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宁夏各专业排位:
1.地质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429(需要考553分);
2.遥感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2475(需要考552分);
3.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512(需要考534分);
4.电子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582(需要考533分);
5.土地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3699(需要考531分);
6.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776(需要考530分);
7.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3856(需要考529分);
8.勘查技术与工程(钻探工程方向)理科普通类排位3856(需要考529分);
9.工商管理(双语)理科普通类排位3999(需要考527分);
10.土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060(需要考526分);
11.材料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126(需要考525分);
12.英语理科普通类排位4126(需要考525分);
1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4210(需要考524分);
14.地球物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210(需要考524分);
15.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理科普通类排位4357(需要考522分);
16.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440(需要考521分);
17.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440(需要考521分);
18.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440(需要考521分);
19.安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510(需要考520分);
20.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地球科学环境)理科普通类排位4510(需要考520分);
21.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4580(需要考519分);
22.资源勘查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650(需要考518分);
23.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方向)理科普通类排位4650(需要考518分);
24.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733(需要考517分);
25.经济学文科普通类排位552(需要考587分);
26.工商管理(双语)文科普通类排位614(需要考584分);
27.会计学文科普通类排位650(需要考582分);
28.公共事业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650(需要考582分);
29.思想政治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753(需要考577分)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各专业宁夏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宁夏 | 地质学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3 | 2429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552 | 2475 |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534 | 3512 |
| 电子信息工程 | 533 | 3582 |
| 土地资源管理 | 531 | 3699 |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530 | 3776 |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529 | 3856 |
| 勘查技术与工程(钻探工程方向) | 529 |
| 工商管理(双语教学班) | 527 | 3999 |
| 土木工程 | 526 | 4060 |
| 材料化学 | 525 | 4126 |
| 英语 | 525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24 | 4210 |
| 地球物理学 | 524 |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522 | 4357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21 | 4440 |
| 应用化学 | 521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21 |
| 安全工程 | 520 | 4510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地球科学与环境类) | 520 |
| 自动化 | 519 | 4580 |
| 资源勘查工程 | 518 | 4650 |
| 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方向) | 518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17 | 4733 |
| 经济学 | 文科 | 587 | 552 |
| 工商管理(双语教学班) | 584 | 614 |
| 会计学 | 582 | 650 |
| 公共事业管理 | 582 |
| 思想政治教育 | 577 | 753 |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办学特色: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数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学术与应用并重,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教学科研基本能力,能从事数学理论研究及应用开发工作的专门人才。 就业领域:科研院所、高等及中等学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大中型企业和公司的开发、管理及研究人员。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安全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毕业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安全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安全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石油化工、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复杂安全工程问题; 2、具有安全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安全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具备安全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本质安全设计、工程安全设计、人机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熟练掌握主要测试和实验仪器使用的基本技能,了解安全检测与监测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掌握安全设施检测的方法与技术,具有从事风险监测设计与检测的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熟练掌握安全信息化技术,了解安全模拟仿真方法和技术,能够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安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具备从事安全评价的能力,熟练掌握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控制效果评估的方法与理论,在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框架体系基础上,评价安全工程实践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具有强烈的安全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能够在安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具备安全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具备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力,掌握报告撰写、文稿设计、陈述发言等交流手段就复杂安全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以及回应社会对安全问题的关切等。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理解并掌握基本安全管理知识,具备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设计能力,并具有综合安全管理和经济决策,并能在交叉学科环境下应用; 12、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安全工程;系统工程;力学;工程管理;工业工程。 核心课程: 安全系统工程、通风与防尘、火灾爆炸、消防工程、电气安全、传热与传质、安全人机工程、安全检测技术。 主要专业实验与实践:通风与防尘、电气安全检测试验、锅炉压力容器试验、燃烧与爆炸性能试验、人机工程试验、噪声与振动检测、材料疲劳与断裂实验。地质实习、金工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专业课程设等。
数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办学特色: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及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学和计算机知识进行教育,科研,软件开发、设计、管理等工作的综合人才。同时,结合学校学科特色,本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特别注重与我校地学、资源、工程等专业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应用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知识与工具解决地球科学相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就业领域:毕业生主要面向科研院所、中学、工矿企业、经济管理、金融领域等部门从事计算、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现代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为主,并兼顾电子技术在机械行业应用的工科专业。本专业依托学校在地球科学领域的优势和特色,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要方向,以地质工程装备为特色,培养理论基础厚实、专业知识宽广、综合素质良好的“通特结合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通用机械设计、智能装备制造、地质工程装备及自动化、特种数控加工及机器人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液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装备技术、工程机械设计、机械CAD/CAM、机械创新设计等课程。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同时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实践中心(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建立了22个校外产学研基地,拥有完备的机电实验和实训体系(包括金工实训中心、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CAD中心、工程机械实验室、机电传动控制实验室等),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本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科专业,每年招生150人左右(含卓越工程师班60人),毕业就业率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就业去向:毕业生在厂矿、企业、研究院所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销售、机电设施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中船重工、中国建筑、中铁集团、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国地质装备集团、东风汽车、比亚迪汽车、格力电器、海尔集团等。
地质学类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代码:070903T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地球动力学与空间测地学、信息科学、电子计量学数学、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空间测地学、地球物理学、工程设计学、信息工程学、遥感学、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形模拟、卫星摄像与空间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与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工程管理学。包括主要课程地实验和实习、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初步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30周。
相近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球物理 大地测量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主要课程实习、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3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能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及管理等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求在学习数学、物理学、地球动力学与空间测地学基础知识和系统掌握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法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要求学生具备空间信息的分类与采集、传输与分析、成像与图像处理、空间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素养、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2.掌握数学、物理学、地学、测地学、地球物理学、信息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数字制图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坚实而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3.掌握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相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了解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交流沟通的能力;6.具有一定的归纳、整理、分析、设计、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地质类
勘查技术与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基础
知识,重点掌握地震法、电与电磁法、重力法、磁法、测井、化探、遥感地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
根据不同勘查目的的需要进行数据的野外采集、室内处理、地质解释及信息服务,培养能在工程
建设、资源和能源勘探、环境评价以及地质减灾防灾等领域从事相关勘查工程技术方法和设备的
研发、信息服务、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的高级勘查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求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外语、计算机、地质学等基础知识的基
础上,系统学习勘查地球物理(简称物探)、勘查地球化学(简称化探)、遥感地质等方面的基本理
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进行地
球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及地质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
和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勘查技术与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计算机
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3.系统掌握地震法、电与电磁法、重力法、磁法、测井、化探、遥感地质的原理、方法与技术;
4.接受到良好的勘查技术的工程训练,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各种地
质勘查的需要优选工作方法和设计工作方案,具有进行物探、化探及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及地
质解释的实际工作能力;
5.了解国内外资源勘查与工程勘察新技术及其发展动态,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
查询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6.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在本专业及相关
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较强的交流、竞争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地质学基础、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场论基础、地震勘探、电与电磁法勘探、重
力勘探、磁法勘探、放射性物探、地球化学勘探原理与方法、遥感原理与地质应用。前3个核心知
识领域构成本专业的专业基础,后7个核心知识领域构成专业理论知识,涵盖每种方法的原理、
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解释。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地质学基础(120学时)、地球物理场论(96学时)、数字信号处理基础(48学时)、放
射性与地热勘探(64学时)、重磁勘探原理与方法(48学时)、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48学时)、地
震勘探原理与方法(48学时)、钻井地球物理原理与方法(48学时)、近代物理实验(48学时)、电
子技术(80学时)、重磁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32学时)、钻井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32学
时)、电法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32学时)、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32学时)、工程与环境地球
物理(48学时)。
示例二:地球物理学概论(40学时)、普通地质学(48学时)、测量学(40学时)、矿物岩石学
(48学时)、构造地质学(4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8学时)、弹性波理论基础(48学时)、电磁场
理论(32学时)、位场理论(32学时)、遥感导论(40学时)、重力勘探(32学时)、磁法勘探(32学
时)、电法勘探原理(40学时)、地震勘探原理(40学时)、地球物理勘探实验(24学时)、重磁资料
处理与解释(32学时)、电法资料处理与解释(40学时)、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56学时)、地震勘
探资料解释(32学时)、地球物理测井(56学时)、遥感导论(40学时)。
示例三: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72学时)、数字电子技术(56学时)、信号分析与处理(72学
时)、普通地质与构造地质(64学时)、沉积岩与沉积相(48学时)、弹性力学(40学时)、地震勘探
原理(60学时)、地球物理测井概论(64学时)、重力和磁法和电法物探(32学时)、地震波动力学
(56学时)、地震资料数字处理(64学时)、油藏地球物理(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室内教学实验、野外地质基础实习、野外专业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
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地球物理仪器认识与操作类实验、岩土物性测定类实验、岩石标本认识类实
验、典型地质体正演模拟类实验、物化探与遥感地质数据采集、处理方法类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