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青岛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滨州医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生物技术 | 2019 | 理科 | -/495(本科批) | -/469(本科批) |
| 生物技术(食用菌方向) | 2019 | 理科 | -/495(本科批) | -/469(本科批) |
| 生物技术 | 2018 | 理科 | -/491(本科批) | -/523(本科批) |
| 生物技术(食用菌方向) | 2018 | 理科 | -/491(本科批) | -/523(本科批) |
| 生物技术(食用菌方向) | 2017 | 理科 | -/487(本科批) | -/519(本科批) |
| 生物技术 | 2017 | 理科 | -/484(本科批) | -/519(本科批) |
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接受从事生物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生物技术公司或有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生物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及企业管理等工作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海南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创新实验班)、生物技术)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5 |
| 广西 | 生物科学类(5000元/年,在城阳校区办学,包含专业:生物科学(创新实验班)、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7 |
| 湖北 |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创新实验班)、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1 |
| 江西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创新实验班]、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2 |
| 安徽 | 生物科学类(5000元/年;含生物科学(创新实验班)、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0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生物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94 |
| 四川 | 生物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烟台校区就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3 |
| 重庆 | 生物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5 |
| 黑龙江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91 |
| 内蒙古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68 |
| 山西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5 |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建有城阳、平度、莱阳、蓝谷四个校区和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学校总占地面积522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07亿元。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铸就了“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被评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项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价值追求高尚、专业精神执着、作风严谨扎实、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拥有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设有25个教学院部,81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33人,获得博士学位1139人。学校拥有双聘两院院士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20人、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2人、泰山学者系列人才2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3人、山东智库高端人才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4人、山东省优秀教师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7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6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团队7个。
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学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水产学科为山东省“高水平学科”,水产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含草学)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学校建有山东省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与培训基地)9个,省部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31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厅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等)35个。获批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7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个。
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设立研究课题,面向生产实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1978年以来,累计获得22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1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省部级成果一等奖,获奖数量和层次在山东省属高校位居前列。20世纪70—90年代,连续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和油料作物增产、促进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以来,在植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与品种改良、现代农业装备研发、生物制药技术、三农政策研究、现代传媒技术研发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十二五以来,年度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在1亿元以上,2011-2020年科研活动总经费达24.9亿元,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国高校科技经费排名中,我校排名全国高校第161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5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计379项,居于山东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社会服务成果显著。成立我国第一家合作社学院。学校服务区域实现山东省全覆盖,并延伸到新疆、海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与56个市(县、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高质量建设了57处示范基地和10处区域研究院,在5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分布式服务站和专家工作站。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等表彰。探索构建了科技特派员社会服务的“1+5”青农大模式,2019年学校作为山东省唯一高校类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
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评估优秀高校、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培育和打造了“网络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微电影节”“国旗护卫队”等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校园文化品牌,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校园”“山东省第二届省级文明校园”。
坚持“学术性、高端化、国际化”办学之路。以“开放合作”为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基石,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两大任务为国际合作交流的突破口,以与高水平大学合作为主线、以硕博士项目群建设为龙头、以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为突破、以培育外专引智团队为重点、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依托、以“一带一路”交流为特色、以管理工作创新为支撑,构建了青岛农大特色的“127”国际化发展模式。与韩国首尔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山东省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省属高校之一。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联合设立了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美国、韩国、日本、泰国、新西兰等国家的20多所合作院校开展本升硕项目,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建立了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构建了涵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体系。以中澳农业与环境健康联合研究院、中俄智能农业装备创新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为载体,推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青岛农业大学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和深化改革,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朝着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滨州医学院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山东省省市共建高校、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原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6年3月独立建制为青岛医学院,1970年10月整体搬迁至山东省惠民地区行署驻地北镇办学,1974年11月设立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1981年9月改称北镇医学院,1983年3月随驻地更名为滨州医学院,2002年烟台校区投入使用。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药学科为优势,残疾人高等教育、康复高等教育为特色,医、理、工、管、教等多学科门类渗透融合、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医学院校。
办学规模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7241人,其中本专科生15306人、硕士研究生1525人,面向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有留学生410人。现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药学院(葡萄酒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康复医学院、老年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院(系)。
人才培养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秉承“仁心、妙术”的校训精神,弘扬“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风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的学风,独立办学4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5.6万名各类医学及医学相关人才,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打造了“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毕业生品牌,涌现出如美国科学院院士孟祥金等一批学术大家、行业翘楚以及救死扶伤的基层一线医务工作者,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3年,在山东省高校中率先以“6年完全认证”的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于2020年获批认证期延长至10年;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现为国家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水平测试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5+3”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万名护理人才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养基地。
特殊教育1985年,学校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残疾人青年的大学本科专业(医学二系),开创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2012年招收视障学生,2018年招收听障学生,填补了全国医学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视障生、听障生教育的空白。30多年来,探索形成了“残健融合、教康结合、学用合一”的残疾人人才培养“滨州医学院模式”,为社会培养了1300余名残疾人医学人才,为促进国家进步文明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现为国家残疾人高等教育基地、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康复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学科专业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儿科学、中医学、药学、康复治疗学、特殊教育、生物制药等3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一流专业建设点25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有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临床医学致力于“卓越医生”培养和新医科建设,开办“院士新医科实验班”,目前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获批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药学学科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积极服务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坚持走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发展之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技术创新中心(筹)2个、人文社科基地1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4个、厅局级科研平台22个,直属附属医院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3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9门、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科学研究近5年,承担科研课题14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2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308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5项;出版著作114部、教材558部;发表完全知识产权SCI、CSSCI、卓越期刊等收录论文2500余篇,其中在《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刊物发表合作文章10篇;获专利169项,其中发明专利100项;参与开发我国首个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原创性ADC抗肿瘤新药—爱地希注射剂。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07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二等奖1项,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3项。主办《中国医院统计》和《滨州医学院学报》,均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医护员工6730人(含2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1252人;教授(含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86人,副教授(含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82人;博士582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含外籍院士4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引才工程专家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9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8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0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泰山医学家)和青年重点科技人才3人、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优秀教师(研究生指导教师)14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
条件设施现有烟台、滨州两个校区,占地1718.17亩,总建筑面积80.9万平方米;国有资产17.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亿元;图书馆藏书144.2万册;有直属附属三甲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8所。滨州附属医院是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建筑面积3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5.6亿元,其中仪器设备总值11.5亿元,开放床位2802张。烟台附属医院是烟威地区首家省属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亿元,开放床位1690张。附属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筑面积30.3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016张。附属烟台市口腔医院是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编制口腔综合治疗椅位260台,为国家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附属滨州市中医医院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设置床位550张,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
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田纳西大学、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德国柏林健康与运动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国立医科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韩国岭南大学、日本学校法人育英馆等40余所高校和医疗机构,与山东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国内知名高校,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荣昌制药、美宝集团、愉悦家纺等大型医药集团,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育资源共享、高层次人员交流、联合培养人才、学术科研攻关、海外引智引才、协同创新发展等方面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果。

滨州医学院生物技术和口腔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口腔医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口腔医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口腔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口腔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和

滨州医学院生物技术和儿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儿科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儿科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儿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儿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和儿科学录取

滨州医学院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临床医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临床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和

滨州医学院生物技术和医学影像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医学影像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医学影像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医学影像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医学影像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滨州医学院生物技术和麻醉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麻醉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麻醉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麻醉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麻醉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和麻醉学录取

滨州医学院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生物制药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生物制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和

滨州医学院生物技术和假肢矫形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假肢矫形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假肢矫形工程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假肢矫形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

滨州医学院生物技术和统计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统计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统计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统计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统计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和统计学录取

滨州医学院生物技术和应用心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应用心理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应用心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和生物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特殊教育和生物技术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特殊教育就业前景和生物技术就业前景,特殊教育专业介绍和生物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特殊教育和生物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特殊教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