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湖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800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8 | 51797 |
| 测控技术与仪器4200 | 507 | 52487 | ||||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4200 | 507 | |||||
| 通信工程4800 | 505 | 53922 | ||||
| 机器人工程4800 | 504 | 54705 | ||||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4200 | 504 | |||||
|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4200 | 503 | 55459 | ||||
| 网络工程4800 | 503 | |||||
| 自动化4800 | 502 | 56242 | ||||
| 机械电子工程4200 | 502 | |||||
| 电子商务4200 | 502 | |||||
| 电子信息工程4800 | 502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4200 | 502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4800 | 501 | 57046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200 | 501 | |||||
| 车辆工程4200 | 501 | |||||
| 应用化学4200 | 501 | |||||
| 应用统计学4200 | 501 | |||||
| 物联网工程4800 | 501 | |||||
| 建筑学 | 501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4800 | 500 | 57838 |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4200 | 500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4200 | 500 | |||||
| 金属材料工程4200 | 500 |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4200 | 499 | 58620 | ||||
| 工业设计4800 | 499 | |||||
|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4200 | 499 | |||||
| 环境设计10000 | 艺术文 | 744 | 0 | |||
| 动画10000 | 741 | |||||
| 产品设计10000 | 740 | |||||
| 视觉传达设计10000 | 739 | |||||
| 产品设计10000 | 艺术理 | 643 | ||||
| 环境设计10000 | 640 | |||||
| 动画10000 | 638 | |||||
| 视觉传达设计10000 | 634 |
2014年5月,计算机专业教研室抽调骨干教师组建网络工程教研室,2014年9月开始招生,首届招生人数为35人,2018年扩招成2个班,目前在校生共计169人。
网络工程的专业培养特色是:突出网络应用软件设计能力和网络安全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够承担网络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网络专业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实验设备,教师高级职称和硕士导师比例均达89%,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设备总额达300万,拥有国内先进的网络安全实验平台、网络集成实验平台、物联网实验平台。作为信息学院的新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从第一届学生开始就完全贯彻执行学校“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实施了“本科导师制”和“翻转课堂”等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具体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第一届学生单班获批大创项目率44%,就业率100%,考研率34%。
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路由与交换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嵌入式技术基础、Web程序设计、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设计与集成、物联网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
就业方向
网络工程专业是2015年以来大学生就业连续3年绿牌专业,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专业人才收入排行靠前。毕业生能够在各大网络通信运营企业、政府事业单位及大中型企业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企业、网络工程设计企业、网络通信设备研发制造企业等从事网络、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专业领域的设计、管理、营销、科研等工作。
专业介绍
本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2003年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每年招收4个班,2018年专业在校生447人。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知识、系统地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与硬件描述语言、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电视原理、光纤与移动通信、无线通信系统、通信工程综合实训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电信工程设计院、移动通信公司、电信网络公司、相关研究所、通信设备生产企业、部队等单位从事通信产品开发与生产、电信传输工程设计、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电信运营维护等工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始设于2002年,2012年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将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合并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我校授予理学学位的重要专业之一。理学院在现有本科专业基础上,获批建设了“光学工程”一级硕士点,以及“物理电子学”、“光电材料科学与技术”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该专业涉及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多学科综合技术和内容。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在读博士2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为83.3%。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青年骨干教师公派出国访学交流4人。该专业教师先后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著作、译著和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获批辽宁省物理与光信息技术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激光科技产业园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本专业学生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上(光电子方向、光电信息方向、光学方向和光电子材料)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并具有综合运用光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夯实数理基础为前提,面向光电产业,构建理工结合、光电结合的知识结构;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新型激光器件、光学系统及光电材料与器件设计能力的培养。
主干课程
数学物理方法、大学外语、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基础、基础物理学、量子力学、物理光学、现代应用光学、光信息处理、激光原理、光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光谱技术、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光信息技术实验、激光器件与技术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科学研究部门、设计院所、光电企业及事业管理部门能从事在光电信息处理、光学产品制造及检测、光电检测技术、光谱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能够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高科技迅速发展需要的创新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毕业生5年后能在光电信息产业方面承担较为重要的工作,成为工作单位的中坚技术力量。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2003年,2003~2007每年招生1个班,2008~2017每年招生2个班,2018年开始招生3个班,目前在校生4届,共计285人。截至2018年7月,已经培养出12届共630余名毕业生,目前这些学生现在已经遍布祖国各地,在工作岗位上为社会的发展做着各自的贡献。2014年,该专业获批成为辽宁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目标是培养比较系统地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教学、科学研究、应用和开发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初步掌握本学科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项目的思想、方法、技术和工程技术路线,对本专业发展与应用前景有所了解;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信息模型分析与设计领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方法,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突出培养学生“互联网+智能硬件”相关的电子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及相关软件的设计能力,为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人才需求,本专业侧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训练,专业特色有四个方面:
1.建立项目驱动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借鉴工程认证培养模式,把项目设计贯穿于本科教学阶段,通过各种级别的项目训练,提高学生能力;
2.采用“3+1”能力培养模式,利用专业方向综合实训,使学生在第5、6、7三个学期完成3个作品,在第8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让学生经历实现作品的具体过程,综合能力得到阶梯式提高;
3.突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大创项目及教师科研团队,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能取得较好成绩,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带动了班级集体学习热情,参加科技创新人数多、获奖多,已经成为该专业的新特色;
4.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在校内建设仿真的训练环境—“创新工场”,购置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场地具有IT企业研发部门的工作氛围,在学生中征集项目,招收创业团队入场,发挥孵化器作用,学生在此学习工作,能力提高快,产品、专利等成果丰硕。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B1、大学英语1、线性代数B、C语言程序设计B1、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系统与VHDL、单片机及嵌入式基础、电子系统设计、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综合实训。
就业方向
根据教育部对电子信息科学类本科生培养目标与定位的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可在互联网行业及相关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智能硬件开发、信息模型分析设计、应用软件设计,相关产品的维护、管理、营销、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经过15年的发展,本专业已经形成了特有的教学体系,拥有了一个稳定扎实的教学团队。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逐年提高,为腾讯、东软、网易、Oracle,搜狐、用友、国美在线、格力电器、NEC、京东商城、饿了么、美国高通等知名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应用化学专业始建于1948年,至今已有70余年办学历史。在1989年,专业名称由办学之初的“表面处理”专业改为“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在2001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为“应用化学”专业。2016年起,本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与学院资源,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建立了“2+2”的国际合作培养模式。应用化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金属腐蚀与防护原理与技术、能源化学(化学电源)基本原理与技术以及涂料制造原理与配方设计方法,在金属腐蚀与防护工程与工艺设计领域、化学电源领域、涂料制造与涂装工艺领域从事生产、研究与开发及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应用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博士学位人数比例为80%。专业现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沈阳市优秀教师2人,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校教学名师1人,校优秀主讲教师3人。应用专业拥有省级“化学工程与环境治理”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特种储备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辽宁省金属表面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金属腐蚀学”和“电镀工艺学”两门省级精品课。专业拥有一支热爱教育、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教研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拥有完善的实验实习条件。
应用化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化学理论基础扎实、面向实际应用、深入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社会认可度高。用人单位对我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踏实、肯干、勤奋、敬业,上手快,动手能力强。认为具有良好的通识基础,及综合素质,有较高的工程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素质。
主干课程
绿色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电化学原理、金属腐蚀学原理、涂料科学与制造技术、化工技术经济、三废治理技术、化学电源、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导论。
就业方向
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率比较高,毕业生可以在化工、冶金、能源、轻工业、汽车和军工及相关行业、科研单位从事新能源电池设计与制造、涂料制造及涂装工艺、防腐蚀工程与工艺及其它电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生产、设计、研发、营销及生产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由于所学的知识比较广泛,毕业生将会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广的选择范围,就业前景广阔。本专业学生在毕业五年后,能够成为本专业领域内合格的研发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化验师或相关科技、质量管理人才。此外,2018年毕业生考研率为29%,且近几年考研率呈连年攀升的趋势,毕业生在选择就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方式继续深造时余地较大。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2017年申报成立,2018年开始首届招生的新专业,首届计划招生为35人,五年内计划招生175人。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同时以辽宁老工业基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升级和转型为契机,为企业实现智能化的提升和改造培养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在装备制造领域内从事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控制与维护能力;重点培养面向“智能制造”的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研发与应用集成能力,以支撑未来的新的工业革命,并重新整合课程体系,打造全新的、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相关的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机器人技术研发、设计、维护和管理能力。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学工程素养和文化修养,培养设定在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两大方向,而在工业机器人方向一方面重点侧重单体机器人的智能化,如视觉等传感器的应用,另一方面侧重群体机器人的智能协作,如MES系统的应用;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方向重点培养机器人系统搭建,视觉等传感器的应用以及智能等控制的应用,从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在机器人及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制造、维护、控制等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机器人相关专业具有坚实的学科优势基础和支撑条件,这将是沈阳理工大学面向未来的一个新的优势学科增长点,并有可能成为学院的优势学科。
主干课程:机器人传动控制、机器人系统结构设计、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液压与气动技术、ROS机器人开发与实践、机器视觉与图像理解、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MES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LC高级应用技术。
就业方向: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含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两大方向,而在工业机器人方向一方面重点侧重单体机器人的智能化,如视觉等传感器的应用,另一方面侧重群体机器人的智能协作,如MES系统的应用。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业生产部门的机器人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智能机器人产品的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根据工信部的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培养3万名以上的机器人应用人才,机器人项目的增长速度与人才的持续需求,在全国范围内的人才缺口达上百万人。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3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2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5分,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6分,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交通运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环境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信息对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7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8分,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8分,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1分,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2分,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7分,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5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机械电子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8分,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

2021年沈阳理工大学湖南省招生专业:自动化(办学地点:辽宁省沈阳市,外语要求:不限。)、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办学地点:辽宁省沈阳市,外语要求:不限。)、物联网工程(办学地点:辽宁省沈阳市,外语要求:不限。)、装甲车辆工程(办学地点:辽宁省

沈阳理工大学2017年湖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商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9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1分,光电信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湖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1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2分,交通运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2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2分,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2

沈阳理工大学2020年湖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会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4分,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4分,装甲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4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4分,工业设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4分,信息对抗技

沈阳理工大学2021年湖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16分,应用化学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17分,机械电子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22分,车辆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22分,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湖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9分,工业设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9分,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9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0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