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
| 校友会(公办三类) | 22 | 228 |
| 高职排名 | 361 | 588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24 | 304193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00 | 314916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专科批 | 383 | 267308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专科批 | 365 | 280432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专科批 | 343 | 294080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专科批 | 327 | 302614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专科批 | 315 | 308668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75 | 166702 | 1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62 | 180367 | 1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专科批 | 407 | 135168 | 1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专科批 | 393 | 149007 | 1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专科批 | 390 | 152266 | 1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18 | 31748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96 | 41048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67 | 170079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51 | 281552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学考美术类 | 专科批 | 226 | 10746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学考美术类 | 专科批 | 205 | 11807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26 | 99051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95 | 44012 | 200 |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是省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被誉为“广东农业科技与管理干部摇篮”的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于1985年。学校现有校园面积约1100亩,全日制学生23000多人,办学涵盖农、工、经、管、文等专业领域。
学校是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农业部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科技部第二批国家级“星创天地”项目单位;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项目单位。
学生学费、住宿费的收费标准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物价局有关文件执。高职大专文科类专业学费5250元/生·年;农林类专业学费5128元/生·年;其他类专业学费6410元/生·年;艺术类专业学费10000元/生·年;住宿费1000—1500元/生·年。如省物价局有新的收费标准,则按新的收费标准规定执行。
我院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培训和推荐就业。连续多年就业率超出广东省高职高专平均就业率,2010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就业先进集体,2011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为99.04%。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云南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云南省丽江市,以丽江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为环境,招收来自云南省及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学生。自1978年开办丽江师专班以来,学校已有38年的全日制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培养了3万多名各级各类人才,为地方的基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校实行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多方位满足社会需求。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外语、计算机应用等能力的培养。学校设有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及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我校2009年至2013年的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5.1%,95.9%,96.5%,97.1%,98.3%。2012年和2013年获省教育厅“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