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淮南联合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应用化工技术 | 2021 | 理科 | -/242(专科批) | -/243(专科批) |
| 应用化工技术 | 2019 | 理科 | -/206(专科批) | -/243(专科批) |
| 应用化工技术 | 2019 | 文科 | -/201(专科批) | -/243(专科批) |
| 应用化工技术 | 2018 | 理科 | -/205(专科批) | -/243(专科批) |
| 应用化工技术 | 2018 | 文科 | -/200(专科批) | -/243(专科批) |
| 应用化工技术 | 2017 | 文科 | -/226(专科批) | -/243(专科批) |
培养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强、业务素质高,适应从事产品生产运行、合成工艺设计、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产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化工制图与CAD、化工机械、工业分析(化验)、化工工艺、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等课程。
实践教学条件:
本专业实训中心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有分析天平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自动化实训室、化工工艺仿真实训室等;校外建有安邦聚合高科有限公司、金达石油有限公司、跨越化妆品有限公司等多家校外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学团队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具有专业教师14人(含企业外聘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高级工程师3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和“技师”职业资格的“双师”素质教师8人;安徽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员5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3人;项目化课程测评师5人。近年来,有多名教师赴新加坡、香港进修学习,聘任、引进企业兼职教师3人。完成国家、省、市级、校级项目30余个,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2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门。
校企合作:
我系分别已与金达石油有限公司、安邦聚合高科有限公司和跨越化妆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金达石油班”、“安邦聚合班”和“跨越生物班”等冠名班,每年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并签订了同意接受冠名班全部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协议,毕业生就业连续8年供不应求。
毕业生成长经历:
(1)毕业1-3年内,主要从事一线生产工艺、总控操作,产品的分析检验,设备及仪表的维护、安装、操作、调试工作;
(2)毕业3-5年内,主要从事产品研发,工艺设计,设备改进,工艺调试等生产和运行管理工作;
(3)毕业5年后,部分学生可任职车间主任(段长)、研发主管、安全主管、设备主管、工艺主管、产品销售经理、设备(副)厂长、生产(副)厂长,副总经理、总经理等工程技术核心人员和管理领导人员。
多证制:
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还要获取以下多项技能证书,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安徽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中级或国家计算机一级;
(2)化学检验、化工总控等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考生释疑:
1.学习化工专业将来一定要到化工厂就业吗?
答:不是的。化工专业就业面十分广泛:(1)自来水厂化验室、各类机械厂化验室等凡是有化验室的企业均可就业;(2)各类食品企业(如方便面厂、果汁厂、啤酒厂等);(3)制药企业;(4)化妆品企业(香水、牙膏、洗面乳、洗发膏等等);(5)石油公司等石化行业。因此,学习化工专业不一定就在化工厂工作。
2.化工企业真的有毒、有污染吗?
答:不是的。(1)我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环保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从生产源头就杜绝污染;(2)国家、社会和企业自身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3)化工企业“绿色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以人为本”——员工的健康是第一位的。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石油化工及其衍生产品、面向现代化工行业从事生产操作、工艺技术管理等工作的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时具有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或化工仪表维修工等相关工种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课程:《化工单元操作与设备》、《精密仪器在化工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集散控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化工自动化控制与仪表维护》、《化工AutoCAD 制图》、《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DCS仿真实训》等。
校内实训基地:我校投入大量资金,建成全国一流的具有集散控制的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仿真操作中心,现代科学仪器化工产品检测中心。通过学习训练,可以胜任化工类企业总控室或者分析检测等岗位工作。
就业岗位
我专业与安徽临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泉盛化工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了“中能班”、“泉盛班”(每班限招30人),包就业,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可每月享有企业提供的生活补贴,专项奖学金等,毕业后签订正规劳动合同,三年内返还全部学费,解决学生的就业和经济后顾之忧。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滁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在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滁州市,紧邻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和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是广大学子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于2002年,由滁州建筑工程学校、安徽滁州技工学校、滁州市商业干部学校、滁州市供销干部学校、滁州市粮食成人中专学校和滁州市财税干部学校六所学校合并组建成立。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学校,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同年立项为首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建设单位。2020年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期检查中获A档。学校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专升本学生联合培养试点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校”“省级创业学院建设单位”“高职扩招标杆校”。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校园占地1336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9亿元。设有14个教学院部,53个高职专业。全日制高职学生12108人,社会扩招学生2203人,继续教育学院在校生9998人。专任教师485人,其中正高33人,副高13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09人,“双师型”教师265人,有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13个,省级教学名师8名,省级教坛新秀19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有中央财政扶持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类项目63门。教师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17项。学生获得包括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赛在内的国家级奖励12项、省级147项。我校体育健儿在国家级、省级体育竞赛中屡创佳绩,2人3次打破2项省记录。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生毕业后半年创业率均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近三年大学生孵化项目存活率超过60%以上,省教育厅两次推荐我校参评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强化社会服务,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博世-西门子)公司连续合作23年,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2013年7月,学校牵头成立安徽滁州职教集团,并当选首任理事长单位。2019年,职教集团获首批“省级示范职教集团”建设单位,并入围第一批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立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15项,签署各类横向课题115项,签约经费近1000万元。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均超过20000人次。横向课题、社会培训等社会服务综合到款额累计3290万元。出版著作21部。获专利授权 858 件,其中发明专利61件。据“高职发展智库”(专注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威研究机构)对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的统计显示,2020年学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居全国同类高校第55位,省内同类高校第2位。发表三类以上核心论文200余篇。根据中国知网(CNKI)检索的论文数据显示,2018年学校发表论文数位居全国同类高校第20位,省内同类高校第1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学校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6S文化、志愿者文化、体育文化、社团文化和创业文化,形成了以“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为内涵的“和乐”核心文化理念,为“三全育人”和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学校鼓励师生自觉践行“修能致用 笃学致远”的校训精神,坚守教风、学风,弘扬校风。届次性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校团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学校秉承“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为内涵的“和乐”核心文化理念和“修能致用、笃学致远”的校训精神,植根滁州、服务滁州、贡献滁州,坚持地方性、技能型、合作式、数字化办学定位,坚定不移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全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淮南联合大学成立于1984年9月,是淮南市政府举办的一所老牌、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是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43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副高级职称111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0%,校内专任课教师中各级别“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
学校占地面积803亩,共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与制药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医学院等7个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公共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专部等教学机构。截止到2021年10月底,共有各类在校生合计17118人,其中,普通高职类学生10728人,五年一贯制中职学生1894人,电大和成人教育学生4496人。
学校共有43个常设专业,涉及12个专业大类,24个专业科类,其中,省级特色专业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应用英语、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工程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法律事务、护理、工程造价、机械设计与制造、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16个,专业设置与淮南市及周边地方产业匹配度达98%,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先后牵头成立了“淮南市职业教育联盟”、“淮南市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联盟”、“淮南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淮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为淮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以来,学校办学条件和功能日益完善,共建有医学、财会、物流、电商、机械电子、化学化工、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语音、酒店管理、学前教育等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131个。与省内外100多家知名企业建有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个。其中,建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字化工业园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邮政行业培训基地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学前教育等7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1个中德“双元制”培训中心。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重点,紧密对接淮南市智能制造、康养医药、大数据等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积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淮南市文明校园”等30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以上数据截止2021年11月)
我校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执行《安徽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中文件要求。
学生使用校园卡就餐,每人每天平均伙食标准约25元左右,因个人不同情况所选择消费。

淮南联合大学/2021年应用化工技术学费:39001.2021年应用化工技术学费:3900;2021年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安徽应用化工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

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学费:39001.2021年应用化工技术学费:3900;2021年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安徽应用化工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1

淮南联合大学安徽应用化工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43分(理科)。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在招生省份:安徽。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应用化工技术安徽理科专科

淮南联合大学安徽应用化工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43分(理科)。淮南联合大学安徽应用化工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应用化工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应用化工技术文科专科批普通类淮南联合大学安徽应用化工技术招生计划2

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录取分数为安徽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43,最低位次是221931、安徽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58,最低位次是148086。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录取分数线1.2021年应用化工技术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

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淮南联合大学应用化工技术在安徽省理科排名第4。安徽省开设理科应用化工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开设理科应用化工技术院校排名在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代码:470201淮南联合大学2021年在安徽等1个省市开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淮南联合大学各省市招生计划(2021)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470201应用化工技术安徽专科批-应用化工技术安徽专科批-53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