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河北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21 | 物理类 | -/538(本科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21 | 物理类 | -/535(本科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21 | 物理类 | -/475(本科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21 | 历史类 | -/556(本科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21 | 历史类 | -/548(本科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21 | 历史类 | -/541(本科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2020 | 理科 | 572/557(本科一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2020 | 理科 | 574/549(本科一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2019 | 理科 | -/531(本科一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2019 | 理科 | -/529(本科一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18 | 理科 | -/548(本科一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俄语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2017 | 理科 | -/521(本科一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河北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21 | 物理类 | -/539(本科批) | -/520(本科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21 | 历史类 | -/568(本科批) | -/546(本科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2020 | 理科 | 586/576(本科批) | 580/549(本科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2019 | 理科 | -/555(本科一批) | -/539(本科一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18 | 理科 | -/563(本科一批) | -/548(本科一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17 | 理科 | -/531(本科一批) | -/515(本科一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湖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8 |
| 535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国家专项) | 475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历史类 | 556 | |||
| 548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国家专项) | 541 | ||||
| 四川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5 |
| 重庆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7 |
| 历史类 | 556 | ||||
| 海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6 |
| 广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5900元/年,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8 |
| 广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非定向)(082701.食品科学与工程+082702.食品质量与安全+082703.粮食工程)(办学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1 |
| 历史类 | 542 | ||||
| 河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1 |
| 山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40 |
| 江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3 |
| 福建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3 |
| 历史类 | 553 | ||||
| 安徽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5900元/年;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5 |
| 浙江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9 |
| 江苏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0 |
| 历史类 | 534 | ||||
| 吉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68 |
| 辽宁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8 |
| 历史类 | 571 | ||||
| 内蒙古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79 |
| 山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20 |
| 河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9 |
| 历史类 | 568 | ||||
| 天津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31 |
| 北京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5900元,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4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河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2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地方专项计划) | 520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历史类 | 549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地方专项计划) | 546 | ||||
| 山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35 |
| 内蒙古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80 |
| 山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93 |
| 天津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裕华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38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毗邻省政府,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388亩,拥有一个占地7万多亩的实验林场(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校内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办学前身之一是1958年在长沙成立的湖南林学院。1963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湖南林学院迁至广州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陶铸同志亲自为学校确定校址,勾画蓝图,并题写了校名。1970年,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省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1978年学校恢复中南林学院校名,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1981年学校迁往湖南省株洲市。2000年,原湖南林业学校和湖南林业技工学校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转为湖南省和原国家林业部共建。2003年,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办学主体迁往长沙,实现了历史性回归。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与原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4个教学单位,现有7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一流专业12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26个。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特色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5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6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1个,农业科学、工程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现有教职工233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96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国家优青等国家级人才16人,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人才、芙蓉学者、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湖南智库领军人才等94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5个、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16个。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专科学生2.5余万人,研究生4800余人。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21万多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校友,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拥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建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64个。图书馆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实体馆藏总量240.2万册(件);各类数据库总库60个,电子期刊5.1万种累计92万册,电子图书累计206.5万册。
近年来,学校主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十三五”以来,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湖南光召科技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团队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9项,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40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600余项,年均到账经费达1.1亿,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46项。获授权专利747件,其中,国际、国家发明专利512件。在SCI、EI、SSCI、CSSCI、CSCD及学校遴选的权威(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7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96部。学校主办4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刊,《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学校先后与25个国家(地区)的9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科研合作、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师资进修培训、学生联合培养、学生交换访学、专业实践及游学等多形式对外交流。与英国班戈大学联合举办了湖南省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学校成立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大学联合研究中心,主导“一带一路”热带干旱经济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十三五”以来,学校累计共派出1181名各类学生赴国外(境外)交流学习,2021年学校国际学生共有112人,覆盖博士、硕士、本科和访学各层面,学历生比例达到84%。
建校60余年来,学校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和“包容、诚朴、坚毅、公允”的校风,栉风沐雨,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立足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林兴林为己任,贯彻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学校“三四五”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教育国际化水平,确保学校位列省属高水平大学第一方阵,奋力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我校认可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确认的高考政策性加分,只取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学校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毗邻省政府,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388亩,校内亚热带植物1700余种,校园绿化率达60%,校园环境优雅,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河北科技大学坐落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占地2760亩,由原河北轻化工学院、河北机电学院、河北省纺织职工大学、河北纺织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1956年举办高等教育,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秉承“兴业、尽责”的校训和“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优秀毕业生。学校是河北省首批重点建设的多科性骨干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21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设有21个教学学院(部),8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理、文、经、管、法、医、教育、艺术九大门类。现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1个学科入选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2个学科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工程学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3000余人,教职工2400余人,特聘中外院士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省高端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50余人次,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
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6项,获批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9项。5个专业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3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77位、河北省第2位。学校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居省属高校前列,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陈光,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洪强等优秀校友,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大学富豪校友排行榜百强高校。
学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10余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65项。取得各类专利授权2500余项,出版著作1200余部。与370个地方政府及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科技教育合作关系,学校作为建设单位拥有26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加入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个、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学校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在上海软科2019全国高校成果转化排名中位列全国第98位、河北省第4位,全国科技服务排名中位列全国92位、河北省第2位。2018年学校入选“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前200榜单。《河北科技大学学报》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学校与24个国家的109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现有澳联大信息工程学院(下设4个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以及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金属材料工程、环境科学、工业设计工程5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设全英语授课专业15个,招收来自40余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河北省首家韩国世宗学堂落户我校。在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2017URI)中位列全国高校99位。获批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河北省外专百人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21项,获评“河北省引才引智十佳单位”等称号。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展望未来,全体科大人将拼搏奋进、攻坚克难,朝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不懈努力,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北科技大学网络与新媒体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网络与新媒体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网络与新媒体和食品科

河北科技大学新闻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闻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闻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新闻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闻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河北科技大学翻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翻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翻译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翻译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翻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河北科技大学法语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语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语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法语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语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河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

河北科技大学社会工作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

河北科技大学法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河北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

河北科技大学金融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