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华北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合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能源化学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511(本科批) | -/501(本科批) |
| 能源化学工程 | 2020 | 理科 | 571/546(本科批) | 536/535(本科批) |
| 能源化学工程 | 2019 | 理科 | 542/529(本科一批) | -/499(本科二批) |
| 能源化学工程 | 2018 | 理科 | -/538(本科一批) | -/504(本科二批) |
| 能源化学工程 | 2017 | 理科 | -/498(本科一批) | -/475(本科二批)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华北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合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能源化学工程 | 2021 | 理科 | -/528(本科一批) | -/506(本科一批) |
| 能源化学工程 | 2018 | 理科 | -/508(本科二批) | -/521(本科一批) |
| 能源化学工程 | 2017 | 理科 | -/486(本科二批) | -/496(本科一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河北 | 能源化学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1 |
| 重庆 | 能源化学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9 |
| 海南 | 能源化学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8 |
| 湖南 | 能源化学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6 |
| 河南 | 能源化学工程(主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3 |
| 山东 | 能源化学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36 |
| 江西 | 能源化学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6 |
| 福建 | 能源化学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4 |
| 安徽 | 能源化学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8 |
| 江苏 | 能源化学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3 |
| 上海 | 能源化学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3 |
| 黑龙江 | 能源化学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64 |
| 山西 | 能源化学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05 |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本科)中德合作共建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需人才培养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能胜任能源化工相关企业或行业的生产、研究、开发、设计、服务、销售或管理工作;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与专业知识,对生产、研发等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能给出自己的解决思路与方法,通过与同事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确定安全、环保、经济、符合标准与法规的解决方案;能运用经济管理知识,解决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并能正确进行决策或协助决策;利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发现能源化工相关企业生产、研发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主要模块:无机与分析化学;化工安全与绿色过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传递;化工热力学与动力学;过程设备与自动控制;单元操作与分离工程;能源化工工艺学与化工设计;化工系统工程;能源合理利用;能源催化技术;油品化学;新能源材料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新能源、石油化工、化工、能源材料、环境保护与生物质利用等企业从事技术开发、设计与管理等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能源化学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6 |
| 内蒙古 | 能源化学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63 |
| 河北 | 能源化学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1 |
华北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医为主,理、经、管、文、法、艺、教等多科性协调发展,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等教育层次和类别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在U.S.News(美国大学排名)2021世界大学排行榜,学校位列内地高校第154位,河北省高校第2位。
学校前身河北联合大学于2010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强强联合组建而成,2015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西学学堂矿务学学门,1958年建校,1959年天津大学矿冶系成建制并入,曾沿用唐山矿冶学院、河北唐山矿冶学院、河北矿冶学院、唐山工程技术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等校名。华北煤炭医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26年的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58年更名为开滦医学专科学校,1963年阜新煤矿卫生学校、唐山卫校大专班并入,成立唐山煤矿医学院,开始本科建制,曾用校名河北医学院。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47126人,其中本科生35387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862人、专科生6464人、留学生353人、预科生60人。学校设有19个管理机构,30个教学机构,6个教辅机构和9个直属机构。2016年8月,学校规划占地4500亩、总建筑面积103.56万㎡的国内一流现代化智慧校园正式启用,建有一流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CAD中心、计算中心、电教中心和网络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图书馆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拥有纸质藏书28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5个,数据存储量达96.5TB。通过按学科组团进行资源布局,实现了“一站式”的学科服务。学校主办有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类等5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学校拥有隶属附属医院和非隶属附属医院25家。
坚持特色发展和新型交叉的学科专业建设原则,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学校现有101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冶金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两个学科成为河北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预选项目;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拥有18个国家部委和省确定的重点学科,17个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河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2个市厅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河北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1个河北省工业诊所,10个省级科技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11个唐山市企业诊所,13个市级科技创新券科技服务机构,1个唐山市众创空间;建有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培训基地、河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河北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河北省创伤研究所、教育部批准的“匈牙利研究中心”、河北省城乡统筹及一体化发展研究基地、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河北平台华北理工大学分站;中科院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唐山市院士工作站等机构依托学校建设。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工作部署,系统推进“3433”学科群建设工作,重点建设冶金与材料学科群、矿业与安全学科群 、职业卫生与安全学科群3个强势特色学科群;大力发展化工与环境学科群、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群、先进制造与装备学科群、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学科群4个重点优势学科群;适度拓展经济与管理学科群、人文法学与艺术学科群、信息与计算学科3个基础文理学科群;积极扶持生命科学学科群、海洋科学学科群、脑认知科学学科群3个新兴交叉学科群。
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研究与创新型人才。学校拥有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5名河北省教学名师;拥有12个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拥有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7个省级一流专业;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一流课程;12个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卓越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和省级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近五年,学校入选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医师培养计划,获得多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国家级和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共培养10多万名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已成为冶金、矿业、重化工等行业总经理、总工程师的摇篮,煤炭行业高级医学人才、职业病防治业务骨干的摇篮。学校毕业生具有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适应社会需求等特点,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5%以上,名列省内前茅。
坚持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3452人,其中专任教师23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67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1266人。学校有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高端人才、燕赵学者、省管专家等优秀人才100余人。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五年,学校年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学生达2.5万人次,获得国际、国内奖励2500余项,其中国家级以上奖励20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立项达到1712项,其中国家级159项、省级263项;学生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SCIE检索 30余篇,申请专利60余项。学校积极推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分”工作;建设高水平“创客空间”和“孵化基地”,成功孵化创业项目240余项;选聘专职教师、校外导师100余名,开设“企业家大讲堂”和“以升讲堂”;荣获“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先进单位”称号;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2016-2020年)中,学校在本科组Top300榜单上位列国内第122位,河北省第3位。
坚持“基础研究顶天、应用开发立地、创新实践树人”的工作理念,不断实施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国防军工科研“三路并进”的科技发展战略。近十年,学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71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19项,年均到款科研经费近亿元;学校在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高品质钢生产技术、职业卫生与安全、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开采与利用、生物分子组学、工业机器人研发等领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积极投入社会服务之中,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产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成果,确立了4项行业标准,基因组信息学团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杂志上发表国际性高水平论文50余篇。在2019年中国高校科学与技术贡献排行榜中,学校位列全国第169位,河北省第3位;在2019年ESI世界大学及科研机构学术水平影响力排名中位列第159位,河北省第4位;在2019年软科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国内高校第187位,河北省第5位。根据武书连2020年6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学科排行情况,学校的工学、医学、理学分列省内第3、第2、第4位。
坚持国际化战略,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领域和内容,建设引领学术前沿的国际合作平台。经国家汉办批准,学校与匈牙利佩奇大学合作建立中东欧地区第一所以中医为特色的孔子学院——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与佩奇大学共同举办“中-匈医学论坛”;与匈牙利针灸康复学会、赛格德大学、德布勒森大学共同承担中-匈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6项;获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专项8项,国际科研合作基地3个;获教育部批准与德国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项目;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举办化学专业本科项目;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佐治亚瑞金斯大学等10多个国家的50多所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生机。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学术并举、崇术重用、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恪守“明德博学、勤奋求实”的校训精神,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改革驱动、融合发展、多元一流”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力谱写华北理工大学新的辉煌。
本科招生录取涉及类别多,包括普通本科、艺术类、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免费医学定向生、中外合作办学、新疆对口援疆计划和南疆单列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青海八协计划等多个招生类别。除此之外,我校在省内及省外还有专科批招生。
考生符合教育部及所在省艺术类考生报考条件和相关招生要求,达到所在省相应批次省统考合格标准,高考文化成绩及专业省统考(联考)成绩均达到所在省相应批次、科类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我校考生,按照该省相应批次艺术类投档规则,档案投到我校者,在已投档范围内,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对进档考生按各省投档规则计算的成绩排序择优录取;投档成绩相同者,优先录取专业省统考(联考)成绩较高者;如果专业省统考(联考)成绩也相同,按照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依次排序,择优录取。
我校艺术类专业,河北省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遵循考生的志愿顺序依次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综合成绩(美术类)=高考文化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0.3+(专业成绩÷专业满分)×750×0.7,结果四舍五入保留3位小数。山西省,对进档考生按照综合成绩排序录取,综合成绩(美术类)=高考文化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0.3+(专业成绩÷专业满分)×750×0.7,综合分计算方式与河北省相同。辽宁省,对进档考生按照综合成绩排序录取,综合分计算方法与辽宁省投档综合分计算方法相同,综合成绩(美术类和设计学类专业)=高考文化总成绩/2+专业成绩。其他省份,参照各省政策执行。我校美术类校考已全部取消。
与应届生同等对待
合肥学院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1985年,学校成为德方在中国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型高校之一。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2018年,学校整体进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专门委员会副主席单位,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席单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15年10月30日,中德两国总理共同视察合肥学院,李克强总理指出:“合肥学院30年来的发展壮大是中德务实合作的成功典范”。德国总理默克尔称赞合肥学院是“中德近30年合作的光辉典范”。李克强总理宣布在合肥学院建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基金。2021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合肥学院考察调研,充分肯定了合肥学院在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学校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目前,学校一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1500亩,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4460人,专任教师1051人,校舍建筑面积68.9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1.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9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45.51万册,电子图书156.72万册。现有11个二级学院,涵盖工、经、管、文、理、教育、艺术7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75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经济工程专业相继获德国专业认证。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稳步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定位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学位教师35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458人,研究生导师231人、博士生导师6人,“双能型”教师570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20个,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合肥市拔尖人才119人。外籍教师中先后有4位获中国政府“友谊奖”,11位获安徽省政府“黄山友谊奖”,4位出席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学校荣誉教授。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人才培养模式从“八个转变”向产教深度融合发展。2016年,学校与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德国大陆集团合作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陆班”,首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头版以《二次转型再出发,合肥学院探索国际双元制高等教育——培养善创新的卓越工程师》为题作专题报道。作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省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近五年,学生竞赛获国家级A类奖项129项,国际奖项17项,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1.6%。学校毕业生65%左右在安徽就业,50%左右在合肥就业,被誉为“合肥市工程师的摇篮”。学校《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被评审为A等级,全省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仅4所高校获此等级。教育部《简报》专题推广合肥学院推进人才培养“八个转变”的做法。《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将我校经验总结为“安徽现象、合肥模式”,在全国推广。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和需求。先后申报获批国内首个经济工程专业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新工科专业,调整专业11个。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学院建设。加大“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4个高峰培育学科建设力度。现有科研平台49个,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含4个共建)。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承接了产学研合作项目629项,科研与服务地方经费达3.9057亿元。获国家授权专利867项,连续五年进入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发表SCI、SSCI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项。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作为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首批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战略合作伙伴。学校建有“中国安徽—德国中心”和“中国合肥—韩国中心”,积极为对外交流合作和项目落户提供服务。已同德国等国及台湾地区的72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有4100余名学生赴国外友好学校学习,接收2100余名国外学生来校学习交流。202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2021年,学校“双元制”高等教育已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与大众集团共建大众学院,持续打造“双元制”高等教育的合肥模式。与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从过去的单向留学发展到双向留学,中外合作办学进入新阶段。与上海开放大学、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共建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学校在德国建有施特拉尔松德市孔子学院,德国总理默克尔亲自揭牌并为孔子学院成立三周年发来贺信。2000年以来,先后有500多个德国政府、社会团体、友好学校及企业代表团访问学校,累计承办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14届、“汉语桥”德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8届、韩国语演讲大赛12届、“合肥学院杯”汉语演讲比赛4届。
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建引领保障发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2016年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十大工程”以来,体育艺术俱乐部改革在全省示范推广,顺利通过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期评估工作。2017年学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9年,先后入选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首批试点建设高校、安徽省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和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15年以来,学校在省委综合考核中连续六年获评“优秀”等次。
2021年11月
严格按照各省、市、自治区文件规定执行。
美术类考生按《合肥学院2022年美术类招生简章》的录取原则进行录取。
美术类专业录取:我校所有美术类专业成绩使用生源省份美术类专业课省统考成绩。认可生源省份投档规则。各省按文件规定的美术类投档规则和投档比例将考生投档后,学校将按生源省份折算的综合成绩从高到低依次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若该省份未折算综合分,则按如下公式计算综合分,综合分=(省统考专业课成绩÷专业课满分×700+高考文化课成绩÷文化课满分×300),按综合分从高到低依次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当综合分相同时,按照省统考专业课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语文成绩、外语成绩、数学成绩依次排序录取;如无法满足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将在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中进行调剂,调剂原则与以上录取原则相同,直至录满。
学校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奖励面占学生总数的21%,最高额2000元/生/学年。此外还设有单项奖学金2000元/生/年,以及由我校毕业生为主创立组建的罗顿集团的奖学金2000元/生/年等。国家奖学金8000元/生/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生/年,国家助学金2000—4000元/生/年。
按照教育部《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高水平运动队录取不认可高考政策加分。

合肥学院日语和能源化学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日语和能源化学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日语就业前景和能源化学工程就业前景,日语专业介绍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日语和能源化学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日语和能源化

合肥学院德语和能源化学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德语和能源化学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德语就业前景和能源化学工程就业前景,德语专业介绍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德语和能源化学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德语和能源化

合肥学院汉语言文学和能源化学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能源化学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能源化学工程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能源化学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

合肥学院学前教育和能源化学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能源化学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能源化学工程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能源化学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合肥学院小学教育(师范类)和能源化学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师范类)和能源化学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师范类)就业前景和能源化学工程就业前景,小学教育(师范类)专业介绍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

合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能源化学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能源化学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能源化学工程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能源化学

合肥学院投资学和能源化学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投资学和能源化学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投资学就业前景和能源化学工程就业前景,投资学专业介绍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投资学和能源化学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投

合肥学院金融学和能源化学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能源化学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能源化学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能源化学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

合肥学院经济工程和能源化学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工程和能源化学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工程就业前景和能源化学工程就业前景,经济工程专业介绍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工程和能源化学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合肥学院经济学和能源化学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能源化学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能源化学工程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能源化学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