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安徽工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淮北师范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21 | 理科 | -/515(本科一批) | -/498(本科一批)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21 | 文科 | -/576(本科一批) | -/564(本科一批)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20 | 理科 | 557/541(本科一批) | -/521(本科一批)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20 | 文科 | 565/555(本科一批) | -/544(本科一批)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19 | 理科 | 535/520(本科一批) | -/500(本科一批)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19 | 文科 | 570/563(本科一批) | -/552(本科一批)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18 | 理科 | -/542(本科一批) | -/508(本科一批)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 | 2018 | 理科 | -/508(本科一批) | -/508(本科一批)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18 | 文科 | -/571(本科一批) | -/552(本科一批)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 | 2018 | 文科 | -/551(本科一批) | -/552(本科一批)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17 | 理科 | -/524(本科一批) | -/489(本科一批)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理科 | -/493(本科一批) | -/489(本科一批)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17 | 文科 | -/535(本科一批) | -/516(本科一批)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文科 | -/516(本科一批) | -/516(本科一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5 |
| 文科 | 576 | ||||
| 重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0 |
| 广东 | 国际经济与贸易(非定向)(办学地点:秀山校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3 |
| 湖南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0 |
| 河南 | 国际经济与贸易(秀山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1 |
| 文科 | 578 | ||||
| 山东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32 |
| 江西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0 |
| 文科 | 581 | ||||
| 福建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1 |
| 江苏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6 |
| 上海 | 国际经济与贸易(在秀山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5 |
| 黑龙江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57 |
| 吉林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8 |
| 河北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3 |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经贸实务,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并有向经济学相关学科领域拓展的能力,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领域、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经贸业务、管理、策划、调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 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商务英语等。
本专业标准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98 |
| 文科 | 564 | ||||
| 四川 | 国际经济与贸易(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1 |
| 重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3 |
| 海南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2 |
| 广东 | 国际经济与贸易(非定向)(办学地点:滨湖校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6 |
| 山东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28 |
| 福建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7 |
| 浙江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73 |
| 江苏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2 |
| 上海 | 国际经济与贸易(在滨湖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6 |
| 黑龙江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0 |
| 吉林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4 |
| 山西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31 |
| 河北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4 |
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长三角与南京毗邻的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马鞍山钢铁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华东冶金学院和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
建校60多年来,学校弘扬“高标准、严要求”优良传统,传承“团结、求实、勤奋、创新”优良校风,铸就“精工博学、厚德敏行”校训精神,积淀“至诚报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崇尚科技,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大学文化,走出一条“以工为主、服务行业、融入地方、创新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科技部与安徽省政府联动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2548.72亩,现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91.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4亿元,馆藏纸质文献201.09万册、数据库135个。现有教职工211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28人、副高级职称49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4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6.3%)。全日制本科生24144人,各类研究生4055人,留学生375人,宝钢、中天班学生421人,各类继续教育在籍生7835人。设17个教学院部,63个本科招生专业,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学位类别、22个领域,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品牌)、综合改革试点、振兴计划专业47个。13个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和住建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位居省属高校首位。
现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学校“三步法”创新人才培养之路,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十三五”以来,大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奖96项、国家级奖1304项、省级奖3165项,荣获省属高校第一个“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第一个“挑战杯”全国“优胜杯”,实现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四连冠”,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3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改革成果项目。金鹰创新创业团队入选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创新创业典型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全国一等奖等荣誉。“十三五”期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3%。90%以上的毕业生集中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和北京等地,呈现出“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特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3个学科居全球ESI排名前1%,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十三五”以来,主导制订国际标准6项,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326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2项,授权发明专利1002项,转移转化专利成果228项。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获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省属高校第一名,获省科技厅对省内技术转移补助位居省属高校第二位。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5个,“特殊服役环境的智能装备制造”平台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上,学校10位学者入选。在“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首次入围全球1000强。近3年,在科睿唯安发布的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学校3个学科领域6人次入选,位列省属高校第一。
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与省内外多个地方政府建立政学研合作联盟,共建6个实体性研究院,与宝武集团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44个联合研究中心,与马鞍山市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家学院和马鞍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三五”以来,智库成果获中央决策部门采纳1项,教育部、科技部、安徽省采纳5项,获省市领导批示18项,在中央“三报一刊”、省级核心报刊发文38篇。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47所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成立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校办高科技企业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是省属高校第一家上市的校办企业。
与近百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科研国际合作项目,获批成立ISO-TC107/SC9PVD国际标准分委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工作,学历留学生规模位居省属高校第二。学校加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获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水平考试院校资格。深化与长三角高校合作,加入“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和“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持续推进省内外校友会和学科校友会组织建设,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获评安徽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评估5A级基金会。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1人获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2人入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3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学院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学校入选省首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试点建设高校、易班省属试点高校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是安徽省首届文明校园。先后50余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坚守信念、坚持梦想、坚定信心、坚韧不拔总要求,聚焦培育时代新人和服务重大需求主题,拉抬标杆,等高对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大力实施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朝着新时代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
安徽工业大学现有10个学生食堂,保障了学生基本伙食和特色饮食,2个清真食堂(窗口)。食堂总面积2.9万平米,就餐座位8118个。佳山校区有三食堂、四食堂、五食堂及佳雨轩餐厅,秀山校区有六食堂、八食堂、九食堂、研究生食堂、东苑餐厅、西苑餐厅、风味餐厅。品种多样、口味丰富、价格合理,能满足各地饮食习惯。餐饮服务全部由学校公开招标引进的社会餐饮企业经营,开放度达100%。
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09年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2018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历经4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追求卓越的改革创新精神,厚植服务基层、奉献教师教育的情怀,培养造就了10万余名情怀深厚、专业硬核、甘于奉献、扎根基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经过一代又一代淮师人的不懈努力,铸就了“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淮师大精神和“博学、慎思、励志、敦行”的校训。
学校有相山、滨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园依山而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校舍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中外文纸质藏书和电子文献500余万册。实验室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万余台件,总值2.87亿元,很好地满足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需要。现有15个学院、83个本科专业,2018年本科专业整体进入安徽省一本招生;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1000余人,研究生1700余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710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有博士600余人(含在读博士)、硕士7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6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人,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9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劳动模范1人,省三八红旗手2人,省教学名师41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人,省级教坛新秀46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3人,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8人。
学校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实力。现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示范性项目(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3个师范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1个安徽省“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一流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学科,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18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10个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1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50多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0余门省级线上线下等形式精品开放课程。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级智库。近5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2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其中省级特等奖5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
学校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服务地方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与地方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培育了一批融实习教学与就业实训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构建实习、就业、创业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疫情防控形势下本科生、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
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52所院校(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并签订具体合作协议。近5年,学校派出140余名师生赴国(境)外参加访学研修、学术交流和学习。自2016年起,接收日本合作高校学生短期留学。2019年,开始外国留学生(学历生)招生培养工作。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10万余名毕业生,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学校获批安徽省第十届、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第一批节水型高校、安徽省第二批省级节水型单位等称号,并为淮北市获批全国文明城市作出重大贡献;获批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多次获得“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31次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2015年以来,学校连续4年在中共安徽省委对高校领导班子党建和发展的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
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机遇中,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以立德树人为立校之本,坚守大学使命,坚持传承、改革、创新思路,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坚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奋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尽的贡献。
我校认真贯彻国家关于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方针、政策,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并协助生源地金融机构开展助学贷款申请工作,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严格执行国家义务兵役及直接招收为士官的资助政策。国家奖学金是为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 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及有关程序:学校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等助学体系。其中,奖学金设置情况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同时,学校给予特殊困难学生一定的困难补助,组织勤工助学活动。新生凭录取通知书等材料到户口所在地教育局办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安徽省新生还可到当地农村商业银行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金是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具体标准分三档。我校根据安徽省教育厅下达的名额,再根据各学院的学生人数进行分配。申请国家助学金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申请国家助学金的时间一般在每年九月,具体时间根据学工处文件通知。
特困生补助是指我校为切实解决特困生在校期间学习、 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采取的定期补助及不定期补助。特困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法纪法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 章制度,道德品质良好,学习努力,生活简朴,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及社会公益活动,同时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孤儿、烈士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仅靠政府救济;
(2)父母均丧失劳动能力,无兄弟姐妹或有兄弟姐妹,但无力供养,没有直接经济来源。
(3)家在老、少、边区,家庭经济困难,基本生活费不足。
(4)家庭遭受重大灾害,造成生活困难。

淮北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教育技术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教育技术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教育技术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教育技术学这

淮北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特殊教育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特殊教育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特殊教育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特殊教育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特殊教育这二个专业,

淮北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学前教育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学前教育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学前教育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学前教育这二个专业,

淮北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思想政治教育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思想

淮北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社会工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社会工作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社会工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社会工作这二个专业,

淮北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政治学与行政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政治学与行政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政治学与行政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

淮北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法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法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法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法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法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国际经济与贸易2015一批文科599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国际经济与贸易2015一批理科567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国际经济与贸易2015一批理科567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国际经济与贸易2016一批文科525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国际经济与贸易2016一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国际经济与贸易2016一批理科524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国际经济与贸易2016一批文科525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国际经济与贸易2016一批文科525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国际经济与贸易2016一批理科524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国际经济与贸易2015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