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创新与设计思想原理和方法学: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机制,创新思维的外部因素与思维法则,创造活动的组织科学,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产品的全寿命周期。

5、掌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及方法,初步配合比的计算、调整、强度检验、工地配合比换算。

(9)掌握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基本原理和步骤;(10)熟悉沥青和水泥路面设计基本理论,掌握多指标沥青路面设计思想。(11)掌握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的步骤;熟悉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板厚度计算的基本步骤;(12)熟悉目前常用的改性沥青类型,基本原理和主要作用;(13)掌握目前我国常用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14)了解路况调查的基本内容,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和预估的主要方法;(15)熟悉我国目前常用的公路养护技术,使用条件。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竞争性市场与非竞争性市场,市场价格,贸易,国际贸易

(9)掌握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设计基本原理和步骤;(10)熟悉沥青和水泥路面设计的基本理论,熟悉多指标沥青路面设计思想。(11)掌握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的步骤;熟悉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板厚度计算的基本步骤;(12)熟悉目前常用的改性沥青类型,基本原理和主要作用;(13)掌握目前我国常用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14)了解路况调查的基本内容,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和预估的主要方法;(15)熟悉我国目前常用的公路养护技术,使用条件。3实际应用部分

(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1)简答题(40%)2)综合分析题(30%)3)论述题(30%)2、主要内容1)不同类型路面的技术特点;2)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特性;3)交通荷载对路面的作用特征;4)环境因素对路面性能的影响;5)沥青路面力学模型及力学响应;6)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模型及力学响应;7)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法;8)水泥路面设计指标、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法;9)路面排水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则;10)路面性能要求及评价方法;11)其它。

(一)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掌握路面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分析手段、路面力学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我国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指标、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法;了解国内外典型的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路面材料主要技术特性,以及路面性能要求及评价方法。

三、主要参考书目1.邓学钧,黄晓明.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第2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2.邓学钧,陈荣生.刚性路面设计(第2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3.姚祖康.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4.姚祖康.公路设计手册?路面(第3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技术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技术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技术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1)简答题(40%)2)综合分析题(30%)3)论述题(30%)2、主要内容1)不同类型路面的技术特点;2)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特性;3)交通荷载对路面的作用特征;4)环境因素对路面性能的影响;5)沥青路面力学模型及力学响应;6)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模型及力学响应;7)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法;8)水泥路面设计指标、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法;9)路面排水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则;10)路面性能要求及评价方法;11)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