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2023年建筑动画技术专业广州哪个大学最好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1-03 18:18:52 解决时间:2022-10-30 08:53

满意答案

广州建筑动画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科)。
一、广州建筑动画技术专业排名
1、专科
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
2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建筑动画技术(非定向)396
3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2021建筑动画技术(非定向)355
4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2021建筑动画技术(非定向)308
二、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27
校友会(高职一类)
320
高职排名
学校简介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内唯一一所公办建筑类高职院,是建筑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和 “现代鲁班”摇篮。

办学42年来,学校扎根南粤大地,服务“一带一路”,培养培训了20多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广东省建设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广东省建筑工程技工学校;1986年成立的广东省建筑工程学校;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高职学校。2006年4月,学校由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正式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

目前有广州、清远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000亩,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0000多名。座落在省职教基地的清远新校区于2019年10月启用,依山傍水、环境幽雅,以“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山水校园”为建设理念,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所。

学校办学理念和强校目标

强校梦:学校社会知名 办学实力雄厚 学生成长成才 师生幸福乐业。

强校目标:国内知名 业内领先 服务广东 走向国际。

办学定位:“现代鲁班的摇篮”

办学理念:立德树人、工学交融、创新发展、特色办学

校训:胸怀匠心 筑梦天下

办学特色:建筑主导、产教融合、实践创业、多元协同

发展路径:扩容提质 产教融合 改革创新

行动计划:提质量 强服务 优治理 育新人

六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创新强校 坚持人才兴校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五大攻坚战:一是创新强校攻坚战,二是强师工程攻坚战,三是深化改革攻坚战,四是新校区建成进驻攻坚战,五是党的建设攻坚战

近年来学校获得的荣誉

1. 广东省2020年度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A类第4名

2. 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校

3. 2018年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4. 2020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

5. 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

6. 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7. 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8. 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广东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

9. 国家级岭南建筑技术职业教育产教创新基地

10. 教育部首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高职院校

11. 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

12. 广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13. 广东省高职教育土木建筑与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14. 广东省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省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省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及建筑工人职业培训机构、省建筑业职业技能鉴定站

校企合作深入推进 产教融合成效显著

学校立足“建设行业”,探索并建构了特色鲜明的“依托行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依托建筑行业企业的优势,形成了“校企互动”的“四合作四共”模式(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我院与300多家行业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并联合成立了广东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有效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职工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广泛深入地开展合作。

我院是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现有16个专业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3个专业为全国试点专业。与企业共建了2个现代学徒制特色学院——广建中天学院、广建斯维尔学院。“岭南建筑技术职业教育产教创新基地”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是我省乃至全国集人才培养培训、科技研发、服务产业为一体的建筑类产教融合国家级创新示范基地。

教学改革亮点纷呈 质量工程成果丰硕

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取得成效。依托建筑行业,主动服务广东省战略性新兴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构建了以建筑类专业为主体,机电、市政、环保、艺术设计、电子信息、财经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3+2”中高职衔接试点、高职与本科三二分段培养人才试点,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推动精准育人。

现有招生专业40个,涉及8个高职专业大类,18个二级门类,其中土木建筑大类有17个,是广东省内开设建筑类专业门类最全的高等职业院校。建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8个国家“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获立项。4个专业群获省第一批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有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一类品牌专业1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5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开放课程)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实训基地8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项,省级协同育人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与4所高校实现了“3+2”或“2+2”高本衔接试点建设工作,实现了专业内涵升本新拓展。

师资实力雄厚 专兼比例合理

大力实施强师工程,制订了《学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带动专业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现在专任教师500多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2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8%,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80%,省级教学团队5个,同时聘请了200多名来自生产一线有熟练技能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聘请了19位广东省首届传统建筑名匠为我院客座教授,建立了大师工作室,传承和弘扬建筑传统技艺。

近三年来,教师教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现有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改专项9项,省部级项目22项,厅级项目44项立项;获得各类专利68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首批12个校级重大科研获立项,实现了科研项目质、量“双提升”。

国际合作深入开展服务 “一带一路”争当排头兵

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试点院校。与中国有色集团合作,赴海外开展架子工、焊工、计算机等技能班及建筑技术学历班,得到教育部、中国有色集团的肯定与表扬。我院首个海外分院赞比亚鲁班学院揭牌成立,为中国在赞比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建筑业本土化人才保障。获得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广东省高校对外交流合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我院还与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美国、德国、韩国、波兰、芬兰、中国香港等境外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了高层互访、教师培训、师生交流、合作办学等合作项目。合作共建有创新创业研习基地(新西兰、芬兰)、中英现代学徒制研培中心等。

办学效益增强 社会声誉优良

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健康协调发展。三年来,学生在各类科技学术、文化艺术大赛中,获得300多项省级以上奖励。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工程识图赛项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参加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最高奖项“特等奖”,实现突破。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凸显。学生获创新创业国赛一等奖,实现历史突破;在历届“挑战杯”省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建立了海外创新创业研习基地,并组织优秀学生多批次参加研修,开启了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

新生入学报到率及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录取新生报到率均超过80%。毕业生总就业率均在98%以上,高于全省平均就业率。

学校是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指定的建筑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培训机构”。建校以来,为企业法定代表人、一级项目经理、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超过12万人提供了培训服务。

发展愿景

2021年,全面完成清远新校区二期后行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做好智慧校园规划,建设特色、智慧、美丽校园。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落地实施,保持校园平安和谐稳定,努力创建省域“双高校”。

未来五年,深入实施“提质量、强服务、优治理、育新人”“十四五”发展行动计划,打造“现代鲁班摇篮”,显著提升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建立与我省建筑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教融合机制,人才培养的质量持续提高,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内涵建设达到省级一流学校水平,建成“国内知名、业内领先、服务广东、走向国际”的建筑类高职院。


招生联系方式
招生部门联系办法

学院地址:

    广州校区:广州市白云区广花二路638号

    清远校区: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环城东路38号

招生办电话、传真:020-36409106 

联系人:郑老师   王老师

招生网址:https://zb.gdcvi.edu.cn/

电子邮箱:zhaoban@gdcvi.edu.cn

邮政编码:510440



食堂
学校现有两个食堂,学生可用IC卡自选食堂用餐。
周边环境

学院目前有广州、清远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000亩。广州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周边为石马桃花生态公园,背靠流溪河,环境优美。清远校区座落在省职教基地,依山傍水、环境幽雅,以“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山水校园”为建设理念,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所。


加分政策

需享受录取照顾政策的,按考生所在省(自治区)制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中专 2022-10-30 08:53

网友推荐

大学城校区2020年广州美术学院普通本科招生专业介绍

1、美术学专业:
本专业分两个培养方向:(1)美术史;(2)艺术管理与策划。
(1)美术史:培养能在美术文博、出版机构、教育和文化传播等企事业部门主要从事艺术史论研究、艺术批评与鉴赏,兼能从事艺术策划与普及传播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中国艺术史学史、美术史方法论、艺术作品形式分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文艺复兴艺术与文化导论、西方现代艺术史、西方当代艺术与文化专题、米开朗基罗、日本文化史、中国文化史、西方文明史、敦煌艺术、道教美术史、佛教物质文化史、史学概论、美术与考古、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展览与编辑、美术史专业翻译、美术基础、专业考察、毕业论文等。
(2)艺术管理与策划: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当代艺术专业策划与批评人才,符合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等艺术媒体需求的管理人才,为社会输送具有艺术理论专业背景的研究者和策展人,以及艺术市场经纪人、艺术媒体从业者、艺术管理有关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国文化史、西方文明史、艺术批评、19、20世纪西方哲学导读、文艺复兴艺术与文化导论、西方现代艺术史、国学典籍选读、古希腊哲学、博物馆观众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项目考察、艺术专业翻译、美术专业编辑、艺术赞助研究、艺术品投资、当代艺术展览与制度研究、艺术管理与策划实践(美术馆理论与实践、策展实践、艺术品投资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美术基础、专业考察、毕业论文等。
(注:二年级期末按照个人意愿结合学业成绩编入美术史系、艺术管理学系相应的美术史、艺术管理与策划两个方向进行培养,两个方向人数各约占50%。)
2.绘画(油画)专业:
培养在文化艺术部门、学校、科研以及美术设计等单位从事油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美术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程包括素描、油画、(下乡)创作、综合材料创作、毕业论文、毕业创作等;选修课有新素描、观念人体写生绘画方法、电影艺术视觉美学、油画肖像写生技法研究、当代人体写生的表现技法、中国油画简史等。
3、绘画(材料与油画修复)专业:
培养油画修复与研究的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独立完成对油画作品的实际修复操作,具备对油画作品的研究、科学与艺术的分析能力。
主要课程:1、理论课:西方绘画艺术史、现代艺术史、中国油画史、遗产学、博物馆学、修复理论;2、科学课:物理、化学、科学分析与仪器的使用;3、修复课:油画组成及使用材料的分析与研究学、修复材料研究学、修复实操课;4、绘画课:素描、油画临摹。
4.绘画(版画)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和艺术创作水平、具有当代审美意识与创新能力,能在文化、出版部门和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版画创作、教学、研究及美术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印刷设计、版画史、社会学视野下的田野调查与创作、版画的延展性研究、创作思维训练、各版种(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综合版)技法与理论、版画创作、毕业论文和毕业创作等。
5、绘画(书籍装帧艺术)专业:
培养具有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及设计能力、具有当代审美意识与创新能力,能在出版、新闻及文化艺术部门、学校、科研等单位从事印刷、装帧设计、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课:素描、色彩;设计基础课:色彩构成、平面构成、摄影图像基础、电子书、书装总体、字体设计、图形设计、实验设计;专业设计课:书籍装帧、插图、印刷工艺、手工书、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另外包括版画艺术与技法理论、图像传媒等。
6、绘画(水彩)专业:
培养在文化艺术部门、学校、科研以及美术设计等单位从事水彩艺术创作、教学、研究、美术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水彩静物、水彩肖像、水彩人体、水彩风景写生、超级写生水彩、水性综合技法、拓展思维训练、摄影与水彩创作、创作构图、油画、毕业创作等。
7、雕塑专业:
本专业传授学生扎实的雕塑造型和表达基本功,要求学生具有系统的雕塑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敏锐的创新能力。旨在培养能在文化、艺术、城建、园林、教学和科研等领域从事雕塑艺术创作、设计、教学和科研的复合型雕塑专门人才。学制五年。本专业设具象雕塑、实验雕塑两个工作室。
主要课程:泥塑、专业实习、中国传统雕塑、综合材料、新具象观念与表达、具象造型语言研究、写生男人体泥塑(等大)、纪念肖像、观念与视觉呈现、超级写实雕塑、多元塑造研究、空间与造型研习、在地实验、材料语言与视觉呈现、实验雕塑创作、毕业创作。
8、公共艺术专业:
本专业是以“艺术的公共性研究”为学术导向;以“以艺术的方式构建公共精神、塑造城市文化”为专业目标;以艺术学、城市设计学和社会学为理论基础,以城乡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和实践场所;以新观念、新媒介、新技术、新材料为艺术创新媒介;以公共雕塑、综合装置、艺术空间营造、艺术策划与传播为艺术手段;以“艺术服务社会”为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公共观念的,从事城市设计及公共艺术创作、教学和科研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学制为四年。
主要课程:泥塑、抽象造型、公共艺术思维与表达、空间认知与体验、现代造型语言(综合构成)、公共空间视觉文化研究、传统雕塑材料研习、公共艺术策划、数码雕塑、综合材料试验、互动装置设计、新媒介艺术实验、城市公共空间调研与艺术介入实验、综合装置创作、公共艺术创作、毕业论文、毕业创作。
9、中国画专业:
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以中国画理论与中国画创作为主,兼具书法篆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具备较为宽阔的文化视野,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科目的工笔和意笔、素描、色彩、速写、古典绘画临摹、材料技法应用、下乡写生、创作练习、书法、篆刻、毕业论文、毕业创作。
10、中国画(壁画)专业:
培养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创作设计知识及理论基础知识,在环境艺术、现代壁画创作设计、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速写、线描写生、泥塑基础、传统壁画临摹、平面抽象造型、现代水墨构图练习、壁画材料技法练习、古代壁画考察、环艺设计基础、壁画创作练习、毕业论文、毕业创作。
11.实验艺术专业:
本专业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为理念,致力于培养跨学科的创新力量,关注艺术前沿的实验性,以及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让艺术与其他新兴学科融合共生。以国际艺术视野为立足点,以社会普及化、推广化为方向,以专业学术领域内的动向为参照,结合考虑时代的潮流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整合公共知识的行动力、跨领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形成一种与多种学科交流沟通的持续的自我学习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素质较为全面的创新力量。
主要课程:观察记录、思维表述、图像语汇、空间形态、当代艺术语言、材料与装置、信息与媒介、传播与策划、公共与个性、产区社会考察、人文社会考察、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等。
12、摄影(摄影与数码艺术)专业:
本专业以摄影与数码艺术学科融合教育为理念,培养具备摄影、当代影像与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能在艺术、设计、传媒、广告、多媒体影像等领域从事摄影与数码艺术创作与设计制作,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跨领域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
主要课程:影像基础、摄影表达与方法、传统摄影、数字摄影与制作、光线分析与处理、摄影观念、多媒体影像、动态影像基础、移动影像与装置、摄影语言与综合表达、地域文化影像考察、专题创作、毕业创作与毕业创作报告书。
13、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
本专业立足于当下视频文化盛行与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语境,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一专多能”的高水平的影视制作人和文化创意人为目标,培养具备数字影视创作、数字化影像创作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较高的艺术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网络媒体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剧组、动漫产业、信息服务产业等从事影视与多媒体设计与制作,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跨媒体影像创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影像基础、影视摄影造型、视听语言,声音设计与制作、影视剪辑、导表演基础、影视特效、短片创作、纪录片创作、视频包装、动画创意与制作、影像表达、毕业创作。
14.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本专业培养既具备影视美术设计与人物造型的能力和理论基础,又掌握现代视觉艺术设计观念及新的影像媒体技术表现手段,能在多个领域从事数字媒体互动、灯光艺术设计以及视听艺术设计与创作,结合当前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兼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跨领域、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空间概念设计、戏剧影视角色设计、影视画面造型、人物造型设计、灯光设计、虚拟舞美设计、节奏与韵律、视听语言、数字特效、多媒体短片创作、策划与编导、影像表达、毕业设计。
15.产品设计专业:
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教研中心”为基础的课题制教学架构,建立紧密的产学研机制,鼓励具备高度、深度、广度的可持续性教学与研究,培养具有产品设计原理、用户研究方法、设计开发流程及管理等相关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手绘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等相关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用户洞察能力及国际视野的高水平艺术和创意人才。
主要课程:为了建立跨专业的、更适合学科发展及产业趋势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为基础,建立“专业”的教学体制,负责本科学生第1-5学期的专业知识学习,主要课程有:解析与表达、构成与形式、人机工程学、信息与可视化、设计思维、材料与工艺、产品结构原理等
以社会需求和学院核心优势为导向,成立“智能与体验创新”、“产品与系统创新”、“文化与社会创新”、“纤维与空间创新”、“时尚与品牌创新”五个教学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6-8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用户研究进阶、交通工具设计概论、交通工具设计专题创新家居用品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生活方式设计、服务与体验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用户行为与家居产品设计、CMF与产品系统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社会创新设计、文化整合创新设计文化研究与综合设计实践、毕业设计及论文等。
16.产品设计(染织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具备系统的染织艺术设计理论、专业设计和生产工艺的基础知识,对家居文化和纺织产品设计有深刻认识;了解现代纺织工业新成果;掌握织物艺术设计理论和纺织工程知识,具备家纺产品和室内软装配饰设计能力;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时尚产品和纤维装饰品设计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纺织及相关产业的公司企业、科研单位、院校、从事科研、教学、设计及管理的高水平人才。
主要课程:为了建立跨专业的、更适合学科发展及产业趋势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为基础,建立“专业”的教学体制,负责本科学生第1-5学期的专业知识学习,主要课程有:经典纹样、图案基础、图案设计与应用、印染基础、织造原理、设计流程与方法、软装设计等
以社会需求和学院核心优势为导向,成立“智能与体验创新”、“产品与系统创新”、“文化与社会创新”、“纤维与空间创新”、“时尚与品牌创新”五个教学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6-8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室内纺织品整体设计、手工艺产品设计专题、提花室内装饰织物设计、纤维与空间综合设计创新、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等
17.产品设计(交互设计)专业:
本专业以智能产品、互动产品、互联网产品设计为中心,面向互联网产业的内容提供商、软件开发企业、公共信息管理部门、展览馆、博物馆、移动终端开发商、IT产品开发商、数字内容机构、大数据可视化设计等行业领域,培养从事产品策划、系统设计、交互行为设计、交互界面设计、IT产品开发、互动展示设计,以及从事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设计策划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为了建立跨专业的、更适合学科发展及产业趋势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为基础,建立“专业”的教学体制,负责本科学生第1-5学期的专业知识学习,主要课程有:解析与表达、构成与形式、人机工程学、信息与可视化、设计思维、材料与工艺、产品结构原理等
以社会需求和学院核心优势为导向,成立“智能与体验创新”、“产品与系统创新”、“文化与社会创新”、“纤维与空间创新”、“时尚与品牌创新”五个教学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6-8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用户研究进阶、交通工具设计概论、交通工具设计专题创新家居用品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生活方式设计、服务与体验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用户行为与家居产品设计、CMF与产品系统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社会创新设计、文化整合创新设计文化研究与综合设计实践、毕业设计及论文等。
18.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培养拥有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合作精神;具备多层次、跨学科、泛领域合作的综合设计开发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服装与服饰设计行业人才;注重文化素养和开拓精神,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及分工合作的能力,成为能在服装及服饰相关的行业中从事设计及策划管理工作、能在各级院校及科研单位从事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为了建立跨专业的、更适合学科发展及产业趋势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为基础,建立“专业”的教学体制,负责本科学生第1-5学期的专业知识学习,主要课程有:解析与表达、构成与形式、服装结构原理A、服装结构原理 、服装结构原理C等
以社会需求和学院核心优势为导向,成立“智能与体验创新”、“产品与系统创新”、“文化与社会创新”、“纤维与空间创新”、“时尚与品牌创新”五个教学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6-8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设计表达A+ 、工艺基础(服装工艺基础、箱包工艺基础)、结构设计原理(服装结构设计原理、包袋结构设计原理、首饰结构设计原理)、设计思维训、风格专题设计、时尚品牌策划、毕业设计及论文等。
19.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本专业以研究艺术设计领域内各类信息的沟通与传达为方向,包括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信息设计、互联网产品设计等专业内容。课程设置以文化与传承、科技与创新为重点,关注文化动向与产业动态、新旧媒体的各自特征与相互转换。致力培养具备良好的设计思维能力、具有多元视觉表达与多种媒介运用能力的高级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三年级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设计课程两大部分,以通识与模块为课程设置原则,每学期前半段以通识课为主,后半段引入模块化教学,以满足文化与传承、科技与创新等重点培养方向。四年级实行导师负责制,以课题为导向进行毕业设计教学。
1、专业基础课:设计概论、观察记录、平面造型、色彩语言、空间形态、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编排基础、动态语言、图表设计等。
2、专业设计课:品牌包装设计、品牌插画、品牌视觉设计、广告创意、出版物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导向设计、数字媒体设计、文创策划与设计、交互艺术设计、广告影片、观念与叙事、综合创新设计、论文写作、毕业设计。
20.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培养掌握当今前沿数字媒体艺术表现手段,面向未来的跨领域、跨媒体的复合型人才。从事数字影像、3DMapping、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舞台设计、数字媒体展示空间、媒体建筑等应用领域的工作。满足数字创意产业在视觉美学、创意策划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人才需求。
主要课程:三年级课程分为两大模块,一是以专业基础为核心的基础课程模块,二是以实践课程为特色的专业课程模块。四年级是导师负责制,以课题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
1、专业基础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平面造型基础、摄影基础、观察记录、三维动画基础、现当代艺术思潮、编程基础、立体造型、动态机能造型、媒体考古学、光构成与数字色彩、图像学与图像创意、数字媒体形式风格、光影艺术设计、叙事与写作、电子编程语言、自选实验课。
2、专业设计课:设计思维与方法、音画设计、AR艺术设计、跨媒体文化研究与实践、公共艺术与媒体设计、视觉编程与交互设计、数字媒体展示空间设计、商业创意摄影,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21.动画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艺术修养,有独特创作能力,有项目策划能力,面向动画与新兴数字娱乐方向相关产业的专业人才,涉及领域包括概念设定(影视动漫、游戏、衍生品相关)、动漫形象设计、角色动画、场景动画、影视后期特效、动态图形设计、数字游戏(主机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及其他平台游戏)设计制作、动漫衍生产品、数码类娱乐产品设计、玩具设计、动画广告、栏目包装、UI创作与研究、以及其他相关娱乐产业所涉及的设计与制作行业的设计应用型与复合型创新人才。
本专业采用大专业板块统一招生,实行分阶段教学,低年级采用模块化教学,高年级加入导师制选课方式,教学方案灵活合理,有影视动画、实验动画、娱乐与衍生、数码游戏等多个学习方向。
主要课程:1、专业基础课:专业概论、观察记录、色彩语言、概念设定、动画运动规律、三维动画基础、角色动态设计、视听语言、表演基础、后期特效、定格动画、创意图形、衍生产品设计、雕塑基础等。
2、专业设计课:动画联合创作专题、动画形式与风格、编剧与叙事、动画分镜、游戏策划、游戏引擎、游戏专题设计、用户研究、动画衍生产品设计、玩具材料与形态、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22.艺术与科技(展示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以各类信息传递为目的,培养知识复合型、实践应用型和思维创新型,具有人文、艺术、科技素养和综合运用多元媒介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掌握展示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在博物馆、主题馆、规划馆、主题展、公共艺术等各类文化、宣传、教育相关领域从事专业工作。
主要课程:三年级课程分为两大模块,一是以专业基础为核心的基础课程模块,二是以实践课程为特色的专业课程模块。四年级是导师负责制,以课题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
专业基础课:设计概论、观察记录、平面造型、色彩语言、空间与形态、图形设计、制图、编排基础、信息图表等
专业设计课:展示信息设计、建构与空间、媒材与装置、品牌橱窗设计、博物馆设计、专题设计及工作坊、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报告书等
23.艺术与科技(会展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结合区域会展产业优势,培养知识复合型、实践应用型和思维创新型,具有人文、艺术、科技素养和综合运用多元媒介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掌握会展策划、设计、实施、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能在大型会展、主题展、商业销售、文化、宣传、教育等相关领域从事专业工作。
主要课程:三年级课程分为两大模块,一是以专业基础为核心的基础课程模块,二是以实践课程为特色的专业课程模块。四年级是导师负责制,以课题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
1、专业基础课:设计概论、观察记录、平面造型、色彩语言、空间与形态、图形设计、制图、编排基础、营销与传播等
2、专业设计课:展示信息设计、建构与空间、媒材与装置、品牌橱窗设计、博物馆设计、大型会展策划与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报告书等。
24.环境设计专业:
本专业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掌握专业基础、相关学科理论、专业技能和具备设计实践能力,尤其当代建筑、当代艺术和当代设计的思潮与流派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等艺术院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空间策划、室内空间设计、室内装修设计、陈设配套设计和室内物理环境设计的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专业主要课程:艺术及设计基础训练、专业历史理论、功能与空间、陈设与装饰、效率与规范、品牌与空间、节点与细部、主题与风格、改造与更新,以及专题型工作室课程等。
25.环境设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以陈设艺术为特色以满足当下社会对陈设艺术人才的需求。陈设艺术主要是以环境艺术与装饰艺术相结合衍生而来,属于新型的空间艺术设计领域。本专业以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为基础,摒弃为形式而形式的设计教学方式,以强调表现材料、制作方式,空间载体为特征。主要培养学生陈设艺术设计与环境相融合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具备多种陈设空间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把学生培养成有独到见解的陈设艺术设计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
主要课程:观察与记录、形式语言、手绘创意表达、设计规范与制图、建筑设计策划、空间解构与认识、公共艺术概论、设计概论、材料与工艺、照明陈设、布艺织品陈设设计、漆艺陈设设计、陈设艺术设计策划、面料创意、饰品陈设设计、陶艺陈设设计、玻璃陈设设计、金属工艺陈设设计、花艺陈设设计、软雕塑陈设设计等。
26.工艺美术专业:
培养具备将工艺传统理论与当代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以综合材料工艺媒介在特定空间环境载体中的整合运用,能在文化艺术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学校、工艺加工领域、公共艺术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种传统与现代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公共艺术综合创作、设计及策划以及相关教学与研究,设计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观察与记录、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美术概论、色彩基础、立体造型、中外装饰风格、空间环境专题创作、形态造型、色彩造型、漆画、广彩、岩彩、金属工艺、陶瓷设计、木雕、玉雕、首饰设计、公共艺术总体策划、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27.工艺美术(漆艺)专业:
本专业既重视传统漆艺的传承,也重视创新研究和跨媒介、跨学科的融合,着重培养具备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及漆艺知识,了解当代艺术发展趋势,并能够熟练使用多种工艺材料创作多元化的平面漆艺作品,又能掌握与当下生活环境相融的立体漆艺术创新研发和制作的能力;培养具有能在文化艺术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学校、工艺加工领域、公共艺术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文化传播、教学研究、漆画创作、产品研发、设计与实践等方面的高水平艺术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观察与记录、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美术概论、色彩基础、立体造型、漆工基础、漆艺髹饰技法、漆画创作基础、漆立体基础、木漆工艺、艺术考察、当代艺术鉴赏、综合材料研究、漆画创作、漆立体创作、漆艺产品设计、下乡实习、漆艺应用、专题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28.陶瓷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陶瓷材料与工艺技法,掌握陶瓷产品设计与陶瓷艺术创作理论知识,将科技与艺术、艺术与市场、技术与美学有机地运用到室内外陶瓷产品设计和现代陶艺创作中的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宽泛的艺术修养与职业素养的陶瓷艺术专业人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既要求具备创新、前瞻的设计思维意识,又要有独立或协作实现作品的动手能力。
主要课程:观察与记录、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美术概论、色彩基础、立体造型、材料与工艺、模具工艺、陶瓷文化记录与研究、陶瓷器物基础、陶瓷装饰综合材料、陶瓷空间应用基础、建筑与陶瓷壁画、陶瓷产品设计、陶瓷公共艺术设计与实施、专业实践、陶瓷彩绘、柴烧生活器物研究、工作室专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29.书法学专业:
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以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为主,兼具篆刻以及中国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具备较为宽阔的文化视野,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书法史、书法美学、古代汉语、古文字学基础、诗词欣赏与写作、古代书论选读、各书体技法、书法遗迹考察、篆刻、书法创作训练、中国画基础、毕业论文、毕业创作。
30.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
本专业立足岭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致力引领美术基础教育的学科发展方向。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具有正确价值观、师德师风;具备先进美术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掌握扎实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多门类的美术专业实践技能;拥有较高的人文教育素养、现代化视野和创新性思维能力;能够在中学、教育和文化艺术机构从事美术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的人才,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能成为高水平复合型的美术教育人才,并在教学团队中起到示范作用,成为本专业的骨干教师。
主要课程:1.专业基础课主要课程:造型基础、色彩基础、书法、中国画、工艺基础、民间美术、设计基础、现代媒体艺术、透视与解剖等。2.人文素养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美术鉴赏与批评、中国文化史、艺术美学、视觉艺术原理、岭南民间美术欣赏、美术教育展览策划、三笔字等。3.教师教育主要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与教师语言艺术、教育科研方法、教育论文写作、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中学美术教学论、微格教学训练等。4.集中性实践主要课程:专业写生、专业考察、教育实习、毕业创作等。
31.艺术教育专业:
本专业面向全国,致力引领艺术教育的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具备美术学、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等艺术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以专业艺术技能为基础,能在各学校、文博机构、企业、社会教育等从事艺术教育、管理、策划、交流、科研与文化艺术宣传等工作;富于进取,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综合艺术素质与特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艺术教育人才。
主要课程:1.专业基础课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书法、中国画、摄影、工艺基础、设计基础、现代媒体艺术、综合艺术创作原理与实践、舞蹈与造型基础、戏剧基础、音乐基础。2.人文素养主要课程:中外艺术史、艺术概论、艺术鉴赏与批评、中国文化史、中国艺术欣赏、名作导读与写作、艺术美学、岭南民间艺术、三笔字等。3.教师教育主要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艺术教学法、普通话与教师语言艺术、教育科研方法、教育论文写作、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微格教学训练等。4.集中性实践主要课程:专业写生、专业考察、教育实习、毕业创作等。
32.工业设计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策略性提出问题、解构问题、并将解决方案落实,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为产品、系统、服务、体验、商业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通过设计输出,创造高质量生活体验的自主创新高水平设计创意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为了建立跨专业的、更适合学科发展及产业趋势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为基础,建立“专业”的教学体制,负责本科学生第1-5学期的专业知识学习,主要课程有:解析与表达、构成与形式、人机工程学、信息与可视化、设计思维、材料与工艺、产品结构原理等
以社会需求和学院核心优势为导向,成立“智能与体验创新”、“产品与系统创新”、“文化与社会创新”、“纤维与空间创新”、“时尚与品牌创新”五个教学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6-8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用户研究进阶、交通工具设计概论、交通工具设计专题创新家居用品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生活方式设计、服务与体验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用户行为与家居产品设计、CMF与产品系统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社会创新设计、文化整合创新设计文化研究与综合设计实践、毕业设计及论文等。
33.建筑学专业
本专业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学科,具有职业实践性与艺术创造性并重的特征。在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勇于担当重任的拔尖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下,本专业着眼于国内外建筑设计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将当代建筑艺术及其它艺术形式同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强调当代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及艺术性,提倡艺术创新与实践能力并重,注重人文思考和营造实验,积极开展跨领域的国际合作,致力于艺术引领下的城市文化与建筑艺术的创造性实践训练,培养视野开阔、人文素养、兼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与建筑设计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与工艺、空间形态、中外建筑史、当代建筑与设计、场地与空间、材料与营造、环境工学、建筑结构、城市设计、乡土与建构、经济与社区、数字建筑、表皮与组织,观念与建筑、节点与细部、改造与更新、设计思维等。
34.风景园林专业:
本专业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具备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技术、文字图纸表达等专业技能,以及针对本专业要求的规划、设计、艺术创作能力,在风景名胜、环境生态保护、城乡绿化及建设规划、旅游发展、园林及建筑设计、文化传播等领域,能够从事多种形式和多方面专业工作的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
教学中以设计概论、执业知识和相关文化艺术活动对应基础素质,以专题学术讲座、参观考察、专业工作坊等方式丰富专业视野,以卓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参加学术交流和设计竞赛等形式加强综合素质的养成,以专业理论和实践内容构成专业知识系统,强调对学生认知、分析和实践能力的重点培养。
主要课程:艺术设计基础训练、专业历史理论、功能与空间、园林材料与营造、案例分析、园林美学与设计、景观建筑设计、设计策划、公共艺术创作与设计、城市夜景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专业考察、改造与更新、专题工作室课程等。
35.中国画(传统书画保存修复)专业
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能根据文物保护原则利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手段开展东方传统绘画现状摹写、复原研究、保护修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传统绘画技能与知识,还要了解考古学、博物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以文理综合的思维方式对知识融合运用,建立对传统美术作品的多元理解与认识,培养从事传统绘画保护研究与修复实际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绘画基础、古典绘画材料技法学、现状摹写专题、修理基础、修理实践、艺术鉴藏、文物保护材料学、文物修复理念与法规、专业考察、专业实习、中国画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等、毕业论文、毕业创作。
36.绘画(材料与油画修复)专业:
培养艺术品保护与修复综合型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独立完成对艺术品的实际修复操作,具备对艺术品进行科学与艺术的分析能力。并且有能力胜任国内外文博单位、文物鉴定和保护部门、拍卖机构和画廊等相关机构的专业工作,以及高校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理论课:西方艺术史、中国美术史、修复理论、视觉人类学;
科学课:物理、化学、艺术材料、科学实验分析与仪器的使用;
修复课:作品状况分析、综合修复技术、修复实操;
艺术课:艺术品临摹与制作。以及毕业论文-修复研究、毕业设计-修复实践等。
37.陶瓷艺术设计专业:
通过四年系统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了解世界陶瓷艺术与产业发展的前沿,完整地掌握陶瓷艺术设计的工艺技术、艺术创意、产品运用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创意与现代设计思维,产品空间运用能力,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综合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跨界的陶瓷艺术设计创意人才。
专业课程:设计概论、观察与记录、形态研究、色彩基础、立体造型、陶瓷成型工艺、现代陶瓷材料工艺、现代陶瓷设备技术、陶瓷材料与装饰艺术、陶瓷文化概要、建筑陶瓷设计、产品空间应用、品牌策划与传播、现代建筑陶瓷研究、陶瓷公共艺术实践、建筑陶瓷素材实践、工作室专题、毕业论文、专业实践、毕业设计
38.产品设计专业:
本专业依照国际前沿的设计教育体系开展教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优势,努力实现通过设计驱动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助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交互、体验等新型设计思维为核心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备产品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能力;着力发展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关注人的行为与心理研究,学习先进的智能、数据等技术知识;关注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强调人文素质培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学生。
主要课程:1)概论性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研究方法与程序;2)专业课程:人机工程学、产品结构与原理、人机交互、用户体验、智能产品设计、编程语言等;3)交叉学科课程:设计哲学、认知心理与行为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等;4)综合设计课程:设计考察,大师工作坊、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等。
以上各专业的主要课程在教学中可能会根据有关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2023年建筑设计专业广州哪个大学最好

    1楼

    广州建筑设计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广州建筑设计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建筑设计(非定向)4443广州番禺职业

  • 中专学校

    2023年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广州哪个大学最好

    2楼

    广州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广州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非定向)3

  • 中专学校

    2023年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广州哪个大学最好

    3楼

    广州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广州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建筑电气工程技术(非定向)398

  • 中专学校

    2023年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广州哪个大学最好

    4楼

    广州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广州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三

  • 中专学校

    2023年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广州哪个大学最好

    5楼

    广州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专科)。广州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历史类2021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非定向)3883

  • 中专学校

    2023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广州哪个大学最好

    6楼

    广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广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2021建筑工程技术(非定向)4343广东建设

  • 中专学校

    2023年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广州哪个大学最好

    7楼

    广州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广州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古建筑工程技术(非定向)4193广

  • 中专学校

    2023年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广州哪个大学最好

    8楼

    广州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专科)。广州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物理类2021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非定向)421

  • 中专学校

    2023年影视动画专业广州哪个大学最好

    9楼

    广州影视动画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专科)。广州影视动画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物理类2021影视动画(非定向)3133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 我要读技校

    2023年建筑动画技术专业广州哪个大学最好

    10楼

    广州建筑动画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广州建筑动画技术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建筑动画技术(非定向)3963广东建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