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南昌师范学院 (最高/最低分) | 牡丹江师范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秘书学 | 2021 | 文科 | -/548(本科二批) | -/514(本科二批) |
| 秘书学 | 2020 | 文科 | -/528(本科二批) | -/514(本科二批) |
| 秘书学 | 2019 | 文科 | -/535(本科二批) | -/514(本科二批) |
| 秘书学 | 2018 | 文科 | -/540(本科二批) | -/514(本科二批)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扎实的语言文学基础及相应的研究能力,掌握秘书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意识以及一流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执行决策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融参谋辅助运筹协调,服务管理于一体,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从事秘书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工作,文案策划工作也可以从事报刊记者,文化传媒行政助理,离职教师等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西 | 秘书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8 |
| 重庆 | 秘书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5 |
| 海南 | 秘书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3 |
| 广西 | 秘书学(3650元/年)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6 |
| 广东 | 秘书学(非定向)(接受无专业志愿考生调剂录取)(办学地点:校本部)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4 |
| 山东 | 秘书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08 |
| 福建 | 秘书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9 |
| 浙江 | 秘书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6 |
| 江苏 | 秘书学(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香路889号)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2 |
| 上海 | 秘书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6 |
| 辽宁 | 秘书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6 |
| 河北 | 秘书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2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秘书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15 |
| 四川 | 秘书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3 |
| 广西 | 秘书学(4000元/年)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2 |
| 广东 | 秘书学(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2 |
| 江西 | 秘书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4 |
| 浙江 | 秘书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46 |
| 吉林 | 秘书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7 |
| 辽宁 | 秘书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3 |
| 山西 | 秘书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95 |
| 天津 | 秘书学(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09 |
南昌师范学院(原江西教育学院)是江西省属公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现有昌北、青山湖两个校区,是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办公室,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是江西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西省红色文化宣讲基地、江西省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西省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西省综治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校园、江西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江西省节水型高校、江西省高校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学校和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江西省研学旅行研究会、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江西省谱牒协会、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江西省高等学校摄影学会、江西省食育学会(筹办)等一批省一级学会以及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学校长研究会、小学校长研究会、幼儿园园长研究会设在学校。
历史悠久。作为江西省最早创办的八所本科高校之一,南昌师范学院从南昌市豫章中学小礼堂出发,六易校名、十迁校址、几更体制,走过了艰难坎坷而卓有成效的办学历程。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江西省中等师资进修学校,1956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教育学院,新中国江西首任省长邵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69年与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大学文科合并,先后成为井冈山大学、江西师范学院的组成部分。1979年恢复江西教育学院,1981年教育部在我校召开全国教育学院会议,会后颁布《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30号)。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南昌师范学院,奠定了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19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首次成功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被列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重点建设单位,标志着学校事业发展迈向了新台阶、开启了新征程。
师资水平高。建校以来,在逻辑史、书院史、学校管理心理学、古籍整理、训诂学、拓扑学、语文教学论等学科领域涌现了周文英、李才栋、李旷、吕小薇、邓志瑗、吴东兴、袁牧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学校现有教职工808人,教师高级职称人数占比30.3%、硕士博士占比68.9%。一大批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荣誉,聘请欧阳自远院士等著名专家学者近100人担任荣誉(客座、兼职)教授。大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理论文章被人民日报内参采用,承担《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意见》和每年《江西省基础教育发展报告》(基础教育蓝皮书)的起草等任务。
特色鲜明。学校根植基础教育谋发展,扎根赣鄱大地办大学,情系江西老区育人才,以师资培养培训“起家”,以教师教育“兴业”,承担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中小学合格教师的社会责任,肩负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历史重任,勇担新时代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时代使命。立足“以师为主、根植地方、突出应用”的办学传统,秉承“厚德修身、博学育人”校训,坚守“立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强师能”的价值追求,孕育“红色初心、砥砺创新”的办学精神,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全校本科专业中师范类专业占比56%,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体系,做优做强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群,进一步强化课程育人,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学前教育专业被评为全省一流专业。围绕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策应江西教育强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等战略,打造文旅融合类专业群,现有一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产教融合育人示范项目、省级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积极培育并形成了“五青思政、四位一体、三方协同”的“543”办学特色。
育人质量好。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家禽分子育种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共建食育基地、共建中国食育研究院,与南昌大学、印度尼西亚乌达雅纳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有江西省卫健委、江西省教育厅授牌成立的江西省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与江西省文旅厅合作共建江西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与江西省文旅厅、南昌市政府、资溪、金溪、南昌经开区、泰和、南丰、萍乡、赣县区等地方政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正邦集团、江西电信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建有江西省地方鸡种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旅游产业升级研究中心、江西民间舞蹈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级产教融合育人示范项目。学生屡获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冠军等奖项,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江西省最美大学生等荣誉。11名师生主编、主导、主演的“金色赣鄱”江西彩车展演荣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地方彩车最高奖项“华美奖”。师生获2019年教育部全国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三等奖,“红色走读”竞赛活动一等奖获奖数量两年蝉联全省高校第一。学生受邀赴巴基斯坦参加建国七十周年庆典演出、受邀赴印度尼西亚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巡演,“一线生鸡金凤筑梦”大学生扶贫助农创新创业项目代表江西省高校参加2019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得到了李克强总理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并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金奖。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刘奇莅校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政课建设专题调研时充分肯定学校育人成效。
培训优势显。学校承担教育部国培示范项目及省培、委培、援培项目,培训学员遍布全国18个省、覆盖江西11个设区市的100个县(市、区),培训效果年年获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员、专家的好评。自建校以来,学校集中培训中小幼教师、校(园)长13万余人次,远程培训与集中面授中小学校长和教师400余万人次。学校培训过江西90%的中小学校长和80%的骨干教师,连续承担6期江西名校长培训工程。江西2400余名省级特级教师、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中,800余人在学校参加过集中培训,100%参加过学校远程培训。为江西中小幼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终身学习作出重要贡献。
社会影响大。学校累计培养本、专科学生14.5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在基础教育、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工作的知名校友,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80余人,教授、博导、硕导,高级、特级等名优教师万余人,成为江西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等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擘画“十四五”发展蓝图,进一步树牢人才培养中心定位,强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坚持特色发展,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条件建设,促进我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而继续努力奋斗,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生源地助 学贷款 |
不超过12000元/人·年,每年可申请一次 |
校内勤工 助学岗 |
若干 |
困难毕业生一次性 求职补贴 |
1000元/人·年 |
国家奖 学金 |
8000元/人·年 |
国家励志 奖学金 |
5000元/人·年 |
困难毕业生校内 配套求职补贴 |
600元/人·年 |
国家助 学金 |
一等:4400元/人·年 |
校级 奖学金 |
一等:1600元/人·年 |
大业生一次性 创业补贴 |
5000元/人 |
二等:3300元/人·年 |
二等:1000元/人·年 |
||||
三等:2200元/人·年 |
三等:600元 /人·年 |
月平均600-900元
生源省如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对所有进档考生,根据本人专业志愿及我校招生计划,按“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择优录取”。
生源省如实行梯度志愿投档,遵循“志愿优先,依据分数,择优录取”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分数排队的依据为:(一)文史类:按高考文化总分从高到低排队,总分相同的,以高考语文、外语、数学成绩为序依次比较。(二)理工类:按高考文化总分从高到低排队,总分相同的,以数学、外语、语文成绩为序依次比较。
录取专业时,严格由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则录取第二专业志愿,依此类推。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若服从专业调剂则由学校根据分数,调剂到相应专业。高考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专业志愿有关规定与要求、又不服从调剂的,做退档处理。
一、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
(一)美术学、艺术设计学、音乐学、舞蹈学专业
认可省统考成绩的省份,按生源省的投档规则执行录取,若生源省无投档规则即按江西省投档规则执行。
(二)摄影专业
组织校考的生源省,考生在达到生源省划定的最低文化控制线和专业校考合格的基础上,按综合成绩(即:校考专业成绩/校考专业总分*高考文化总分*50%+高考文化成绩*50%)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相同时,不分文理按照高考外语、语文、数学成绩为序依次比较。
认可省统考成绩的省份,按生源省的投档规则执行录取,若生源省无投档规则即按江西省投档规则执行。
二、体育类专业录取规则
对认可生源省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简称:专业统考)的生源省,不分文理按专业统考成绩从高到低排队,专业成绩相同的,以高考文化总分、数学、外语、语文成绩为序依次比较。若生源省招生主管部门有其他特殊要求的,按其文件规定执行。
教书育人,薪火长传。牡丹江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1958年—1964年)、北安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1965年)、宁安师范专科学校(1965 年—1970年)和牡丹江师范学院(1970年至今)四个发展阶段,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9月,学校迁入牡丹江市,结束了近 40 年农村办学的历史。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之一。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学校现具有学士、硕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
基础扎实,积淀深厚。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市,占地面积68.3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60万平方米,是黑龙江省花园式单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9.9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是集实体与数字一体的复合型图书馆,馆藏图书248万余册(含电子图书7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万余种。学校建有黑龙江省级科普基地、黑龙江省语言文字馆、黑龙江省有声语言资源研究中心、牡丹江流域历史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等多个教育教学场馆,其中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是全国首家教材研究场馆。学校是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课程思政示范校。
专业合理,师资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1226人,其中专任教师78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3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12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学校现有党政管理机构19个,二级学院20个,教辅单位6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方向)3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3个(涵盖18个领域),学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农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门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学生17000余人。
特色鲜明,成绩斐然。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门、省级大学生文学创作基地1个、黑龙江省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普基地2个、省级学术交流基地3个、设有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各1个。学校近五年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及教育部科研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1300余项,共有6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有24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
内涵强校,成果丰硕。学校充分发挥在北大荒文学、渤海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与地方方言保护、东北抗联精神研究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依托中国抗联研究中心、渤海文化研究中心,承接全省“五色教育”研学项目,围绕学科专业优势,推进建设运动康养文旅产业创意产业园,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学校围绕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挥对外商贸人才培养、功能材料研发、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生物和化工制药、食用菌开发等方面优势,依托超硬材料重点实验室、农林鼠害重点实验室、食用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北方药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进校企、校地、校校协同创新;学校全面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整合全省乡村教师教育资源,成立黑龙江省乡村教师教育发展学院,与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合作打造省培、国培、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爱心课堂等项目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学校主动对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智力需求,高起点谋划建设自贸区学院,努力探索校政企、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学校积极融入地方,全面实施服务牡丹江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高校联盟”、推动“跨校协作”,“渤海文化艺术团”“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品牌活动的开展,极大彰显了学校文化辐射与服务社会功能。
开放办学,深化交流。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中俄人文交流项目院校,拥有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俄语中心、HSK考试中心等国家级国际交流平台。学校的国际友好合作院校达到82所,与俄罗斯、韩国、日本、波兰等国高校联合举办本科教育项目,并与国外10余所高校实现了学分互认,是省级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
励精图治,载誉前行。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文明校园标兵”“黑龙江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基础教育师资和行业应用型人才10万余人,他们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校始终秉承六十余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励志图新”的大荒地精神,全面回顾总结“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按照“建设符合教育现代化内涵要求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沿着“做好两个规划、建设三个生态、突出四个特色、提升六项工程”的发展思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牡丹江师范学院发展新篇章!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广东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32牡丹江师范学院福建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36牡丹江师范学院吉林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41牡丹江师范学院广西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42牡丹江师范学院天津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52牡丹江师范学院甘肃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5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甘肃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59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甘肃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59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贵州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6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贵州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62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云南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97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云南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97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27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27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山西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8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山西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82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辽宁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74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辽宁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74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广西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4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广西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42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四川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513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四川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513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广东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3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牡丹江师范学院广东秘书学2016二批文科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