干学科:美术学、艺术学理论。
核心课程:素描、速写、解剖与透视、色彩基础理论、色彩(静物)、社会实践(风景、采风)、所 择定专业方面的绘画(人物、人体)、绘画材料、创作、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下乡写生、艺术考察、社会调查、毕业创作、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素描、绘画、艺术创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绘画 | 艺术文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65 |
| 艺术理 | 457 | ||||
| 河南 | 绘画 | 艺术类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218 |
| 山东 | 绘画 | 艺术文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5 |
莆田学院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故乡、著名侨乡——莆田市,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由福建省政府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2011年、201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学校获评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平安校园,福建省花园式单位。
办学历史:学校由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原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原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13年10月仙游师范学校整体并入。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创办的兴化圣教医院附设护士训练班。
办学条件:新校区占地2970亩,中部核心区投入使用,校部机关和一馆九院6800多名师生顺利搬迁。老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666.8亩,校舍建筑面积71.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15亿元,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410多万册。拥有40个实验室,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个;实习实训基地304个,其中包括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直属附属医院1个,非直属附属医院4个,教学、实习医院38个。
办学思路:学校明确“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坚持“服务需求、贴近产业、强化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强应用型学科和相关支撑学科建设,构建以工、医为主干,文、理、经、管、艺、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主动对接福建省及莆田市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培养作为基层骨干、行业中坚的上手快、能吃苦、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推进“红色、品质、文化、活力、美丽”五新莆院建设,建成省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院专业: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护理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机电类、信息类、土建类、医学类、文化产业类、工商及公共服务类、环境与生化类、工艺美术类等八大专业群,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8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1.91万人。
师资队伍:学校着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培工程”、“博士工程”、“名校进修工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坚持“外引”、“内培”和“柔性聘用”并举,努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584人,其中专任教师1132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539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95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603人。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5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B类人才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8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17人;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教师”1人,福建省优秀教师6人,福建省教学名师4人。
教学改革:学校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入选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2013年以来,新增25个本科专业,获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和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省级立项;荣获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临床医学、工艺美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6个专业成为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认证,土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环境工程专业接受了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获国家级立项,机电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省级立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9项。学生在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国际级奖项36人次、国家级奖项1021人次、省级奖项1964人次。
科研工作: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2021年通过省学位委员会评审推荐,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审核。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76名,在校联合培养研究生77名。现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31个,其中工信部科研平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特色新型智库1个、省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人文化社科基地8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现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51个,服务地方团队39个。2002年以来,全校共承担校外科研项目255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2项、省部级项目46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400多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项、授权专利567项。2020年全校科研经费总投入1.07亿元,师均科研经费达到9.4万元。学校立足地域人文优势,深入开展妈祖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妈祖文化研究中心成为第一批省社科研究基地和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研究基地,并入选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体育总局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台联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习交流基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妈祖文化研究基地,是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会长单位。
合作办学:稳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美国新奥尔良大学联合举办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与英国邓迪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20多个国外大学开展交流合作,学校跻身中国大学国际竞争力排行榜500强。师生出国(境)访学、研修频繁。作为福建省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学校从2011年开始,先后与实践大学、明道大学、嘉南药理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大同大学等7所台湾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莆田市城投集团等150多个企事业单位开展政产学研合作。
服务地方:贴近莆田市产业发展的需要,与莆田市5个县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工业园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莆田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莆田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共建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16个。通过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途径,积极推介、对接科研成果。积极传承地方文化,深入开展妈祖文化、莆仙文化研究,积极参与妈祖祭典和重大赛事活动的表演、组织服务工作。
我校学生平均伙食标准260—400元人民币。
教书育人,薪火长传。牡丹江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1958年—1964年)、北安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1965年)、宁安师范专科学校(1965 年—1970年)和牡丹江师范学院(1970年至今)四个发展阶段,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9月,学校迁入牡丹江市,结束了近 40 年农村办学的历史。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之一。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学校现具有学士、硕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
基础扎实,积淀深厚。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市,占地面积68.3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60万平方米,是黑龙江省花园式单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9.9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是集实体与数字一体的复合型图书馆,馆藏图书248万余册(含电子图书7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万余种。学校建有黑龙江省级科普基地、黑龙江省语言文字馆、黑龙江省有声语言资源研究中心、牡丹江流域历史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等多个教育教学场馆,其中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是全国首家教材研究场馆。学校是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课程思政示范校。
专业合理,师资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1226人,其中专任教师78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3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12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学校现有党政管理机构19个,二级学院20个,教辅单位6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方向)3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3个(涵盖18个领域),学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农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门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学生17000余人。
特色鲜明,成绩斐然。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门、省级大学生文学创作基地1个、黑龙江省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普基地2个、省级学术交流基地3个、设有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各1个。学校近五年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及教育部科研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1300余项,共有6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有24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
内涵强校,成果丰硕。学校充分发挥在北大荒文学、渤海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与地方方言保护、东北抗联精神研究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依托中国抗联研究中心、渤海文化研究中心,承接全省“五色教育”研学项目,围绕学科专业优势,推进建设运动康养文旅产业创意产业园,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学校围绕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挥对外商贸人才培养、功能材料研发、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生物和化工制药、食用菌开发等方面优势,依托超硬材料重点实验室、农林鼠害重点实验室、食用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北方药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进校企、校地、校校协同创新;学校全面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整合全省乡村教师教育资源,成立黑龙江省乡村教师教育发展学院,与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合作打造省培、国培、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爱心课堂等项目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学校主动对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智力需求,高起点谋划建设自贸区学院,努力探索校政企、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学校积极融入地方,全面实施服务牡丹江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高校联盟”、推动“跨校协作”,“渤海文化艺术团”“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品牌活动的开展,极大彰显了学校文化辐射与服务社会功能。
开放办学,深化交流。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中俄人文交流项目院校,拥有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俄语中心、HSK考试中心等国家级国际交流平台。学校的国际友好合作院校达到82所,与俄罗斯、韩国、日本、波兰等国高校联合举办本科教育项目,并与国外10余所高校实现了学分互认,是省级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
励精图治,载誉前行。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文明校园标兵”“黑龙江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基础教育师资和行业应用型人才10万余人,他们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校始终秉承六十余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励志图新”的大荒地精神,全面回顾总结“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按照“建设符合教育现代化内涵要求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沿着“做好两个规划、建设三个生态、突出四个特色、提升六项工程”的发展思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牡丹江师范学院发展新篇章!







牡丹江师范学院绘画是公办本科专业。牡丹江师范学院绘画在黑龙江省艺术文排名第1。牡丹江师范学院绘画在黑龙江省排名情况1.艺术文排名学校专业名称最低分年份批次1牡丹江师范学院绘画本科一批A段2.艺术理排名学校专业名称最低分年份批次1牡丹江师范学

一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素描静物油画静物速写素描石膏像素描头像素描半身像素描全身像油画肖像油画风景写生人体速写素描人体写生油画人体写生油画人体创作等答案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绘画专业

二专业特色本专业注重艺术思维与绘画造型的基本训练从绘画基础绘画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等课程逐步过渡到专业创作答案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绘画专业

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教育艺术研究出版社新闻美术馆画廊等文化艺术领域从事绘画或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答案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绘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