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 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为体 育教师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 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
3.具有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裁判、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基本 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体育学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 实践。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化、体育保健、运动心理学等系列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萍乡学院坐落于中国近代工业主要发祥地之一——江西省萍乡市。
1898年创办的萍乡煤矿,是当时中国“十大厂矿”之一。萍乡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芦溪县是中国最大的电瓷产业基地;湘东区是中国工业陶瓷重要生产基地。萍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享有“读书之乡、教育之邦”的美誉;傩面具、傩舞、傩庙“三宝”俱全;中国佛教五家七宗之一的杨岐宗远播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武功山十万亩高山草甸被誉为“云中草原、户外天堂”。萍乡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地、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
萍乡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文理为基础,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溯源于1941年创办的省立萍乡简易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萍乡师范学校,1978年开办大专班,1982年成立萍乡教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萍乡学院。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80载办学春秋,为社会输送了10余万名毕业生。首届毕业生刘天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升本以来,学校秉承“厚德至善、励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坚持立足萍乡、面向江西、辐射全国、文理为基础,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重点发展材料、机械和教育类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牢固树立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态势良好,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提升迅速,本科办学初见成效。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萍乡市服务地方经济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列为江西省首批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成员。
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涉及工学、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历史学等八个学科门类的32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2447人,其中本科生11596人。
校园占地面积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33.1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9.46万平方米。有教学实验实训室167个,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175个。建有省级柔力球训练基地和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265.4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29.22万册,电子图书150余万册。校园网络覆盖全校范围,网络出口带宽8100Mbps。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52人,其中博士60人,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148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西部之光”学者、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等人才工程人选30余人。
学校现有省级一流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10个,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9门,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2013年以来立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31项、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67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4项。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升本以来投档线均高于控制线25分左右。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近年来,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444人次,其中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0项,国家级共计27项;省级一等奖37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80项,省部级共计173项。学生研发冰壶堡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6项,在SCI、EI等期刊发表论文11篇。依托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展实习(实训),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和社会各界欢迎。
学校对接地方产业,着力建设了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和海绵城市研究院等4个校级科研平台。学术氛围日益浓厚,举办了第三届“汉冶萍”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海峡两岸傩文化学术研讨会等20余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升本以来,立项省级以上课题49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家语委课题5项;编制行业标准6项;发表论文1614篇,其中SCI论文81篇,EI期刊论文21篇;编写教材、出版专著141部;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
风好正是扬帆时。立足新建本科院校实际,学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具备了应用型高校的基本形态,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融入地方发展,对接产业需求”等方面初步形成办学特色。面向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费标准 本科: 1)文史类:4025元/年 2)理工类:4255元/年
专科: |
![]() |
住宿费标准 600-1000元。 |
![]() |
![]() |
![]() |
![]() |
![]() |
![]() |
![]() |
![]() |
![]() |
景德镇学院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闻名的千年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一所多科性全日制公办地方本科院校。其前身为景德镇教育学院,创建于1977年,2013年升格为景德镇学院。
学校现有规划用地面积2025亩,一期建设用地1031亩,一期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设有10个教学二级学院,本科招生专业30个。各类在校生10012人,教职工680人,其中专任教师45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6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359人(其中博士41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和省级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级艺术大师、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各类人才80人。拥有纸质图书112.37万册,镜像电子图书51.8万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799.37万元。现有实验实训场所20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3个。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构建了以教师教育为基础,以陶瓷艺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构筑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学校现有省级以上学术平台10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及在线开放课程16门。学校拥有世界陶瓷领域唯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教席,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瓷文化传承基地”“全国青少年陶艺培训基地”等10个省级以上学术平台,教师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50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项目386项),发表学术论文1892篇(其中核心期刊237篇),获得专利授权329项,出版专著66部。2020年学校立项国家、省厅级课题40余项,获江西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出版学术文库专著2部、教材1部。生命科学科普教育基地、航模与工程技术中心、汽车实训中心获批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陶瓷鉴证溯源重点实验室、航空零部件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获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有新进展,2个团队获得市科技局“陶瓷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
2019—2020学年,在校学生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55项,省部级学科竞赛获奖99项,总数154项。其中,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发明制作类本科组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第五届“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第六届“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江西省高校“红色走读”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导向,积极策应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弘扬“自强不息、泽土惠民”的校训精神,秉持“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景德镇学院体育教育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汉语言文学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汉语言文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景德镇学院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

景德镇学院艺术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艺术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艺术教育就业前景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艺术教育专业介绍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艺术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

景德镇学院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艺术教育就业前景和体育教育就业前景,艺术教育专业介绍和体育教育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艺术教育和

景德镇学院小学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

景德镇学院小学教育和体育教育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体育教育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体育教育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体育教育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小学教育和

景德镇学院学前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

景德镇学院学前教育和体育教育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体育教育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体育教育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体育教育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学前教育和

景德镇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

景德镇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教育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教育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体育教育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体育教育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教育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