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73 | 25932 | 488 |
| 本科一批 | - | 567 | 29618 | |||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591 | 8515 | 560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机械类(5800元/年;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6 |
| 材料类(6380元/年;含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4 | |||
| 工业设计(5800元/年) | 四年 | 2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5800元/年) | 四年 | 2 | |||
| 能源动力类(5800元/年;含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 电子信息类(5800元/年;含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四年 | 3 | |||
| 海洋工程类(6380元/年;含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 | 四年 | 2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5800元/年;含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四年 | 6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5720元/年;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管理) | 四年 | 2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5500元/年) | 四年 | 2 | |||
| 应用化学(5500元/年) | 四年 | 5 | |||
| 应用统计学(5500元/年) | 四年 | 2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5800元/年) | 四年 | 2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800元/年) | 四年 | 2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5800元/年) | 四年 | 2 | |||
| 人工智能(5800元/年) | 四年 | 2 | |||
| 自动化(5800元/年) | 四年 | 2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7800元/年) | 四年 | 2 | |||
| 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7800元/年) | 四年 | 2 | |||
| 土木工程(5800元/年) | 四年 | 2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5800元/年) | 四年 | 2 | |||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5800元/年) | 四年 | 2 | |||
| 环境工程(5800元/年) | 四年 | 5 | |||
| 生物工程(5800元/年) | 四年 | 2 | |||
| 工业工程(5200元/年) | 四年 | 2 | |||
| 外国语言文学类(5200元/年;含英语、翻译)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工商管理类(5200元/年;含会计学、财务管理) | 四年 | 3 | |||
| 政治学与行政学(5200元/年) | 四年 | 2 | |||
| 俄语(5200元/年) | 四年 | 1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7 | 29679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67 | 29679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67 | 29679 | |||
| 人工智能 | 567 | 29679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5800元/年;含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567 | 29679 | |||
| 材料类(6380元/年;含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567 | 29679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68 | 29170 | |||
| 应用化学 | 568 | 29170 | |||
| 环境工程 | 568 | 29170 | |||
| 工业设计 | 568 | 29170 | |||
| 机械类(5800元/年;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68 | 29170 | |||
| 能源动力类(5800元/年;含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68 | 29170 | |||
| 应用统计学 | 569 | 28622 | |||
| 自动化 | 569 | 28622 | |||
| 生物工程 | 569 | 28622 | |||
| 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7800元/年) | 569 | 28622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5720元/年;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管理) | 569 | 28622 | |||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570 | 28054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7800元/年) | 570 | 28054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71 | 27521 | |||
| 工业工程 | 571 | 27521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72 | 26996 | |||
| 土木工程 | 572 | 26996 | |||
| 海洋工程类(6380元/年;含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 | 572 | 26996 | |||
| 电子信息类(5800元/年;含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573 | 26473 |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1 | 8672 |
| 外国语言文学类(5200元/年;含英语、翻译) | 591 | 8672 | |||
| 工商管理类(5200元/年;含会计学、财务管理) | 592 | 8392 | |||
| 俄语 | 594 | 7814 |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 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或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 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数学建模、计 算方法、程序设计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受到数学和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良好教 育,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科学研究、教学、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工程计算 中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软件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 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或运筹控制中的某些实 际问题;
4.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 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及创新的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几何、分析、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计算、信息科学、运筹与控制、计 算机软件与应用。
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物理学、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程序 设计与算法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值分析、数据分析、数学建模。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数学分析I-Ⅲ(304学时)、高等代数I-Ⅱ(192学时)、空间解析几何(96学时)、 常微分方程(96学时)、概率统计(96学时)、实变函数(96学时)、普通物理(144学时)、大学计 算机基础(64学时)、C语言与程序设计(96学时)、数学物理方程(96学时)、复变函数(96学 时)、数学模型(64学时)、数值分析I(64学时)、数值分析Ⅱ(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64学 时)、微分方程数值解法(64学时)、泛函分析(64学时)、信息论基础(64学时)。
示例二:大学物理(130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 时)、数学分析(240学时)、高等代数(1 36学时)、空间解析几何(46学时)、复变函数(46学 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0学时)、常微分方程(46学时)、实变函数(46学时)、数学物理方 程(46学时)、泛函分析(46学时)、数值逼近(60学时)、数值代数(60学时)、微分方程数值解 (60学时)。
示例三:大学物理(9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64学时)、数学分析(288学时)、高等代数 (144学时)、解析几何(48学时)、复变函数(64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4学时)、常微分方 程(56学时)、数学物理方程(48学时)、泛函分析(64学时)、数值分析(80学时)、数据结构与算 法(80学时)、数据库原理与技术(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数学建模(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及实验、毕业实习及社会调查(实践)、毕 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并行)程序设计与实现。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0702 物理学类
Q1:本专业的学习对象是什么?
软件已经渗透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机器人到智能手机,从淘宝商城到出行旅游,从滴滴打车到百度导航,从游戏娱乐到网络学习,从电子商务到电子政务,从工业设计到工业制造等,软件对于人类的生活就像水与空气一样不可缺失,已经覆盖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有这些软件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安逸,学习工作变得更加快捷有效。软件工程专业就是去探索如何设计开发高质量可信软件的全过程。
软件工程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软件设计方法、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项目管理3个方面。即:在软件设计方法中,主要探讨有效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软件架构技术和高效的软件构造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技术中,主要探讨流行的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过程、程序设计语言和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在软件项目管理中,主要探讨软件项目管理学、软件质量保证技术、软件成熟度度量技术和软件经济学等内容。
Q2:为什么要选择本专业?
选择软件工程专业有三大理由:
① 就业前景好。软件的需求量正逐年呈指数式增加,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仅国内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每年高达100万人以上,无疑给本专业学生带来更多的工作机遇,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② 待遇薪资丰厚。据近几年就业薪资调查数据显示,软件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薪资在人才市场上处于较高水平,随着软件深入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势头更加强劲,2016-2017年中国最受欢迎高薪专业排行榜上软件工程专业独占鳌头。
③ 挑战性与成就感并存。软件工程是脑力劳动很频繁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需要时常攻克难关、充满挑战的行业,因而成为令人向往的行业。当看到自己的成果推向市场得到认可,被人们所使用推广后,都会感到非常自豪,并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很多软件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把自己设计出的作品及完成的项目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而获得成就感正是成功人士不断追求的目标。
Q3:本专业主要有哪些核心和特色课程?
核心课程:需求工程、软件架构、程序设计及软件质量保证等。
特色课程:面向对象建模技术、设计模式、软件测试技术、.Net方向开发技术、Java方向开发技术、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等。
Q4: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如何?
目前,江苏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236人,硕士生36人,留学硕士生2人。本专业专职教师28名,其中博导2人,教授6人(含江苏省特聘教授1名)、副教授10人、高级实验师1人,省、部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有3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受聘担任学院兼职教授。本专业有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全国“CAD应用培训基地”、与金蝶公司共创的“企业信息化软件研究中心”和“企业信息化软件实验中心”等教学实践平台。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软件工程专业已成为学院核心专业。本专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在国内外各类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国际数学建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江苏省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足球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江苏省创业计划大赛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中多次获奖,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深受好评,就业率接近100%。
Q5:本专业有哪些价值与功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软件的概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软件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大家可能在中学的时候使用过某些编程工具,设计了一些简单的程序,这就是软件生产的初级阶段。实际上,大型软件的生产往往需要成百上千人的协作工作,共同完成软件的生产过程,参与生产的成员有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用不同的语言,因此需要很好的交流、合作、分工、协调,这就是通常的软件生产过程。软件工程的价值在于,能够帮助软件组织协调管理团队,运用有限的资源,遵守已定义的软件工程规范,通过一系列可复用的、有效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出符合预期的软件产品。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实用和高质量软件的学科。它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及质量保证技术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生活质量更高。
Q6:本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对于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外语应用能力和较好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其次,应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并且对软件开发与探索有着孜孜不倦的态度和浓厚的兴趣。
Q7: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软件工程技术基础,系统地掌握软件开发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并与产业界紧密结合,同时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专门人才,并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成为软件工程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Q8: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在本专业学习的主要困难,一是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可以交流和理解的软件规格说明,通过设计与实现使之成为软件;二是如何以工程的视角去认知软件开发的分析、设计、管理等过程,并形成工程意识和工程思维方式。
Q9: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本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你没有想到的,没有软件做不到的”。阿尔法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Q10:本专业的毕业生,大致工作区域是哪里?
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在江苏、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和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
Q11: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哪些行业?
主要面向行业:IT企业、制造、金融、电信、交通/运输/物流、科研/教育、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医疗卫生、媒体传播、电力、石化、国防等行业,以及其他需要软件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的行业。
主要从事职业:软件架构师、软件设计师、.Net软件开发工程师、Java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iOS开发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软件项目管理师、软件质量监理师及文档工程师等职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 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 论和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在设计、施工、运营等企 事业单位、科研教学和管理部门从事本专业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专业技能、 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专业技术领域的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 解决工程问题与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 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工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基础知识,掌 握一定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社科知识;
3.掌握水力学、工程力学、水文学、水文地质学、水处理生物学、水分析化学、泵与泵站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程施 工和水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
5.了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理论前沿、工程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有较熟练 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 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进行本专业相关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6.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熟悉工程规划、工程设计的相关程序和有关 文件要求;
7.了解应对水危机与水污染突发事件的知识;
8.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获取信息和适应本专业职业发展的学习 能力;
9.具有立足于本专业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10.具有一定的组织、沟通、协调和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团队精神、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 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化学、生物学。
核心知识领域: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技术基础、水质控制、水的采集和输送、水系统设备仪表 与控制、水工程建设与运营。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水分析化学(64学时)、水微生物学(48学时)、水文学(24学时)、水文地质学( 24 学时)、水工艺与工程概论(双语20学时)、水质工程学(136学时)、水泵与水泵站(28学时)、水 资源利用与保护(30学时)、给水排水管网系统(52学时)、建筑给水排水工程(36学时)、水工艺 仪表与控制(24学时)、水工程施工(30学时)、水工程经济(30学时)。
示例二:水分析化学(64学时)、水处理生物学(56学时)、工程力学(72学时)、水力学( 64 学时)、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48学时)、土建工程基础(40学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16学 时)、水质工程学(136学时)、泵与泵站(32学时)、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2学时)、给水排水管网 系统(56学时)、建筑给水排水工程(56学时)、水工艺设备基础(32学时)、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 制(24学时)、水工程施工(32学时)、水工程经济(32学时)。
示例三:水分析化学(32学时)、水处理生物学(24学时)、工程力学(72学时)、水力学(72 学时)、水文学(24学时)、水文地质学(24学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24学时)、水质工程学 (96学时)、泵与泵站(32学时)、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2学时)、给水排水管网系统(48学时)、建 筑给水排水工程(48学时)、水工艺设备基础(32学时)、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24学时)、水工 程施工(32学时)、水工程经济(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要专业实验:水分析化学实验、水微生物学实验、水力学实验、水质工程学实验等;
(2)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3)设计(论文):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与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 知识,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 和新产品开发的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工程产品生 产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与实践创新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生物 工程产品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操作技术,具备生物产品制造和研发中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 能力,同时根据生物制药、环境生物工程、轻化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生物系统工程等专业方向,确 立人才培养特色。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生物学与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具有数理化扎实基础以及计算机及 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3.掌握生物工程产品的分析方法,生产设计方法与实验技术;
4.具有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研究开发及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5.熟悉生物工程所涉及领域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的前沿、应用前景、最新技术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
8.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发酵工程、生物分离 与反应工程、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生物化学(96学时)、微生物学(48学时)、细胞生物学(48学时)、化工原理(72学 时)、发酵工程(32学时)、基因工程(32学时)、分子生物学基础(32学时)、生物分离工程(32学 时)、生物工程设备与设计(48学时)等。
示例二:化工原理(96学时)、生物化学(64学时)、微生物学(48学时)、发酵工程(48学 时)、生物分离工程(48学时)、基因工程(32学时)、生物工程设备(48学时)等。
示例三:化工原理(80学时)、生物化学(80学时)、微生物学(64学时)、分子生物学(32学 时)、生物反应工程(40学时)、生物分离工程(40学时)、生物工艺学(40学时)、发酵设备及工厂 设计(48学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基本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发酵工程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 验以及与专业方向相关的特色专业实验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其他 工作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 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 行业需求;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工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 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开发和其他实际工作的 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性质,化 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化学与化工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化学品的开发、规模制备、加 工与应用方法,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无机化学(96学时)、分析化学(80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128学 时)、化工原理(32学时)、工业化学(32学时)、高分子科学导论(32学时)、生物化学(32学时)、 绿色化学(32学时)、化学信息学(48学时)、无机化学实验(96学时)、分析化学实验(120学 时)、有机化学实验(14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96学时)、化工原理实验(16学时)、应用化学综 合与设计实验(96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概论(90学时)、元素无机化学(36学时)、分析化学(108学时)、有机化学 (108学时)、物理化学(108学时)、化工基础(54学时)、化工制图(36学时)、应用高分子化学 (36学时)、精细化学品化学(36学时)、基础化学实验(9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56学时)、有机 化学实验(9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8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28学时)、应用化学实验(112学 时)、应用化学综合与设计实验(56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化学(48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96 学时)、仪器分析(48学时)、化工原理(112学时)、化工设备机械基础(48学时)、精细化学品工 艺学(6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3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60学时)、化工原理实验(48 学时)、探究性化学实验(64学时)、应用化学专业实验(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化工实验、物理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基础化工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0704 天文学类
专业代码:08041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概论、近代物理概论(量子物理、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应用电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硅材料检测技术、化学电源设计、化学电源工艺学、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薄膜技术与材料、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系统设计等。
相近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生物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握新能源材料、器件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3.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备、加工与改性、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和设计新能源材料与新能源器件加工工艺、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的初步能力;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文献查阅、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达到国家、学校规定的英语水平考试;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勇于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开发和应用;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熟练的俄语语言技能、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相关部门和领域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从事翻译、外事、外贸、教 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俄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俄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有关历史、哲学、 政治、艺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 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俄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 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俄语语言和文学基础知识;
2.具有熟练运用俄语进行口笔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掌握运用俄语和母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 科学研究方法;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 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 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俄语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俄语、高级俄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 译等。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40%。
2.俄语专业知识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俄罗斯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俄语词汇学、 俄语语法学、俄语修辞学、翻译理论等。
俄语专业知识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35%。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 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 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 展学生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 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以上环节应提倡积极建设和有效利用计算机 网络系统、多媒体资料中心和多媒体自修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 习与实践的空间。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 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 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 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 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 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 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 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 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 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5.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 能力;
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 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 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原理(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学时)、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64学时)、计算机原理与 应用(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1)(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电力电子技 术基础(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检测原理(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 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2)(48 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48学时)、人工智能导论(32学时)、应用随机过程(48学时)、系统辨 识基础(48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8学时)、模式识别基础(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 时)、计算机仿真(48学时)、系统工程导论(32学时)、CIM系统导论(32学时)、控制理论专题实 验(16学时)、过程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检测技术系列实验 (16学时)、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16学时)、自动化综合实践(48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6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56+8学时)、模 拟电子线路(56+8学时)、工程电磁场(42+6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8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8+8学时)、建模与辨识基础(24+8学时)、自动控制元件(26+6学 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6 +16学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6+16学时)、微控制器应用及 系统设计(24+8学时)、VISUAL C++(48 +16学时)、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网络与数据通信 (34+6学时)、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32+16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6+6学时)、自动测试系 统(2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32 +16学时)、运动控制系 统(36+12学时)、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6+1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分析(48 +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16学 时)、模拟电子技术(48 +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2 +16学时)、计算机软件基础(48 +16学 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 +16学时)、控制工程数学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80 +10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6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6 +10学时)、自动控制系统仿真(32+16 学时)、检测技术与仪表(46 +1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电机与拖动(54 +10学时)、 运动控制系统(48+8学时)、过程控制(48+8学时)、工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8学时)、微控 制器技术课程设计(24学时)、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32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32学 时)、集散控制系统(22 +10学时)、现场总线技术(32+8学时)、嵌入式系统(26+10学时)、基于 网络的智能控制(32+8学时)、先进控制理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验、电子技术 综合设计、计算机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综合 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综合设计,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 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 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门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管理、技术经济和 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以及相近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 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广博的科学素养、深 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素养、创新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 程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需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三方面的综合素质。学生主要学习港口航道 与海岸工程建设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 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较好的科学素养,获得工程测量、科学运算、实验和测试、工程设计与 施工等方面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 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科学、技术、职业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丰富知识,掌握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学科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及社会发展和 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2.拥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或管理、合作交流等基本技能,基本掌握港口航道及 海岸工程专业(包括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及技术专业)的勘测与设计方法、施工与管理技能以及 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
3.了解国家对本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 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开拓创新和产品开发、设计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4.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合作与竞争的基本能力;
5.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7.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
主干学科: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知识体系由3个核心知识领域构成,即工程基础知识领域,包括工程 制图、工程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材料、工程水文学、海岸动力学、河流 动力学、混凝土结构学等;工程经济管理知识领域,包括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工程概预算等;港口 航道与海岸工程专门技术知识领域,包括港口工程、航道整治、渠化工程、海岸工程、水运工程施 工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104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工程测 量(40学时)、工程地质(56学时)、结构力学(80学时)、建筑材料(40学时)、土力学与地基(64 学时)、混凝土结构原理(64学时)、工程水文学(40学时)、水力学(96学时)、海岸动力学(32学 时)、港口规划与平面布置(32学时)、港口水工建筑物(72学时)、渠化工程(40学时)、河流动力 学及航道整治(40学时)、水运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48学时)。
示例二:工程制图(80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测量学(32学时)、 工程地质(32学时)、结构力学(72学时)、工程材料(24学时)、土力学(48学时)、钢筋混凝土结 构(56学时)、工程水文学(32学时)、水力学(64学时)、土木水利工程专业导论(16学时)、河流 动力学(32学时)、海岸动力学(32学时)、水运工程规划(24学时)、港口水工建筑物(32学时)、 港口装卸工艺(16学时)、水运工程经济(24学时)、渠化工程(24学时)、航道整治(24学时)、水 运工程估价(24学时)、工程项目管理(16学时)、海岸工程(24学时)、河口与海岸演变(16学 时)、水运工程施工(48学时)。
示例三: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48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工 程测量(40学时)、工程地质(32学时)、结构力学(72学时)、建筑材料(40学时)、土力学(32学 时)、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48学时)、工程水文(32学时)、水力学(72学时)、河流动力学(32 学时)、海岸动力学(32学时)、港口规划与布置(24学时)、水利工程经济(32学时)、港口水工建 筑物(48学时)、渠化工程学(32学时)、航道整治(32学时)、水运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32学 时)、水运工程施工技术(2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与实习(工程测量、工程地质、计算机软件应用等)、专业实 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共计不 少于6周,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13—14周。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工程材料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海岸动力学实验、港 口航道及海岸工程综合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0812 测绘类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应用化学、能源动力类(包含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俄语、应用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信息管理与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自动化、电子封装技术、应用统计学、海洋工程类(包含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管理)、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海洋工程类(含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工业工程、电子封装技术、自动化、应用物理学、生物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管理)(江苏镇江)、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江苏镇江)、测控技术与仪器(江苏镇江)、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江苏镇江)、海洋工程类(船舶与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应用化学(5500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7800元)、给排水科学与工程(5800元)、外国语言文学类(5200元,只招英语考生,含英语、翻译)等4个专业。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北京市录取

2021年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安徽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5000元/年)、机械电子工程(15000元/年)、工业工程(14000元/年)、食品科学与工程(15000元/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5000元/年)、能源与动力工程(

2021年江苏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人力资源管理(5200元/年)、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5800元/年)、药学类(6800元/年;含药学、药物制剂)、复合材料与工程(6380元/年)、材料类(5800元/年;含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高分子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海洋工程类(6380元/年;含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人工智能(5800元/年)、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5800元/年)、外国语言文学类(5200元/年;含英语、翻译)、工业设计(5800元/年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福建省招生专业:自动化、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业设计、外国语言文学类(语种英语,含英语、翻译)、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粮食工程、食品质量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工商管理(中外合作办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能源动力类(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类(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