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安徽师范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安徽医科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生物技术 | 2021 | 理科 | -/550(本科一批) | -/515(本科一批) |
| 生物技术 | 2021 | 理科 | -/550(本科一批) | -/515(本科一批) |
| 生物技术 | 2018 | 理科 | -/544(本科一批) | -/551(本科一批) |
| 生物技术 | 2017 | 理科 | -/515(本科一批) | -/528(本科一批) |
生物技术已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及工农业生产形成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将其列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本专业1994年建立,是安徽省最早建立的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依托学院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发酵工程校内实习实训中心,与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共建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专业实习基地。主要培养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基础、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普通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学和生物分离工艺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生物产品、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从事研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2015年考研录取率达61.73%,连续多年位居学校各专业前列;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5%以上。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0 |
| 生物技术(拔尖人才班) | 550 | ||||
| 陕西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2 |
| 云南 | 生物技术(赭山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3 |
| 四川 | 生物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2 |
| 重庆 | 生物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8 |
| 广西 | 生物技术(在赭山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7 |
| 广东 | 生物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赭山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7 |
| 湖南 | 生物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0 |
| 河南 | 生物技术(赭山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0 |
| 山东 | 生物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4 |
| 江西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1 |
| 浙江 | 生物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4 |
| 江苏 | 生物技术(赭山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9 |
| 黑龙江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76 |
| 辽宁 | 生物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3 |
| 河北 | 生物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2 |
生物技术专业为本科四年学制。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的数理化基础,接受严格科学思维、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掌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及基础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在生物学、医学及其相关的生物技术产业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主干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等相关课程。完成学业并符合条件毕业时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在生命科学领域、医疗卫生和医药等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生产管理和产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授理学学士学位。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特色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在九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王星拱、杨亮功、程演生、陶因、张慰慈、丁绪贤、项南、许杰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经过一代代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淀出“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培育出“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凝炼出“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全日制高等专门人才近30万名。
学校现有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等18个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并办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附中、附小和附幼。
学校学科涵盖了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门类,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6个,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2个,安徽省重点学科18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3个。现有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本科专业88个。
学校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安徽省重点智库1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6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安徽省工程实验室3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线下课程3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双语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2570人(不含“三附”),其中专任教师1793人,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1000余人。拥有“长江”1人、国家“杰青”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优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1人,安徽“特支计划”3人、安徽“百人”8人、安徽“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3人和讲席教授4人、青年皖江学者7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40人和后备人选75人,共有在职的省级以上人才称号(荣誉)教师450多人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8个,省级教学名师29人,省级教坛新秀41人。各类在籍学生50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7400余人、研究生6900余人、留学生290余人、成人教育生16000余人。
校园占地总面积202.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7.0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4亿元。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书丰富,种类齐全,现有纸质图书303.17万册,电子图书251万种,电子期刊6.89万种,数字资源101种,古籍文献19万余册,古籍善本700余种,其中《洪武正韵》为国内唯一不配不补全本。学校办有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高校辅导员学刊》《学语文》《安徽师大报》等多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报纸。
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公费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学校先后接收60多个国家(地区)的长短期进修和学历教育留学生5000余人次,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在乌克兰扎波罗热国立大学设立了孔子课堂。拥有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1个,校际联合培养项目12个。
学校拥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中心、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全国智慧教学示范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培训基地、全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安徽省特种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文化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足球D级教练员培训考试基地、国家级大学生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等社会服务平台。
奋进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学校正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秉承“特色、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大力实施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2352”发展计划,忠诚尽职、奋勇争先,知重负重、实干苦干,奋力朝着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加速迈进,努力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安徽师大的智慧和力量。
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学校坐落在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合肥,承立德树人之使命,育精医报国之英才。学校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是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作为安徽医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始终是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开创者、孕育者和引领者。
学校创立之初,胸怀仁心医民、精医报国梦想的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95年来,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安医人,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精神,弘扬“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崇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医学高等专门人才,涌现出以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朱仲丽、被称为“中国手”的于仲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服务“两弹一星”工程的蒋本沂,临床药理学开创者徐叔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学校现有梅山路、翡翠路、东校区等3个校区。拥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巢湖临床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文医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法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等20个直属教学机构以及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这一我省首个转化医学科学领域实体性研究机构。另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巢湖医院、省口腔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阜阳医院等5所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9家,构建起覆盖全省、辐射周边、贯穿“生命全周期”的安医系健康服务体系。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含直属附院)1.46万人,其中校本部教职工1593人,专任教师(含辅导员)884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00%,其中正高职称164人,副高职称345人(含校聘)。荣获首批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拥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称号350多人,10余人获得全国、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称号。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25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57万人,硕士研究生6286人,博士研究生525人,留学生420人。此外继续教育学生1.29万人。
学校医学及相关学科门类齐全,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设有临床医学(“5+3”一体化)等43个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55个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等5个学科获安徽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5个学科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41个,其中教育部/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4个、安徽省实验室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立项数在省属高校中率先突破百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先后在《细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68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9个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产学研教研项目,2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和审核性评估,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等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学校编辑出版的具有CN刊号的医学学术期刊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12种,其中CSCD核心期刊3种,北大核心期刊4种。校图书馆藏书142万册,是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为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医学分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学校坚持开门开放办学,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校地、校院和校企广泛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成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副主席单位。加快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打造大健康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采取“学院+中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模式,积极推进新医科中心项目建设,为推动我省医学教育创新、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学校建有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临床学院达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同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瑞典、马来西亚、加纳、埃塞俄比亚、韩国以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面向未来,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不移贯彻“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要求,弘扬安医精神,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以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护佑人民健康的“大国良医”,奋力开创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新局面。
了解详细情况,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51-5161197,0551-5167743(兼FAX)
学校详细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 邮政编码:230032
学校网址:http://www.ahm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ahmu.edu.cn

安徽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和医学影像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医学影像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医学影像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医学影像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医学影像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安徽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临床医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临床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

安徽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5+3”一体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5+3”一体化)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临床医学(“5+3”一体化)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介

安徽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和放射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放射医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放射医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放射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放射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

安徽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和基础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基础医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基础医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基础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基础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

安徽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安徽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和医学信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医学信息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医学信息工程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医学信息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安徽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和应用心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应用心理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应用心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安徽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生物科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生物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

安徽医科大学法学和生物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生物技术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生物技术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生物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生物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生物技术录取分数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