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湖南 | 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6 | 39924 |
| 工业设计 | 527 | 45313 | ||||
| 通信工程 | 525 | 46479 | ||||
| 自动化 | 517 | 51485 | ||||
| 车辆工程 | 517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516 | 52143 | ||||
| 网络工程 | 516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515 | 52778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14 | 53395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14 | |||||
| 机械电子工程 | 514 | |||||
| 电子信息工程 | 514 |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514 |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514 | |||||
|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 513 | 54018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13 | |||||
| 物联网工程 | 513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13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12 | 54665 | ||||
| 交通运输 | 512 | |||||
| 金属材料工程 | 512 | |||||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 512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12 | |||||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511 | 55342 | ||||
| 英语 | 文科 | 571 | 12772 | |||
| 法学 | 570 | 13086 | ||||
| 俄语 | 568 | 13733 |
在上世纪90年代,我院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曾经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后来经过国家对本科专业的调整,合并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大专业中,成为该专业的一个方向(机电方向),该专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1995年机电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批新增专业,于2011年9月开始招生。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各个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和机械电子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相应的实践环节,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机电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结构设计方法、检测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制定并实施了“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内涵是:突出设计在教学中的主线地位和作用,使其成为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主要途径。根据机电产品或系统生命期的各个阶段及相应的能力要求,构建以设计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开设以机电产品设计各阶段所需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设计性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测控系统设计能力以及机械制造领域的工艺设计能力,使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工程实际,更加注重面向工程实际问题的设计训练,培养具备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控制、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基础、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B、机电系统结构设计、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生,2004年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校生4届,共计295人。
本专业培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掌握电子工程、信息工程以及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电子技术以及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方法,具有电子信息领域技术集成应用和电子信息综合设计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
以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感知与目标识别科研背景为支撑,专长于智能信息处理与嵌入式系统开发,在智能信息感知与图像处理软件开发、嵌入式电子产品开发方面有突出的能力。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外语、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通信系统、数字图象处理、DSP技术综合设计。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相关企事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软硬件开发、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以及相关产品的维护、管理、营销、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我校成立最早并且培养优秀人才较多的专业之一,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教学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立了具有丰富教学工程经验和深厚科研基础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具备教授职称的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智能检测与控制、故障诊断与监控、目标探测与识别;计算机立体视觉、机器人技术、无人作战系统;随机信号处理、盲源信号分离、语音信号处理、数字水印技术、智能化武器弹药、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多目标优化技术;(4)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电磁测量技术;(5)智能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视觉检测技术等领域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该专业在工程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就业率和考研比例逐年提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特色是以培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领域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以“智能仪器仪表、信号与图像处理以及网络化测控系统”为主线,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算法与系统相结合,面向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学生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传感器应用、仪器仪表设计、嵌入式及应用软件开发、测控系统综合设计等专业技能的培养。一线教师坚持以科研和工程项目实践推动专业教学,积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具备仪器仪表以及测控系统软硬件开发能力。
教学科研并举,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多年来的办学理念,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先后与丹东仪器仪表基地企业、新松机器人、沈阳航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和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在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近8年来,专业学生先后承担数十项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在辽宁省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和多项奖励。自2000年以来,专业先后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和辽宁省“丹东仪器仪表基地企业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等国家级和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依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2016年建立了辽宁省“智能与网络化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并于2017年获批国防科工局“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防特色学科,从而为本专业毕业生未来的学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上升空间。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工程项目,具有丰富的科研能力和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能力,近6年来,该教学团队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主干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信号与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测量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计算机过程控制技术、网络化测控系统、测控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与仪器仪表工程、测试计量技术、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电子、计算机及通信系统中有关的仪器仪表、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测试计量、测量及控制软件开发以及电子、通信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工作。仪器仪表工程师—从事仪器仪表及自动化装置的运行、维护、优化等工作;仪器仪表设计师—从事仪器仪表的设计和开发以及配套嵌入式软件的设计开发;测量及控制软件工程师—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测量、测试以及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就业领域包括科研院所、军工企事业单位、高科技公司、能源企业、大专院校、通信公司、铁道、民航、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
专业介绍
本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2003年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每年招收4个班,2018年专业在校生447人。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知识、系统地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与硬件描述语言、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电视原理、光纤与移动通信、无线通信系统、通信工程综合实训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电信工程设计院、移动通信公司、电信网络公司、相关研究所、通信设备生产企业、部队等单位从事通信产品开发与生产、电信传输工程设计、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电信运营维护等工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始设于2002年,2012年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将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合并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我校授予理学学位的重要专业之一。理学院在现有本科专业基础上,获批建设了“光学工程”一级硕士点,以及“物理电子学”、“光电材料科学与技术”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该专业涉及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多学科综合技术和内容。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在读博士2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为83.3%。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青年骨干教师公派出国访学交流4人。该专业教师先后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著作、译著和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获批辽宁省物理与光信息技术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激光科技产业园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本专业学生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上(光电子方向、光电信息方向、光学方向和光电子材料)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并具有综合运用光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夯实数理基础为前提,面向光电产业,构建理工结合、光电结合的知识结构;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新型激光器件、光学系统及光电材料与器件设计能力的培养。
主干课程
数学物理方法、大学外语、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基础、基础物理学、量子力学、物理光学、现代应用光学、光信息处理、激光原理、光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光谱技术、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光信息技术实验、激光器件与技术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科学研究部门、设计院所、光电企业及事业管理部门能从事在光电信息处理、光学产品制造及检测、光电检测技术、光谱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能够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高科技迅速发展需要的创新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毕业生5年后能在光电信息产业方面承担较为重要的工作,成为工作单位的中坚技术力量。
金属材料工程是沈阳理工大学的重点建设专业,是教育部认证的全国第一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专业至今已为国家培养本科生1200多人,硕士毕业生100多人,近年来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辽宁省教育厅已将本专业本科生年全国招生人数由70人上调至105人。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于1998年开始招收“材料学”研究生,每年硕士生招生10人,本科毕业后可继续在本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学校引领下启动了欧盟双元教育项目,通过借鉴欧盟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与多家省内外企业积极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近年来多名毕业生已成为行业青年技术骨干。此外,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位列我校中俄2+2人才联合培养计划重点发展专业之一,每年多名本科生赴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彼得大帝圣彼得堡理工大学三所俄罗斯名校进行联合培养。目前该项目受到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高度重视,我专业优秀人才可以通过国家公费项目申请本、硕、博连读,赴俄罗斯名校深造。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师资力量充足,其中专职教师15人(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1人),实验教师3人(教授级高级实验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团队18名教师中教授占比为38.88%,副教授占比为50%,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为83.33%。2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5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其中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计划“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1人,“万人层次”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本专业依托国家级中俄科技合作基地、辽宁省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辽宁省高校材料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实验设置齐全的实验实训基地。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各种材料制备加工及分析检测仪器设备总值2500余万元。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突出工程实践在教学中的主线地位,并使其成为理论知识到专业技能的重要转化途径。根据金属材料分析表征和制备加工各个阶段的能力要求,构建以金属材料组织分析及热处理工艺设计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开设以金属材料组织分析表征所需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型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检测能力、材料热处理工艺设计能力以及高性能材料设计研发能力,使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工程实际,更加注重面向工程实际问题的设计训练,能在金属材料及相关领域从新材料的分析检测、材料研发、工艺研发、设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近代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工程基础、热处理设备、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学、工程材料学、表面工程学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金属材料工程和表面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方法,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金属材料设计与加工、热处理和表面改性工艺与设备的设计、开发及其相关的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培养出的学生具有以热处理工程及表面工程为核心的专业知识体系以及工艺设计为重点的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毕业生去向多为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及军工领域等企事业单位,省内外用人单位普遍反响较佳。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2分,工商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6分,电子商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6分,环境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6分,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9分,物流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9分,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9分,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9分,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9分,工业设计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2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2分,武器发射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2分,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2分,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3分,光电信息科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2分,机械电子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4分。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2021年沈阳理工大学湖南省招生专业:自动化(办学地点:辽宁省沈阳市,外语要求:不限。)、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办学地点:辽宁省沈阳市,外语要求:不限。)、物联网工程(办学地点:辽宁省沈阳市,外语要求:不限。)、装甲车辆工程(办学地点:辽宁省

沈阳理工大学2017年湖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商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9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1分,光电信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湖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9分,工业设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9分,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9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0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

沈阳理工大学2020年湖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会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4分,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4分,装甲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4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4分,工业设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4分,信息对抗技

沈阳理工大学2021年湖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16分,应用化学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17分,机械电子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22分,车辆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22分,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湖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1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2分,交通运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2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2分,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