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昌大学辽宁各专业排位:
1.计算机类(计算机与大数据)理科普通类排位10556(需要考597分);
2.计算机类(软件网络)理科普通类排位10556(需要考597分);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0983(需要考595分);
4.电子信息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0983(需要考595分);
5.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1451(需要考593分);
6.材料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1451(需要考593分);
7.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1714(需要考592分);
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1941(需要考591分);
9.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1941(需要考591分);
10.土木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1941(需要考591分);
11.数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1941(需要考591分);
12.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普通类排位12174(需要考590分);
1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2869(需要考587分);
14.工业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2869(需要考587分);
15.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2869(需要考587分);
16.物理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3131(需要考586分);
17.车辆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3370(需要考585分);
18.生态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3610(需要考584分);
19.预防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3610(需要考584分);
20.化工与制药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3610(需要考584分);
21.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3610(需要考584分);
22.生物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3878(需要考583分);
23.工程力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3878(需要考583分);
24.生物科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4167(需要考582分);
25.建筑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4167(需要考582分);
26.临床医学类(中外合作)理科普通类排位14711(需要考580分);
27.会计学文科普通类排位962(需要考628分);
28.经济学文科普通类排位2336(需要考608分);
29.工商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2438(需要考607分);
30.新闻传播学类文科普通类排位2438(需要考607分);
31.日语文科普通类排位2612(需要考605分);
32.公共关系学文科普通类排位2612(需要考605分);
33.公共管理类文科普通类排位2612(需要考605分)
2020年南昌大学各专业辽宁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辽宁 | 计算机类(计算机与大数据)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7 | 10556 |
| 计算机类(软件与网络空间) | 597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95 | 10983 |
| 电子信息类 | 595 |
| 自动化 | 593 | 11451 |
| 材料类 | 593 |
| 临床医学 | 592 | 11714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91 | 11941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91 |
| 土木类 | 591 |
| 数学类 | 591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90 | 12174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87 | 12869 |
| 工业工程 | 587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587 |
| 物理学类 | 586 | 13131 |
| 车辆工程 | 585 | 13370 |
| 生态学 | 584 | 13610 |
| 预防医学 | 584 |
| 化工与制药类 | 584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584 |
| 生物工程 | 583 | 13878 |
| 工程力学 | 583 |
| 生物科学类 | 582 | 14167 |
| 建筑类 | 582 |
| 临床医学类(中外合作) | 580 | 14711 |
| 会计学 | 文科 | 628 | 962 |
| 经济学 | 608 | 2336 |
| 工商管理 | 607 | 2438 |
| 新闻传播学类 | 607 |
| 日语 | 605 | 2612 |
| 公共关系学 | 605 |
| 公共管理类 | 605 |
工业工程类
工业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立足江西、服务全国,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系统工程和数理科学等理论,拥有现代工业工程技术、方法和实践能力,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组织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综合评价、管理决策、系统优化等工作的创新应用复合型人才。2.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掌握并能应用本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工程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并能应用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掌握并能利用相关专业的最新技术和工具;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2)能力要求: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工业工程专业领域问题的分析、规划、设计、实施、评价和改善的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并发挥系统集成作用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人际交往及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有基于工业工程知识的创新创业能力;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以及开发的法律、法规,具备正确分析评估工程与管理方案对客观世界和社会、健康、安全、法律、环境以及文化的影响的能力,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具备独立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和宽广、方法的视野。(3)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较高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和问题导向及持续改善的专业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II)、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I)、运筹学、工程经济学、系统工程、系统创新方法、统计学、管理学、Python程序设计、机械制造基础、工程制图(II)、电工电子学(II)、工程训练(II)等。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基础工业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因工程、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生物科学类
生态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生态学专业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江西省内高校唯一的生态学本科专业。2、师资队伍有一支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生态学专业有专任教师28位, 9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讲师12人。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拥有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生态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生态科学与技术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4、培养方式及特色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科学思维,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应用技术发展动态,初步具备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以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同时,围绕我校建设“高水平新型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强调以科学研究引领学科发展,以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为动力,重视基础,强化实践,以人为本,结合江西区域特色,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机械类
车辆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历史渊源南昌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始建于2005年,2010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2013年入选江西省卓越工程师计划,2020年受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所属机械工程学科,1989年始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进入ESI排名前1%,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入选“新材料技术”世界一流学科群。2、 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占64.7.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占76.5%);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9人(占52.9%);具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9人(占52.9%)。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超过23.6%、专职实验岗人数2人。3、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南昌大学车辆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立足于汽车工业和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基于校企合作的协同培养模式,结合学校在设计、制造与控制及能源工程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优势,基于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设计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与此同时,组建了以“大学生汽车方程式大赛”为背景的强化实践、研发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为依托的科研平台,供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并制定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激励模式,以培养研究型人才。4、 培养方式与特色本专业学制四年,实施完全学分制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后,可充分结合发展规划和学习兴趣,选择并制定选修方案。其中一、二年级以人文、数理和专业基础课程(力学、电工电子、程序设计、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等),三、四年级以专业方向课程学习为主,诸如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电子控制技术、电动汽车技术及汽车设计类课程等。5、就业前景近五年来,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约35%进入国内省外知名汽车企业(一汽、上汽、东风、广汽及吉利、奇瑞、比亚迪等汽车企业)工作,约5%进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约18%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相关专业攻读硕、博士学位,约38%进入省内汽车企业及相关上、下游企业,另有约4%自主创业。
经济学类
经济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经济学专业(下设三个方向:现代经济学方向、经济统计学和国际经济学方向)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是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功底,熟悉西方经济学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同时具备使用计算机分析处理经济数据的能力,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复合型人才。毕业生既可以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进行扩展和深造,又能在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部门、企业和教育部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经营、管理和教学工作。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高等数据分析、金融学、财政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证券投资学等。
公共管理类
公共关系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南昌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开设于 2008 年,是中部地区开设最早的本科专业,也是为数不多的在 211 及以上学校开设的公关本科专业。目前全国仅有 23 所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且大部分是在二本和三本院校。因此,与全国开设公共关系学本科院校的对比看,南昌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也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2、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已经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4名教授,11名副教授,10名讲师。师资结构合理,具备较好的人才梯度。本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学科背景,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高校;其中博士17人(包括2名海外博士),博士率为68%。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近年来,南昌大学公共关系学教师团队科研获得长足进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4项、教育部课题3项、省级课题 28项、横向课题1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与教材8本。南昌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充分发挥集管理学、社会学与传播学于一体的学科融合优势,着眼于培养充满人文情怀且具备复合型专业知识技能的国际化传播型管理人才,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通过阅读经典、科研训练、实践实训、专业赛事四轮驱动训练学生能力成长,近5年成绩斐然:学生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7篇(含3篇CSSCI),在专业赛事中,荣获37人次国家级奖项、32人次省级奖项,特别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表现突出,多人获得学校破格推荐保研而进入985高校深造。公共关系学专业积极创造机会助力学生能力培养,开发了多个特色项目:定期与国内外大学展开本科生交流项目;本科生进驻公共关系与传播研究所科研训练;百村(社区)调查;创新创业孵化等。特别是公共关系与传播研究所,作为学科训练的重要平台,借助专业优势,围绕公众舆论、声誉管理、危机预警、传播效果调查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撰写各类舆情报告,举办公共关系学术论坛,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相关组织提供咨询服务。4、培养方式与特色(1)复合培养:本专业以公共关系学为核心,综合社会学与传播学理念,辅之管理学与市场学技术,建立起来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框架。通过建设固定的专业读书会制度、独具特色的社会调查与多元化的社会服务实践项目,努力培养具备人文关怀、全科视野、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适应未来人才需求新形势。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稳中有升,毕业学生受到行业领导企业与组织的广泛欢迎。(2)赛事驱动:以未来职业演练为导向,通过公共关系学专业大赛锻炼、检验学生的实务技术能力是本专业的特色优势所在。在建立专业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一对一训练与激励基础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五年来,本专业师生团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公共关系策划大赛、讲好中国故事大赛等多项全国性专业赛事中获得突破性成就与优异成绩,综合赛事获奖率在全校文科专业中处于领先位置。(3)国际合作:围绕公共关系前沿知识与问题,积极鼓励本专业师生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化办学特色已成为公共关系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本专业三分之一的教师具有海外知名高校长期学术访问背景,与台湾世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暑期实习项目,与香港浸会大学开展了本科生联合培养与硕士生推荐项目,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研究团队与学者开展学术讲座与训练。近年来,本专业每年都有多名毕业生赴国外知名高校留学深造。
生物工程类
生物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生物工程专业隶属于食品学院,始建于1984年的原江西工业大学食品工业学院粮食工程和发酵工程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培养适应21世纪生物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能服务地方建设的,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生物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富有家国情怀、具有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踏实严谨、耐心专注、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具备在生物工程领域承担设计、生产、管理和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教育服务等能力,能成为所在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具有深造基础和发展潜能,毕业5年后达到工程师从业能力。主要课程有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培养的学生普遍具有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实践能力强的特点,近3年本学科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向我国生物工程行业领域培育和输送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国内生物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食品、医药、环境等行业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专业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4人,高级职称占75%,博士学位占80%,45岁以下教师占50%,50%教师具有国外访学、工作一年以上经历。师资队伍中获得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才2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教学团队成功入选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首批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构建了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专兼职教学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