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湖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华中师范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软件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623(本科批) | /() |
|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2020 | 理科 | 637/632(本科一批) | /() |
| 软件工程 | 2019 | 理科 | 616/608(本科一批) | /() |
| 软件工程 | 2018 | 理科 | 633/625(本科一批) | /() |
| 软件工程 | 2017 | 理科 | 605/599(本科一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湖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华中师范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2020 | 理科 | -/630(本科一批) | /() |
| 软件工程 | 2019 | 理科 | 622/616(本科一批) | /() |
| 软件工程 | 2018 | 理科 | 628/626(本科一批) | /() |
| 软件工程 | 2017 | 理科 | 606/599(本科一批) |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湖南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3 |
| 四川 | 软件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3 |
| 重庆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2 |
| 海南 | 软件工程(可分流至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704 |
| 广西 | 软件工程(8950元/年,可分流至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0 |
| 广东 | 软件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含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6 |
| 河南 | 软件工程(可分流至: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7 |
| 山东 | 软件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619 |
| 江西 | 软件工程(可分流至: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 福建 | 软件工程(可分流至: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7 |
| 安徽 | 软件工程(8950元/年;可分流至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2 |
| 浙江 | 软件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45 |
| 江苏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2 |
| 黑龙江 | 软件工程(可分流至: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91 |
| 吉林 | 软件工程(可分流至: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6 |
| 辽宁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9 |
| 内蒙古 | 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7 |
| 山西 | 软件工程(可分流至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04 |
| 河北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7 |
| 天津 | 软件工程(可分流至: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53 |
| 北京 | 软件工程(8950元,可分流至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8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云南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6 |
| 四川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孝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0 |
| 海南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85 |
| 广西 | 计算机类(5850元/年,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5 |
| 广东 | 计算机类(非定向)(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2.软件工程+080905.物联网工程+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8 |
| 江西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1 |
| 福建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9 |
| 安徽 | 计算机类(5850元/年;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6 |
| 吉林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3 |
| 山西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1 |
| 天津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43 |
湖南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前临碧波荡漾的湘江,后倚秀如琢玉的岳麓山,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称。
学校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同址办学时间最长的高等学府,历经千年变迁,弦歌不绝,始终保持文化教育的连续性,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和世界高等教育的罕见奇迹。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全国16所国立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达担任第一任校长,毛泽东亲笔题写“湖南大学”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对学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给予高度评价,提出了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重大科学论断。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教育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确立了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经世致用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学校培育和熏陶了以王夫之、陶澍、魏源、贺长龄、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黄兴、蔡锷、杨昌济、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邓中夏、李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杰出人才。师生中涌现出39位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学校人才辈出的生动写照。
学校下设27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形成了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人文社会学科独具特色,生命医学学科兴起、新兴交叉学科活跃的学科布局。拥有本科专业7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学科进入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6000余人。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13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招收来自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建有2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国家级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17项;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获“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创新创业竞赛金奖、银奖20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4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93人,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1人,国家级特殊人才6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4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创新团队9个。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100人次,全球高被引学者32人次。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科技成果突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3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9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牵头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奖9项。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获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与33个省(市、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攻克了一批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在多个方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一系列创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轨道列车、国防航天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学校运营管理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事业等近2000家用户提供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服务。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位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校园占地面积24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典雅厚重的古建筑群与时尚新锐的新建筑体交相辉映,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深度融合,被誉为“中国最诗情画意的高校 ”。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从古代书院到近代学堂再到现代大学,湖南大学坚持追求卓越,始终处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矢志一流目标,为把湖南大学早日建成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进。
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
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是湖南大学对全社会的庄严承诺。学校建立了包括新生绿色通道、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惠民工程、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在内的资助工作体系,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100%覆盖,学校探索了文化育人、情感育人、创业育人、实践育人、团队育人,榜样育人“六位一体”的资助育人模式。
一、新生绿色遇道
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学生可根据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的新生指南,提前在迎新系统网上办理绿色通道申请手续,缓缴学费入学,入学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办理助学贷款或缴纳学费(最高缓缴金额上限为本科生8000元、研究生12000元)。
二、奖学金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综合奖学金等70余项奖学金,用于表彰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奖励金额1000元-20000元不等,覆盖全校超过40%的本科生。
三、助学金
学校设有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等30余项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资助金额2000元-10000元,覆盖全校10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四、国家助学贷款
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申请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或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用于支付学习期间的学费及住宿费。贷款最高额度为本科生8000元/年、研究生12000元/年,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无需还款付息,毕业后还款期限为学制加13年,最长不超过20年。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可在入校前咨询户籍所在地县(区)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提出贷款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可在入校后咨询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办理。
五、勤工助学
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实体店、机关和学院学生助管岗等1000余个勤工助学固定岗位,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可以获得不低于15元/小时的劳动报酬。
六、困难补助
学校对就读期间出现突发性困难、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情况的学生发放发放1000- 20000元不等临时性困难补助,保障学生正常学习生活。
七、学费减免
学校对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特困家庭子女、本人家庭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无力缴纳学费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制度,保障学生正常学习生活。
八、惠民工程
学校设有寒暑假返乡交通补助、节日礼包、走访慰问活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素质提升计划课程等多种暖心资助。
九、学费补偿、贷款代偿
学校为退役士兵、应征入伍学生、基层就业毕业生提供退役士兵教育资助、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
湖南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全开放式的高校,“校区、景区、城区、社区”四区叠加,校园周边环境复杂、风险隐患多、管理难度大。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扎紧“三道防线”,筑牢安全保卫屏障。一是建立专防与群防、步巡与车巡、定点与流动相结合的人防体系,按照师生总数的6‰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实现校区全天候巡逻执勤;组建24小时值班的特勤中队,负责重点部位巡查和应急出警;组织400余名离退休人员及学生成立志愿者安全联防队,实现校园安全的群防群治。二是打造分区管理的物防体系,分片设置执勤岗亭与交通卡口,在所有公共楼栋安装门禁系统,严格校外车辆及人员管理,实现开放式校园的分区封闭管理。三是建设智能高效的技防体系,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建成集报警求助、指挥调度、道闸管理等于一体的监控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和红外线自动报警系统覆盖全校,并与教育部应急指挥中心、长沙市天网工程实时联网对接;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成立教育舆情研究中心,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牢牢守好网络安全。
做实“三个机制”,强化安全风险管控。一是坚持排查化解机制,定期召开研判会,专题研究维稳形势,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每年开展各类安全检查200余次,实现“日抽查、周排查、月普查、季度领导带队查”;严格执行“单位自主化解,部门对口化解,学校协调化解”三级化解机制,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逐项交办落实,切实做到防微杜渐。二是加强重点管控机制,针对重点区域,安排专人值班看护,建立自动报警系统,实行分级分类动态管控;针对重点时段,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领导24小时带班备勤制和信息零报告制度,确保突发情况及时处置。三是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成立处置突发事件指挥部和应急中队,在重点部位建立防暴反恐装备室,所有楼栋、岗亭配齐防暴器械,有效增强校园应急处突能力;细化突发事件、反恐防暴、火灾事故、自然灾害等工作预案,完善应急事件的响应、组织、协调和处置机制。
创新“三种模式”,推进安全环境联治。一是开展校区治安联合管控,商请公安部门在校设立警务室,派驻民警共同开展治安宣传防范、民事纠纷调解和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协调公安力量常驻学校东方红广场值守备勤,强化敏感性地标区域巡逻防控。二是开展周边环境联合治理,与地方政法、公安、城管、综治部门建立校地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解决学校周边环境秩序问题,共同开展流动摊贩、共享单车、违章搭建等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对接地方政府部门,将校园环境提质改造纳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整体规划,校园及周边环境明显改善。三是开展校区交通联合执勤,与交警部门组建交管中队,在校园主干道及核心点位联合执勤,优化交通路线,打通校内交通“微循环”,推进主干道单行,有效改善校园交通状况,缓解岳麓山景区客流对学校造成的交通压力。
学校连续五次获评“全国文明单位”,连续十年获评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单位。今后,学校将继续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平安校园建设新局面,为保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
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是湖南大学对全社会的庄严承诺。学校建立了包括新生绿色通道、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惠民工程、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在内的资助工作体系,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100%覆盖,学校探索了文化育人、情感育人、创业育人、实践育人、团队育人,榜样育人“六位一体”的资助育人模式。
一、新生绿色遇道
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学生可根据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的新生指南,提前在迎新系统网上办理绿色通道申请手续,缓缴学费入学,入学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办理助学贷款或缴纳学费(最高缓缴金额上限为本科生8000元、研究生12000元)。
二、奖学金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综合奖学金等70余项奖学金,用于表彰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奖励金额1000元-20000元不等,覆盖全校超过40%的本科生。
三、助学金
学校设有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等30余项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资助金额2000元-10000元,覆盖全校10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四、国家助学贷款
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申请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或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用于支付学习期间的学费及住宿费。贷款最高额度为本科生8000元/年、研究生12000元/年,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无需还款付息,毕业后还款期限为学制加13年,最长不超过20年。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可在入校前咨询户籍所在地县(区)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提出贷款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可在入校后咨询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办理。
五、勤工助学
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实体店、机关和学院学生助管岗等1000余个勤工助学固定岗位,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可以获得不低于15元/小时的劳动报酬。
六、困难补助
学校对就读期间出现突发性困难、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情况的学生发放发放1000- 20000元不等临时性困难补助,保障学生正常学习生活。
七、学费减免
学校对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特困家庭子女、本人家庭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无力缴纳学费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制度,保障学生正常学习生活。
八、惠民工程
学校设有寒暑假返乡交通补助、节日礼包、走访慰问活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素质提升计划课程等多种暖心资助。
九、学费补偿、贷款代偿
学校为退役士兵、应征入伍学生、基层就业毕业生提供退役士兵教育资助、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优秀人才。
学校下设28个教学科研单位,79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具备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500余人,研究生12000余人,国际学生1100余人。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190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97人,博士生导师352人,现有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海外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65人。
学校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8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67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他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5个。此外,学校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重点研究基地15个。定期公开出版专业刊物26种。
学校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学校现有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历史学、物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湖北省品牌专业17个,是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和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高校。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学校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3年,教育部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得到充分肯定。2018年,“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博学、博爱、博雅”的“三博”校园文化,近120个学生社团活跃其中,“创新杯科学文化节”“树人杯艺术文化节”“博雅大讲堂”“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桂苑之歌”等成为我校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学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及学生宿舍空调全覆盖,图书馆馆藏面积46857平方米,藏书300余万册,并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大批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讲学。出国(境)研修、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科研的教师人数持续攀升。与国外大学共建四所孔子学院,积极选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赴国外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大力推动学生的国际双向流动,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的国际学生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体华中师大人正以昂扬的斗志,为早日将华中师范大学建成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设有学生资助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奖、助、贷体系。学校设有近40项奖助学金。师范专业的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每月还发放400元的生活补贴,同时,每年还有近30%的师范生获得各类奖助学金,最高额度8000元。每年有70%左右的非师范专业学生可获得400-8000元不同标准的奖助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无力缴纳学费、住宿费等费用的新生,学校设置了“绿色通道”,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给予不同类型的资助。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经本人申请均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学校还设有15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既可为学生提供生活保障,又可为学生提供锻炼、实践的平台。
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绿色通道”内容如下:
助学贷款基本政策:
助学贷款分为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两种。
● 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由中央财政或地方政府贴息,用于借款人在就读学校期间所需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我校与中国银行武汉市东湖支行签订了国家助学贷款协议,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顺利。自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以来,我校累计共有9721人次申请并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合同金额累计近1.5亿元。目前,凡是家庭经济困难且材料齐全的我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均可获批国家助学贷款。
贷款额度:限于学费和住宿费贷款,每人每学年不超过6000元。
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最长不超过借款学生毕业后六年,借款学生须在毕业后24个月内开始分期还款,六年内必须还清。
利息支付方式: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100%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利息及罚息由其本人全额支付。
办理方式:学生进校后提交个人申请、父母身份证复印件、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级民政部门对其家庭经济情况的证明材料原件。(注:以上材料需在开学前做好准备)
●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指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全国大部分省份的金融机构已开办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
贷款额度:每个借款人每年申请的总额原则上不超过6000元。
贷款期限: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
利息支付方式: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负担。
办理方式: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与家长一起到户籍所在的县(市、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或其乡镇网点领取填写《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并在当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勤工助学基本情况
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办公室,专门负责普通本专科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目前,我校已有校内勤工助学岗位1500多个,每个岗位学生每月可获100-260元不等的酬金。凡我校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本专科学生,经本人申请,院(系)推荐,考核合格均可获得勤工助学岗位。学校还积极开拓校外市场,每年可提供3000多个有保障的校外家教或兼职岗位。
2007年,学校成立了学生勤工助学委员会,它以“立足校园、回报社会、服务同学”为宗旨,主要是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和社会公益活动。该委员会下辖管理部、市场部、家教部、清洁部、报亭部、贷款部、志愿服务部、文印部、宣传部、调研部、爱心超市部、活动中心部等12个部门,为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搭建了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全新平台,使我校勤工助学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生入学报到“绿色通道”
我校为新生报到开辟了“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无力缴纳学费、住宿费和其他经批准收取的代收费(含只能部分缴清者),且持有家庭所在地乡镇(街道)以上政府所开贫困证明的新生,在其报到时我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类型的资助,确保其均能顺利入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绿色通道”报到入学后,所欠的学费和住宿费将主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解决。

华中师范大学应用化学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软件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用化学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师范、化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化学(师范、化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软件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化学(师范、化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化学(师范、化学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化学英才班)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化学(化学英才班)和软件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化学(化学英才班)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化学(化学英才班)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化学(化学英才班)和

华中师范大学核物理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核物理和软件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核物理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核物理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核物理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核物理和软件工程录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物理学和软件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物理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物理学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物理学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物理学和软件工程录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历史学和软件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历史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历史学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历史学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历史学和软件工程录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历史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和软件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历史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历史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

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软件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软件工程专业介绍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软件工程和数

华中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软件工程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就业前景,软件工程专业介绍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软件工程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这

华中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软件工程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据科学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