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2.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内涵与意义;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5.人生价值的内涵;
6.集体主义的原则内容;
7.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点;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
9.道德的本质特点;
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11.社会公德的涵义。

5.隋唐(1)隋唐政治:隋朝的统三省六部。科举制。贞观之治。文成公。武则天。开元之治。安史之乱。黄巢起义。(2)隋唐经济:大运河。均田制和租佣调制。两税法。(3)隋唐文化: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僧一行。《千金方》。唐诗。(4)中外交流:玄奘。鉴真。遣唐使。

10.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2)国共合作抗日。(3)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图形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主要考察考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基本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图形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主要考察考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基本能力。

7.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明末农民战争。(2)清朝:清朝的建立。军机处。文字狱。收复台湾。统一多名族国家的巩固。(3)明清经济与文化:一条鞭法。摊丁人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徐光启。李时珍。明清小说。

基本科学素质考纲考生应为高中或高中同等水平,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考生应为高中或高中同等水平,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一)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图形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主要考察考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基本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图形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

(二)史地常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1.远古时代(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2)远古文化。2.先秦(1)夏、商:殷墟。甲骨文。青铜器。(2)西周:武王伐纣;分封制(3)春秋战国:春秋五霸。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政策《共同纲领》。(2)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3)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革。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2.在曲折中前进

第三部分时事政治常识1.我国的国体和政体;2.我国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5.国家主席的任职规定;6.科学发展观的内容;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基本科学素质考纲考生应为高中或高中同等水平,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考生应为高中或高中同等水平,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一)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具

第一部分道德修养常识1.道德的功能与作用;2.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内涵与意义;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5.人生价值的内涵;6.集体主义的原则内容;7.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点;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9.道德的本质特点;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11.社会公德的涵义。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1.远古时代(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2)远古文化。2.先秦(1)夏、商:殷墟。甲骨文。青铜器。(2)西周:武王伐纣;分封制(3)春秋战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