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成都中医药大学和青海大学哪个藏医学专业好(藏医学专业青大和山西大学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17 22:59:49 解决时间:2022-12-16 14:59

满意答案

成都中医药大学和青海大学哪个藏医学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和青海大学各排行榜,藏医学专业的分数线,藏医学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青海大学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学专业分数对比(四川)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青海大学
(最高/最低分)
成都中医药大学
(最高/最低分)
藏医学2017理科 -/366(本科二批)/()
中医学类 藏医学
青海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一、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注重素质、面向临床,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21世纪医学科技竞争和医学模式转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藏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系统掌握藏医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必要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技能。

  2、能够较熟悉、准确地运用藏医理论进行诊断、治疗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3、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毕业后能够从事藏医临床、现代医学临床等各项工作。

青海大学藏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17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藏医学(加试藏文)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366
中医学类 藏医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专业特色:以藏医学理论和临床教学为主,藏西医相结合,培养“复合型”藏医人才,前三年在学校参加理论和实践学习,第四年在藏医院接受师承教育,第五年进行藏西医临床实习,建立了以藏医传承和创新为特色的藏医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藏医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必要的西医基础和临床知识,具备较强的藏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研究能力。具备运用藏中西医知识技能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培养“藏医精、中医懂、西医会”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医诊断学、藏医药物学、藏医方剂学、藏医三大基因学、藏医内科学、藏医外治学、藏医热病学、藏医五官科学、藏医疫病学、藏医保健学、藏医妇科学、藏医伦理学、藏医外伤学、中医学基础、针灸推拿学、医学形态学(解剖、组胚)、生理学、诊断学基础、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急诊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就业方向:藏医院,基层医疗服务单位,藏医药科研和教学单位,藏医药生产与经营企业,保健、康复机构等。
青海大学
182
软科(综合)
216
校友会(综合)
325
武书连
学校简介

青海大学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1969年被撤销。1971年恢复青海工农学院,设有工、农两大学科。1988年恢复青海大学。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01年以来,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先后对口支援青海大学,2004年成为青海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08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入选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高校行列,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百所创新创业示范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

学校占地3000余亩,面向全球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714人、本专科生1.9万余人。目前,学校有教职工5356人(含附属医院3054人),其中专任教师1451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548人,占比达40.1%,硕士以上教师占比达90.43%。

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省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5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8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96个专业领域;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本科专业6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卓越计划项目9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其中培育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农业部实验室(中心)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8个、省级科技重点实验室23个(其中分室1个);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双聘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青年项目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2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4人,获国家创新争先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全球唯一基础医学奖等19人,全国及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0余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人才项目392人,团队项目18个,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227余人。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6个研究团队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三江源生态保护、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藏医药学、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6-2021年,学校获批科研项目2140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科研经费总计超14亿元,鉴定科研成果81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争先创优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以上奖60项、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2人次。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344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签署了交流合作备忘录,开展务实合作。加入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大学联盟”等国际合作与交流组织,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获批“藏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青海)”,清华大学—奥克兰大学—青海大学“三兄弟”合作持续开展,成为中新人文交流的一大“亮点”。国际交流与合作正在以全方位、多领域、有特色、高水平的态势不断扩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秉承“志比昆仑,学竞江河”的校训,弘扬新青海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大学。


毕业生就业

    根据国家和青海省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青海大学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一把手”工程,积极推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引导和帮助广大毕业在省内及全国范围内就业。

    学校设有青海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并在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提供充分保证。特别是中共中央(2004)16号文件下发后和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学校把为毕业生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和青海大学的办学宗旨。

    每学年安排不少于30学时的就业指导课,对全体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和就业指导,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广大毕业生了解和掌握相关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并在就业观念、就业途径、择业技巧、创业准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

    由于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几年来,青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水平不断提高,全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84%以上。


困难生资助办法

1、贫困资助及特困补助:为帮助学习成绩良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学业,由社会和个人提供,设立了爱心基金助学金、汤生助学金、新长城助学金、第二炮兵支援西部助学金、虎彩英才助学金等多种助学金;学校对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还设立了特困生补助金1000元/人.年。

2、助学贷款与勤工助学

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根据有关政策,我校设立青海大学学生资助办公室,制定了《青海大学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施细则》,学生入校取得学籍后可向学校提出贷款申请,由学校统一组织办理贷款有关手续。

    3、勤工助学是培养教育学生和解决贫困生困难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等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青海大学勤工助学管理条例(暂行)》。通过与校内外各有关部门进行联系与沟通,不断扩大勤工助学范围,以创立更多的适合学生从事的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勤工助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另一方面使贫困生在经济上得到改善。
奖学金设置

 

奖助贷措施
1、奖学金设置:
(1)优秀学生奖学金:根据学生综合测评成绩评定,奖励面10%,600元/生.年。
(2)专业奖学金:凡农、林、牧、地质、矿产专业及少数民族班学生均享受,600元/生.年。
(3)单项奖学金:学生在全国、省、市或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奖,或在某方面有突出贡献者可获该奖,奖励金额不等。
(4)小岛奖学金:日本友人小岛先生赞助,用于奖励优秀学生,500元/生.年。
(5)国家奖学金: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国家奖助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奖励金额8000元/人。
(6)国家励志奖学金:根据《青海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奖励比例占在校生的4%、奖励金额5000元/人。
(7)国家助学金:根据《青海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比例占在校生的28%,奖励金额:一等助学金3000元/人,二等助学金2000元/人,三等助学金1000元/人。
2、贫困资助及特困补助:为帮助学习成绩良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学业,由政府、社会和个人提供,设立了民建西旺教育助学金、新长城助学金、香港碧明德助学金、轩辕种子助学金、第二炮兵支援西部人才培养助学金、困难学生伙食补助金等多种助学金,资助金额:500-3000元/人。
3、助学贷款与勤工助学
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根据有关政策,我校设立青海大学学生资助办公室,制定了《青海大学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施细则》,学生入校取得学籍后,没有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省市的学生可向学校提出贷款申请,由学校统一组织办理贷款有关手续。
勤工助学是培养教育学生和解决贫困生困难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等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青海大学勤工助学管理条例(暂行)》。通过与校内外各有关部门进行联系与沟通,不断扩大勤工助学范围,以创立更多的适合学生从事的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勤工助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另一方面使贫困生在经济上得到改善。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9
校友会(综合)
208
武书连
25
软科(医药)
学校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0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6万余人,其中研究生4400余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

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ESI全球前1%学科2个(药物学与毒物学、临床医学)。

学校有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岐黄工程”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3人,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8人,全国中医药创新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4人。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10人,四川省特聘专家41人。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9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75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校为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学校作为教材主编或副主编单位已完成 80 多部行业规划教材编写,主编人数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三。在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评选中,3部主编教材获全国二等奖,副主编教材分获特等奖1部、一等奖1部、二等奖4部,获奖情况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

近五年来,新增各类科研项目338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6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36项,其中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1项,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省科学技术将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

建校初期,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杏林”系列校园文化品牌。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学术科研及创新创业赛事奖项、志愿服务类赛事奖项、文化艺术类赛事奖项等170余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79个,包括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

学校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省级中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直属医院3所,医联体联盟成员单位101所。

学校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四川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届董事会,与50余个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是全国“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建设高校”。

学校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学校开展国际教育与交流合作。学校设有“葡萄牙宝德分校” “南非分校”“加拿大分校”等;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共建成都中医药大学(澳门)国际学院;在黑山、德国、白俄罗斯设有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院;在塔吉克斯坦建设“中国-塔吉克斯坦传统医药中心”;是国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

“十四五”期间,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一轮“双一流”提速建设为核心,坚持“人才强校、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三大发展战略,坚持“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强特色”发展路径,围绕“调布局、优结构、提效能、促创新”工作主线,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体系、传承创新体系、服务保障体系”为重点,全面构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面建设奋进、幸福、美丽、仁爱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


录取方法
录取批次的安排

中医学(定向)、临床医学(定向)在四川省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在本科一批次或本科批次录取(除新疆)。目前吉林个贵州还有部分专业在本二批次录取。具体招生批次以各省、市、区考试院公布为准。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在录取时,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


奖学金设置

按国家和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中专 2022-12-16 14:59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和藏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成都中医药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和藏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食品质量与安全和藏医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食品质量与安全就业前景和藏医学就业前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介绍和藏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和藏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

  • 中专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和藏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成都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和藏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制药工程和藏医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制药工程就业前景和藏医学就业前景,制药工程专业介绍和藏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制药工程和藏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制药工程和藏医学

  • 中专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和藏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和藏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医学信息工程和藏医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医学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藏医学就业前景,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和藏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医学信息工程和藏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

  • 中专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和藏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成都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和藏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藏医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藏医学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藏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藏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用心

  • 中专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生物科学和藏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成都中医药大学生物科学和藏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科学和藏医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科学就业前景和藏医学就业前景,生物科学专业介绍和藏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科学和藏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科学和藏医学

  • 中专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生物技术和藏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成都中医药大学生物技术和藏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藏医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藏医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藏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藏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和藏医学

  • 中专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运动康复和藏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成都中医药大学运动康复和藏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运动康复和藏医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运动康复就业前景和藏医学就业前景,运动康复专业介绍和藏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运动康复和藏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运动康复和藏医学

  • 中专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教育和藏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教育和藏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藏医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藏医学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藏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藏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体育教育和藏医学

  • 中专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藏医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成都中医药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藏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藏医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藏医学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藏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藏医学

  • 中专学校

    2016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学专业在青海录取分数线

    10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中医药大学青海藏医学2016二批理科355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中医药大学青海藏医学2016二批理科35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