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33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32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31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31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83(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85(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56(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3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36(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24(专科批) |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湖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地点卓刀泉校区)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34 |
| 文科 | 322 | ||||
| 湖南 | 机电一体化技术(办学地点卓刀泉校区)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16 |
| 文科 | 349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湖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地点卓刀泉校区)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34 |
| 文科 | 322 | ||||
| 湖南 | 机电一体化技术(办学地点卓刀泉校区)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16 |
| 文科 | 349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51 |
| 历史类 | 448 | ||||
| 新疆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6 |
| 甘肃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高职(专科)批R段 | 普通类 | 252 |
| 云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72 |
| 贵州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50 |
| 四川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29 |
| 广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5300元/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46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44 |
| 江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79 |
| 福建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02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5300年/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78 |
| 浙江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480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38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93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51 |
| 历史类 | 448 | ||||
| 新疆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6 |
| 甘肃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高职(专科)批R段 | 普通类 | 252 |
| 云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72 |
| 贵州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50 |
| 四川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29 |
| 广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5300元/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46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44 |
| 江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79 |
| 福建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02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5300年/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78 |
| 浙江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480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38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93 |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主办,是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是湖北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也是湖北省公路交通职业教育品牌院校。
学校以“重德、励志、笃学、尚能”为校训,坚持“立足交通,面向社会,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为本、技能为先,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68年来共培养毕业生13万余名,为交通运输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被誉为“湖北交通人才的摇篮”。十七大和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楷模陈刚毅,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蒋雪峰,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洪回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获得者徐壬,武汉市首届“资智回汉杰出校友”梅海涛,是学校毕业生的杰出代表。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万名。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3.17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9万册。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数字化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实习实训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校内建有15个实训基地、162个实训室,校外建有230个实习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1个。
学校设有公路与轨道学院、汽车与航空学院、交通信息学院、物流与交通管理学院、航海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公共课部、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教学单位。开设48个专业,以交通运输类为主,其中: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点3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3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业3个,交通运输主干专业1个,湖北省品牌特色专业10个。学校与全国知名企业合作开办有“中交班”“丰田班’“顺丰班”“武汉地铁班”等68个冠名订单班,涵盖70%的专业、60%的学生。
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名,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湖北名师4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交通青年科技英才1名,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2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名,湖北省创新创业人才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人,楚天技能名师23名,省部级优秀教师17名,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湖北省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湖北省高校教学团队3个。42%的专任教师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80%的专业教师参加过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或企业一线顶岗实践,双师素质教师占85%,还建立了由500多名行业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库。
学校是世界银行资助在亚洲成立唯一的“道路安全培训中心”所在地,是囊括丰田T-TEP学校所有奖项的全国唯一高职院校,是代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国唯一的高职院校,是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ITAT)培训基地,是华中地区首个沃尔沃建筑设备能力发展基地,是湖北省唯一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创新基地,也是全省培养士官最早、规模最大、军兵种最全的公办高职院校。
学校依托“双平台五中心”(“双平台”即科研工作平台、科技转化及推广工作平台,“五中心”即培训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创业研究团队培育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主动为行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技能鉴定,年培训15000人次、职业鉴定4000人次,近3年承接的各类技术服务合同值超亿元。主持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研究项目66项,获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5项,编制团体标准3项,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学校是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行业文明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援疆代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交通运输管理干部培训平台优秀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湖北”先进高校、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平安校园,并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状”。
一、国家奖学金
每年下半年评选国家奖学金,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
每年下半年评选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三、国家助学金
每年下半年评选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资助标准为一等奖4000元/人;二等奖3000元/人;三等奖2000元/人,分春秋两季发放。
四、省政府奖学金
每年下半年评选省政府奖学金,奖励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
五、学院奖学金
每年下半年评选优秀学生个人,奖励覆盖面达20%,其中甲等800元,乙等400元,丙等200元;科技文体成果奖国家级奖励2000元、市级1000元,高校级500元。
六、“京珠高速”奖学金
每年下半年评选7名,一等奖3000元/人;二等奖2000元/人;三等奖1000元/人。
七、“武黄高速技能”奖学金
根据学生在技能竞赛中的奖励情况评选技能奖学金,一等奖500元/人;二等奖400元/人;三等奖300元/人。
八、“吴福—振华”奖学金
根据交通运输部文件规定组织评选,奖励标准5000元/人。
九、 “楚天高速”奖学金
每年评选7名,奖励标准为4000元/人。
十、“三一重工”奖学金
每年评选12名,奖励标准一等奖2000元/人;二等奖1000元/人;三等奖500元/人。
十一、“顺丰”奖学金
每年评选10名,奖励标准一等奖2800元/人;二等奖1000元/人;三等奖700元/人。
十二、 “博士山学院”国际学生奖学金
每年评选7名,一等奖4355元/人,二等奖3059元/人,三等奖2024元/人(据当年汇率结算)。
十三、宝马爱心基金
每年下半年评选,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生。由学生本人申请,学院初审确认候选人名单,递交宝马中国培训学院审核确定具体名额。资助标准为第一档10000元/人;第二档6000元/人;第三档4000元/人。
十四、优秀毕业生
每年在应届毕业生中评选优秀毕业生,凡被评为优秀毕业生的学生,学院优先推荐就业。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是全国首家、江苏唯一的信息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是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工信部中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教育部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牵头单位、中国软件产教联盟执行理事长单位、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方理事会执行秘书处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长三角地区软件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入选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和江苏省首批高职扩招试点院校。
学校创办于1962年,初名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1980年更名为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2000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常州市电子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立。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充满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职园区,占地1,042亩,建筑总面积32.03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334人、学历继续教育学生5394人、全日制留学生95人,教职工824人。设有软件与大数据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数字经济学院、智能装备学院、数字创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产业工匠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大学外语部、体育部等4个教学部。
学校秉承“立足信息产业,培育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专注工业互联网,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养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要素网络化、企业管理智慧化的“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服务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产业协同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工业互联网高素质人才需求。现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骨干专业7个、实训基地8个、精品课程9门、资源共享课程3门、优秀教学团队4个(含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牵头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全国性职教集团1个、区域性职教集团(联盟)3个,并建有省品牌专业3个、省骨干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7个、省重点专业群4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省实训基地9个、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人文社科重点建设和培育基地2个,省教学名师3名,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
学校办学成果得到广泛认可,连续4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跻身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50强。原国家领导人温家宝、贾庆林等先后来校视察,给学校以巨大鼓舞。
学校共有5个食堂,环境优美,菜式丰富,菜品多样,南北方特色菜应有尽有。根据每个人的饭量大小以及饮食偏好,每天花费大概20元-30不等。
学院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腹地——常州,坐落在风景秀丽、充满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科教城内。
常州科教城位于经济发达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常州,分为高教园区、科技园区,是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园区,对常州构筑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充分肯定。园区现有科技人才10000多人,其中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2400多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9人,海归创业团队210个。中科院、牛津、北大、清华、南大、东大、哈工大等著名大学、大院、大所在此设分中心、研发机构和孵化基地。园区现有国家、省、市科技项目547项,产学研合作项目556项。
作为教育园区,园区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的思路,走差别化竞争、错位式发展道路,着力建设一流的高职教育园区。园区现有常州大学(本科院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校)、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全国劳模邓建军母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六所高校,全日制在校生7.6万余名。五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在98%以上,高职学生荣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一等奖300余项。园区高校均以“优秀”等第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或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的奖勤助贷政策可以登录学校招生官网查询:http://zsjy.ccit.js.cn/info/1079/1805.htm




18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省骨干专业省高水平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省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拥有江苏省工匠多人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和创新大赛共获得国家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未来岗位可从事机电产品安装与调试产品数字化设计与虚拟调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应用生产现场管理与服务产品销售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答案来源于2022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提前招生简章




工科类比较的话,我们都认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比较好。并且它是我们常州大学城内唯一有与韩国交换生资格的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