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2018年同济大学各专业广西排位(同济大学广西多少位多少分才能上)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7 22:13:12 解决时间:2022-12-19 16:44

满意答案

2018年同济大学广西各专业排位:
1.建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5(需要考674分);
2.风景园林理科普通类排位340(需要考665分);
3.土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95(需要考663分);
4.车辆工程(汽车)理科普通类排位459(需要考661分);
5.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59(需要考661分);
6.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459(需要考661分);
7.金融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93(需要考660分);
8.车辆工程(轨道交通方向)理科普通类排位540(需要考659分);
9.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540(需要考659分);
10.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40(需要考659分);
11.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572(需要考658分);
12.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72(需要考658分);
13.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汽车服务工程,中德合作)理科普通类排位572(需要考658分);
14.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理科普通类排位610(需要考657分);
15.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10(需要考657分);
16.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610(需要考657分);
17.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行政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610(需要考657分);
18.工科试验班(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测绘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工程力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48(需要考656分);
19.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48(需要考656分);
20.交通运输类(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48(需要考656分)
2018年同济大学各专业广西排位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
广西建筑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74155
风景园林665340
土木工程663395
车辆工程(汽车)661459
数学类(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661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661
金融学类(包含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660493
车辆工程(按轨道交通方向培养)659540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659
软件工程(一、二年级每年预收6500元三、四年级每年预收16000元)659
临床医学658572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658
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包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汽车服务工程,中德合作)(只录取有该专业志愿的考生)658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657610
机械类(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657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657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行政管理)657
工科试验班(包含专业: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测绘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工程力学)656648
物理学类(包含专业: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56
交通运输类(包含专业: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656
机械类 车辆工程(汽车)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国内率先开展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总体水平国内领先;
国家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
国家唯一的汽车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国内唯一的依托高等学校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基地;
国内唯一的依托高等学校的汽车整车空气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
学生就业深造率接近100%,主体去向是世界500强汽车与零部件企业及欧美一流大学。
专业概述
车辆工程(汽车)专业所在的汽车学院位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是上海国际汽车城的科研与教育核心功能的承载体。汽车专业设立于1988年,汽车学院成立于2002年,首任院长为万钢教授(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前任部长)。短短30年内,汽车学院以追求可持续发展世界一流学科为发展目标,以科研教学为发展基础,以立德树人为发展根本,快速成长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和空气动力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高地,成为全国高校中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影响力广泛的汽车学院。
师资队伍群英荟萃,实力雄厚
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队伍100人,其中正高40人,副高35人,博士学位比例超过90%,外籍教授6人。现有钟志华教授(同济大学前任校长)、李骏教授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教育部节能环保汽车创新团队1个,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专家6人,973计划和86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和杰出青年3人,名师荟萃。汽车学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美国国家发明院院士郑剑平、意大利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等一批中外汽车技术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客座教授。
科技研发特色鲜明,优势显著
本专业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汽车,依托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汽车整车风洞试验中心(上海)的4大国家级科创平台,中德电动汽车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中瑞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3大国际级科创平台,新能源汽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交通工具空气与热模拟风洞重点实验室、上海电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3大省部级科创平台,国内第一个依托高等院校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基地,积极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前瞻技术研发和重大产品开发,形成了世界一流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2001年以来,本专业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重点专项计划、国际合作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超过200余项项,科研经费累计超18亿元,获国家科技二等奖和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励8项,燃料电池轿车研发填补国家空白,获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立足于世界科技前沿,创新成果在上汽、一汽、长安等汽车骨干企业广泛应用,圆满完成2008科技奥运、2010科技世博等新能源汽车重大示范活动。
人才培养多元创新,前景广阔
本专业目前在读全日制本科生870人、硕士生498人、博士生271人。本科培养为双外语五年制,以德语(或法语)、英语的双外语教学为培养特色。本专业面向汽车整车、能源动力、智能交通等行业,依托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3大学科,针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人才需求,形成了汽车工程、车用能源与动力、汽车电子与智能等特色方向,构建了完备的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与上汽大众、上汽乘用车、联合电子、一汽大众、大陆集团、吉利汽车等国内外多个知名汽车企业合作,建立了学生走进企业实践、工程师走进高校授课、汽车预备工程师联合培养等多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9年车辆工程(汽车)专业再次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内领先的车辆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
本专业积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拥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基地和智能与电控汽车创新基地,组建FSAE赛车、DIANRacing赛车、EP节能车、智能自动循迹车、创意车等五大车队,每年创新经费高达160万,本硕学生参与度达到约80%。创新车队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恩智浦智能汽车赛、本田宗一郎杯节能竞技大赛、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SHELL环保马拉松节能车大赛、日本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等重大赛事,获得国际级及国家级特等奖和一等奖累计70余项。
本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与深造率接近100%。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联合电子、德尔福、沃尔沃、菲亚特、大陆集团等世界五百强及全球知名汽车企业,薪资水平居国内前列。继续深造的学生主要集中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巴黎高科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欧美及国内一流大学。
国际交流广泛深入,影响深远
本专业高度重视与国外知名院校开展双学位硕士培养项目,立足学院自身特色,搭建全面的国际交流教育合作平台,与包括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波鸿鲁尔大学、法国巴黎高科大学、奥地利格拉兹大学等国家的高水平大学实施双硕士学位培养,建立了全英文课程综合大平台。汽车学院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活动,包括基于科技创新竞赛的国际交流、基于国际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国际交流、基于中德学院基金教席的研究生培养与国际交流等。自2007年以来,出访交流学生数超千人次,占学生总数约45%。通过多方位的国际交流,所培养的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
知名校友熠熠生辉
朱绍中—原东华大学党委书记
陈志鑫—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
奥博穆—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
张海亮—北京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卫民—华晨集团总工程师
龚伟国—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
张觉慧—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总工程师
梁和平—玉柴联合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 麒—百联集团首席信息官
邵景峰—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设计部总监
柳 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交通运输类 交通运输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科优势
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所依托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首批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高峰学科,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学术地位。
百年历史、体系完整: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历史上溯到1914年,交通运输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从事轨道交通领域运输管理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我国第一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先后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同济大学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学科之一。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我国陆路交通领域最完整的学科,涵盖铁道、道路、机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智能化等所有领域。
精心培养、人才辈出:立足上海,放眼全球,是我国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精英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最主要基地之一。培养了一批省部级领导、设计大师、名师等精英人才,毕业生一直为国际著名大学和国内重点企业所青睐。
专业内涵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重点研究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客货运输组织、列车运行组织与调度指挥、运输系统分析与仿真优化、综合运输系统的协同优化,以及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等。
专业特色
综合性:完整的综合交通运输工程知识结构和卓越的轨道交通运输专业能力。
卓越性:2010年成为全国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
引领性:2010年首批通过“交通运输专业”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校之一。
培养特色
能力、专业、素质三维(位)一体培养助力你的成长
能力:理论分析、实验实践、团队协作
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工程技术
素质:匠心精神、创新思维、国际视野
围绕专业、素质、能力培养构筑四大平台
学术争鸣
每周一到两次的“同路人”学术论坛以及不定期举办的“运输与物流讲堂”等启发你的思维
高水平的教师与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激发你的灵感
国际交流
暑期学校亚、美、欧“学习—实践—研究”助你开阔视野
实习实践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校内实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你的实践经验
创新创业
“基础—训练—交流—竞技”四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和世界领先的实验平台激发你的科研热情、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众多奖助学金支持你的发展
国际交流
本专业对外交流频繁,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十分活跃。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丹麦、瑞士、西班牙、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荷兰、奥地利、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学生交流的合作关系,开展双边联合授予学位、联合培养、联合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学分互换、短期访学、暑期学校、学生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国际交流活动。
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发展迅猛,同时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时代,管理模式与运输组织方式的变化使交通运输专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轨道交通运输领域运输管理人才需求旺盛,专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用人供需比例长期维持在1:10以上,学习交通运输能满足你对未来探索的渴望,实现你服务社会、造福大众的崇高理想。
知名校友
张春新—1958级,原上海铁路局,副局长
万腓力—1959级,原上海铁道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麟书—1960 级,原铁道部,总工程师
曹 菁—1960级,原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
王兆成—1962级,原铁道部,副部长
常国治—1964级,原铁道部,总调度长
郭玉华—1978级,中国铁路总公司,客运部主任
邵伟中—1980级,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副总裁
安路生—1982级,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何元庆—1982级,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 双—1983级,国家铁路局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庄 河—1986级,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任广鑫—1986级,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副书记
贯昌奉—1986级,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秋荣—1991级硕士研究生,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 峻——1990级,中国铁路总公司,货运部主任
本科生毕业去向
政府/企业管理、科学研究、规划设计、管理咨询等为交通运输专业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
1.管理单位:中央各部委、各铁路集团、各省交通厅、发改委、建交委、市管处、建设处。
2.设计院:交通运输部和住建部相关设计院或研究院、各铁路设计研究院、各省市专业设计院和研究院、中外资交通/物流咨询公司。
3.大型国企:中铁集团、中交集团、中建集团、地铁集团、城建集团、市政工程公司、专业监理公司。
4.智能交通公司:卡斯柯、泰雷兹、海信集团。
5.国内外大专院校: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地。
6.其他:银行系统、大型汽车制造企业、投资公司、设施设备生产及代理公司等。
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临床医学是培养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专业素养;宽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临床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现临床问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未来可发展成为具备“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引领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拔尖卓越医学人才。
秉承“精诚济世,明道致远”办学理念和“精英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全面实施“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以转化医学为特色,注重国际化培养,推行基础和临床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依据“坚持标准、分段要求”的原则,实现“拔尖卓越临床医师”的培养目标。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纳入国家第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临床医学专业以“医学实验班”大类招生入学,第一年在新生院完成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第一学年末根据学生志愿及学院/专业分流标准选拔进入临床医学专业;第二——四学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强化早期临床、早期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第四学年末根据推免标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本科后培养方向确定(本博衔接培养、本硕衔接培养、“5+3”一体化(四证合一)培养和常规本科培养);第五学年进行临床通科实习,达到毕业标准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本科后各培养方向的后续培养:
本博衔接培养:达到本博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直博阶段,学制原则为6年,达到毕业要求,可提前至第4年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博士学位。
本硕衔接培养:达到本硕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5年本科后进入学术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达到毕业要求可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硕士学位。
“5+3”一体化培养:达到“5+3”一体化培养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业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规培结业考试可获得规培结业证;达到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专业型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
常规本科毕业:5年本科毕业,可通过国家统一考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
就业方向
完成临床医学专业5年本科教育,达到相应推免或培养标准的,毕业后可择优分别进入本博衔接培养(学术型博士)、本硕衔接培养(学术型硕士)、“5+3”一体化培养(四证合一,专业型硕士)继续深造。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国家考试继续深造等。
本博衔接培养方向:本科毕业继续在本校或合作伙伴学校联合培养攻读学术型博士学位(PhD),毕业后可:1)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打下坚实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在三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高水平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未来引领我国乃至全球医学发展的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医学领军人才;2)进入科研院或高等学校所从事医学、医学相关、医工交叉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医学教育。
本硕衔接培养方向:毕业后可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扎实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能力,成为在各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5+3”一体化培养方向:毕业后可直接申请各级医院的医疗岗位,从事临床工作;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成为全科医师;或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未来从事医疗、医学教育或研究工作。
常规5年本科培养方向:毕业后可以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未来从事临床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优势及特色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也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至武汉,但同济人医学情结至深,历经百年沧桑后,同济大学在新世纪之初重建医学,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恢复设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经过快速发展,“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和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的建立,如今同济医科的整体水平已跻身全国医学院校前10%,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的ACGME评估的高校。
医学院以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为中心,现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共432名(含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2019年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硕士生导师519名、博士生导师291名。拥有中科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973”和“86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7名,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5名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arry J. Marshall为特聘教授,参与本科生教学及临床门诊工作。
为探寻同济医科的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同济大学结合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未来趋势以及国家需求,将医科发展重点集中于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干细胞”“肿瘤”“脑与脊髓”“心脏”等几大领域。2010年成立“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在各家附属医院布局并成立转化医学中心,凝炼四大方向。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基于附属医院的特色医疗资源,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采用灵活的双聘机制,深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合作。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同济大学在干细胞及转化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丰硕。同济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新医科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提升,学院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施行“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临床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将立德树人、医学人文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程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医学课程体系。利用同济大学综合性大学优势,积极推进医工交叉融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课程前提下,通过辅修跨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医学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等奖项。
国际交流合作
医学院紧扣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积极与国际一流医学院合作,持续探索建设国际医学院管理、医学教育与研究体系。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学分互认及学生互换交流等形式建立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理念。
目前,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与 17 所学校建立了学分互认的机制;与海外知名大学拓展联合培养,包括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与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博士双学位项目;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联合培养MD/PhD项目等。每年学院输送约30%的本科生在国际合作院校进行1-3个月的临床实习、实验室轮转、交流参观及学术会议。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有机会开拓视野,为职业规划和海外留学深造提供初步体验。与我院开展合作的国外院校有:
北美洲: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美国杜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
欧洲:德国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德国菲利普玛堡大学、德国波鸿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蒂宾根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洪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瑞典卡特林斯卡医学院,瑞士巴塞尔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医科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等;
其它: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日本圣玛丽安娜大学等。
知名校友
裘法祖
1932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预科;1936年在同济大学医学医前期结业后,赴德国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9年以一等最优秀成绩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开启器官移植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
吴孟超
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南登崑
1946年进入上海同济大学新生院,后入医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二届理事会顾问,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顾问、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侯云德
1948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58年留学苏联,1962年归国后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三届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干扰素之父”。
吴文源
1941年1月生,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顾问、上海市医学会理事,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终身教授。
金融学类 金融学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金融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培养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金融专门人才。
本专业注重金融理论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养成,是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同济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设立于1998年,以卓越人才培育为导向,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有着显著的人才培养特色。多年来培养了大量高端金融专业人才,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2019年,金融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特色优势
环境科学专业于2001年设立,所在学科于2017年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列A+,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10年,本专业创立了复合型、创新性拔尖人才培养实验区,2019年设立环境科学基础学科拔尖班,2020年入选同济大学“强基计划”。环境科学专业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和人才需求,围绕环境化学与健康、生态毒理学、现代环境监测技术、污染过程与生态修复、环境新能源与新材料、污染预防与控制理论、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教学科研领域不断耕耘,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已成为我国环境科学研究与环境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环境科学创新研究的大师级后备人才。面向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求,尤其是对能够解决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中科学问题的专门人才的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综合实验技能及专业素养,富有创新思维和多方位实践能力,掌握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法,具备持续学习提升能力,能够在由不同角色人员构成的团队中作为成员或者领导者有效发挥作用,能够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研究与开发、咨询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有继续在国内外高校深造和工作。其中读研(含出国)约80%。就业方向有:国家和地方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国营企业、其他类型企业(包含外资、民营等企业);涉及工作的岗位有管理类、设计类、教育类和咨询类等。就业率100%。
人才培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环境领域卓越、拔尖创新人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和未来,如何有效地保护环境、控制污染和治理污染,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难题,同时也关乎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前沿学科,由理、工、管理、社科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成。同济大学环境(类)专业面向国内外环保、市政领域重大需求,培养理工融合,具有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卓越工程领军人才和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国际交流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学院每年选拔优秀学生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佐治亚理工大学、法国巴黎高科-国立桥路学校等世界环境领域著名高校参加双学位本硕培养计划(3+2;3+1+1),与加拿大女王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建立了本科双学位培养体系(2+2),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学院”,助力“一带一路”、国际环保组织人才培养
知名校友
钱易 1956年同济大学给水排水专业本科毕业,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段宁 1975年同济大学给水排水专业本科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
毕业生的未来发展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60%以上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除在本校继续深造外,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佐治亚理工大学、墨尔本大学、亚琛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直接参加就业的毕业生多就职于世界 500 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对环境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环境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将持续增长。同济大学环境类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并持续关注他们的未来人生发展,助力学子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
土木类 土木工程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科地位: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建于1914年,采用德国教育体系,强调学以致用;1952年院系调整,同济土木广聚英才,博采众长,学科整体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1981年,以结构工程为代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土木工程学科首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入选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四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入选教育部17所试点学院,是土木工程领域唯一的一所国家试点学院。2015年,土木工程学科第一批入选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I类高峰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2009年、2012年和2016年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整体水平在国内连续排名第一或A+。
在QS全球土木工程学科排名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始终位于全球前50方阵;在2017~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同济土木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1名;艾瑞深中国土木工程学科排名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连续评为8星级世界一流学科。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专家认为,同济土木引领着土木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专业内涵与专业再造
土木工程是设计、建造、运营与维护房屋、桥梁、隧道、地铁、铁路与城市轨道、道路等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的一门科学技术;土木工程师是人类“吃穿住行”中“住”和“行”的直接提供者,也是人类梦想家园的构筑者。
土木工程的实质是创造或者“制造”一种特定产品的过程,这种产品从怡人的别墅、轻巧的独木桥,到500米级超高层建筑、千米级超大跨度桥梁、百米级埋深的超长隧道,使人类生活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土木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这一产品的设计者、建造者和管理者,使其掌握坚实的力学、材料、设计、施工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实践能力突出、科学与人文素养深厚,确保与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建筑与基础设施更加安全与经济。
当前,人类面临着地震台风等灾害频发、自然资源快速消耗、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作为承载着民众福祉、城市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土木工程师勇对挑战,注重前沿研究和学科交叉,从传统的关注建筑与基础设施的安全、经济向关注舒适、美观、耐久、可持续方向发展,并不断向深海、深地、深空方向迈进,构筑人类更为广阔和美好的家园。为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依托同济百年土木历史积淀,汲取国外著名大学办学经验,以世界顶级的实验装备和科研成果为基础,以学术精湛、育人有方的名师和教学团队为保障,在传统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逐步开设了具有深厚数学力学基础的数理强化班、既修土木又习法律的土木-法学实验班,以及其他“土木工程+”个性化人才培养实验班,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全球视野、领导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世界一流精英人才。
多文化视角下的国际交流
广阔的国际视角和多文化融合能力是面向未来人才的一个重要属性。作为德籍教授创办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科,百年来一直保持着与德国等欧美国家的全方位、多角度交流与合作,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建了国内首个全专业系列英语课程体系,海外学有所成的青年才俊与名誉海内的外籍高端专家同台授课,培养学生在英语语境下的思考方式与表达技能;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加入了亚洲土木工程大学联盟KKHTCNN,与加州伯克利等高校联合开设了学生研讨会和国际化暑期课程班;与世界32所高校签订了双学位协议;成立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和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的在华学生组织,组队参加美国ASCE中太平洋赛区土木工程大赛,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高校同台竞技,自2012年以来6次获得团队总分第一名。
止于至善的未来人生发展
毕业去向
本专业学生能够胜任建筑、桥梁、隧道等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也可以从事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社会服务与管理、教育等工作。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60%左右继续深造,赴海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每年赴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帝国理工大学等境外著名高校深造的近60人。直接参加就业的毕业生多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相关领域内重要企业和党政机关,用人单位供需比例长期维持在1:18以上。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发展、以及人类向极地、沙漠、深海和太空进军,未来几十年内,国家和社会对土木工程领域的人才仍有大量需求。
未来人生发展
同济土木的百年历程中,孕育了23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数以百计的设计大师、工程大师、房地产及金融等相关行业的领军人才,以及城建交通等政府部门的杰出管理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社会栋梁和行业精英,并持续关注他们的未来人生发展,助力学子们与院士、大师一道,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
杰出校友
项海帆1955年毕业于道路桥梁与隧道专业,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铁迪,1957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原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叶可明 1962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原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俊,1983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陆勇,1983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英国爱丁堡大学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结构工程讲席教授(Chair Professor),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张喜刚,1983年毕业于桥梁工程筑专业,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上首座突破千米的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的总设计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浩良,1983年毕业于桥梁工程专业,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力署长兼开发署亚太局局长
王卫东,1990年毕业于土建结构工程专业,华建集团执行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刘千伟,1990年毕业于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
黄俊灿,1992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张云峰,1993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美国马里兰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
李昕,1996年毕业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王翔宇,2000年毕业于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教授,欧盟科学院院士,澳中建筑信息模型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主任
  中专 2022-12-19 16:44

网友推荐

2018年同济大学广西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招生类型科类招生专业广西一批本科理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5一批本科理科金融学类2一批本科理科建筑学2一批本科理科风景园林2一批本科理科土木工程14一批本科理科交通运输类8一批本科理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类6一批本科理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3一批本科理科机械类7一批本科理科车辆工程(汽车)6一批本科理科车辆工程5一批本科理科计算机类3一批本科理科电子信息类15一批本科理科微电子科学与技术2一批本科理科软件工程8一批

2018年同济大学分专业录取分数-广西

高考省份招生类型科类专业低分平均分高分广西本科一批理科车辆工程广西本科一批理科车辆工程(汽车)广西本科一批理科电子信息类广西本科一批理科风景园林广西本科一批理科工科试验班广西本科一批理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广西本科一批理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广西本科一批理科机械类广西本科一批理科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广西本科一批理科计算机类广西本科一批理科建筑学广西本科一批理科交通运输类广西本科一批理科金融学类广西本科一批

2018年同济大学广西分专业招生计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年招生计划:批次科类招生专业(类)招生计划人数一批本科理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5一批本科理科金融学类2一批本科理科建筑学2一批本科理科风景园林2一批本科理科土木工程14一批本科理科交通运输类8一批本科理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类6一批本科理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3一批本科理科机械类7一批本科理科车辆工程(汽车)6一批本科理科车辆工程5一批本科理科计算机类3一批本科理科电子信息类15一批本科理科

2021年同济大学广西各专业招生计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招生计划:批次科类招生专业(类)招生计划人数第一批本科理工经济管理试验班9第一批本科理工工科试验班(建筑规划景观与设计类)11第一批本科理工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33第一批本科理工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与车辆类)12第一批本科理工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类)10第一批本科理工工科试验班(信息类)36第一批本科理工医学试验班5第一批本科理工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8国家专项理工工

2021年同济大学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录取分数:批次科类录取专业录取高分录取平均分录取低分国家专项理工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与车辆类)600599.5599国家专项理工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类)608606.2604国家专项理工理科试验班国家专项理工合计608603.3597第一批本科理工经济管理试验班653640.11636第一批本科理工工科试验班(建筑规划景观与设计类)665654.73650第一批本科理工工科

2020年同济大学广西分专业招生计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招生计划:批次科类招生专业(类)招生计划人数第一批本科理科经济管理试验班9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建筑规划景观与设计类)11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31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与车辆类)22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类)8第一批本科理科工科试验班(信息类)35中外合作办学单列理科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8国家专项理科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21年在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同济广西分数线

    1楼

    2021年同济大学广西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信息类)(理工类,4年,5000元/年,包含专业: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7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2楼

    同济大学2017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飞行器制造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6分,理科试验班(数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6分,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6分,工程力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6分,工科试验班(能源类)理科录取分数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9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3楼

    同济大学2019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医学试验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21分,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26分,工科试验班(土木环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31分,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37分,工科试验班(智能交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20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4楼

    同济大学2020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汽车服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38分,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车辆)(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21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5楼

    同济大学2021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汽车服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20分,工科试验班(土木环境)(土木工程、地质工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广西多少分能考上,2022同济广西分数线

    6楼

    2022年同济大学广西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工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所有工科专业任选,本博贯通培养。专业确认后按专业标准收费)、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包含专业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智能建造、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9年在广西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2019同济广西分数线

    7楼

    2019年同济大学广西招生专业:机械类(包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汽车服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经济管理试验班(包含专业: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科试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8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8楼

    同济大学2018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工科试验班(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测绘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工程力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56分,物理学类(

  • 中专学校

    2018年同济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多少分,2018同济广西分数线

    9楼

    2018年同济大学广西招生专业:土木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车辆工程(汽车)、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类(包含专业: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包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电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广西理科分数线,同济大学广西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10楼

    2021年同济大学广西理科最低分数线为620理科最低位次为2093。2020年同济大学广西理科最低分数线为638理科最低位次为1982。2021年广西理科录取分数线及广西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广西录取分数线类型批次招生类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